大明军人的最后血性,即便必死也要抗争到最后一刻

洪承畴,一个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清史中既将他列为开国功臣,也将他列入“贰臣传”以示羞辱,由大明重臣到清朝功臣,再到被乾隆笑话的“贰臣”,一切转折点都源自那场著名的战役——松锦之战!

大明军人的最后血性,即便必死也要抗争到最后一刻


公元1641年,清军重兵包围锦州,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率13万明军前往救援,但技高一筹的皇太极反将一军,出人意料的率主力部队绕过锦州,切断了洪承畴大军退回宁远的归路并切断粮草,明军13万人顿时军心涣散,在突围过程中酿成溃败,洪承畴仅剩万余人退守锦州附近的松山小城,也同样被清军包围。

清军偷袭松山,大明军人拼死抗击无论明史还是清史,对接下来的记录都少之又少,在随后半年的时间里,从1641年7月到1642年2月,松山城的明朝守军多次突围,但均告无效反而伤亡惨重,明军主力前期已经在战争中损耗殆尽,外援也早已无望,城内的明军明知接下来可能是一条死路,但为了大明江山也仍然选择坚持到最后一刻,甚至在城内早已断粮,已到“人相食”的惨烈地步,城内的守军仍不退缩,直到那个汉奸的出现!

大明军人的最后血性,即便必死也要抗争到最后一刻


夏成德,一个历史上地位不高的人物,即便在叛变之前也只是明军的副将,但在贰臣传中他也仍然有地位,因为就是他,在随后将松山城献给清廷,伴随的是出卖数千大明官兵的生命。。。夏成德为一己之私出卖数千大明官兵生命

1642年年初,夏成德及其家人为了活命,偷偷暗中派人出城向清军请降,经过4次谈判(往返者四),最终定下了由夏成德引清军入城的计划,接下来有关松山城被攻破的历史史料,则记载的非常简单:肃亲王(豪格)令左右翼前锋携云梯,夜间即于夏成徳守御处,树梯登城,及他守将觉,则我军已毕登,第二天早遂破松山城,诛杀明军官兵三千余,生擒承畴及巡抚邱民仰,总兵王廷臣、曹变蛟及其他官员官兵三千人等。

大明军人的最后血性,即便必死也要抗争到最后一刻


从这段内容来看,清史记载的比较简单,夜间夏成德负责守卫的城墙暗中放清军登城,清军登城完毕后其他位置的明军才察觉,但为时已晚,第二天早上松山被攻破,单纯就记载来看,好像没记载城内守军有进行抵抗,但按说城内还有数千守军,洪承畴手下王廷臣曹将军等民族英雄人也不是那种愿意弃械投降的人,没理由直接束手就擒,那清史的记载是否有所保留?洪承畴最终投降,成为了可耻的汉奸

清史当中对此没有进行过详细的解释,但我们也可以从细节当中分析,对清军事后上报的战果,以及松山城的实际情况来看,恐怕实际情况未必有清史中说的那么简单,松山城由于在民国时期还留有遗址,根据后来史学家的考证松山城只是一座长宽三四百米的千户所级别的小城,也就是一个现代居民小区的面积,即便绕上一圈也花费不了太多时间,但清史记载清军夜间偷袭入城,第二天早上才控制全城,由此推断,当天夜里城内肯定是发生了激战,即便饥饿难忍的明军面对突然杀入城内的清军也没有选择坐以待毙,清史也记录诛杀了明军三千人,俘虏三千人(后被坑杀),这也说明城内的明军也是在死亡官兵过半的情况下才停止抵抗,被俘的三千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带着伤,至少就古往今来各次战争的伤亡比来看,除了夏成德等少数汉奸,城内的明军为保卫国土,尽到了军人的最后一份职责!

大明军人的最后血性,即便必死也要抗争到最后一刻

很遗憾由于史料的匮乏,我们也许永远不会真的知道那一年那一夜的松山城,究竟发生过哪些细节,但可以肯定,除了夏成德以及后来的洪承畴等败类,城内的大部分明军,为保卫大明江山,完成了作为军人的最后荣誉,他们也许会被淹没到历史的长河中,但军人的风骨,永远值得后辈去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