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鐵路公司以許公路命名紀念許景澄的功績

1923年,坐落在哈爾濱山街(今一曼街)小公園的許公紀念碑落成,同時命名景陽街南段為許公路,以紀念許景澄的功績。

許景澄(1845年—1900年),世稱許公。原名癸身,字竹筠,生於浙江嘉興,同治年間進士。1880年開始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府任命為駐法、德、奧、荷4國公使。1890年改任駐俄、德、奧、荷4國公使。許景澄曾寫《外國師船表》,疏清朝廷,建議加強海防。1892年,沙俄出兵侵佔中國新疆帕米爾地區,他曾作為中方談判代表,據理駁斥沙俄侵略行徑,俄軍拒不撤退。1898年,許景澄代表清政府與沙俄議定,在邊界未劃定前雙方軍隊維持現狀。

許景澄出生於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少年時從同裡趙銘學習詞章,工駢文詩畫,尤重研習經世之學。

1868年(同治七年),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許景澄從政之時,正值洋務運動興起,學習西方,實現近代化以自強求富,成為當時的進步潮流。由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設立以及對外交往的頻繁,從70年代起我國開始派遣外使節。許景澄成為當時“外交強國”主張的積極支持者,並自己將名字賦以許國強。他受到總理大臣文祥的器重,多次作為使才推薦。

1875年(光緒元年),許景澄出任四川、順天等鄉試考官。

中東鐵路公司以許公路命名紀念許景澄的功績

網絡圖許景澄

外交歲月

1880年(光緒六年),召命其出使日本,因父喪丁憂,未能成行。守喪結束後,補授侍講。 [1]

中法戰爭爆發後,許景澄上書言事,得朝廷採納。

1884年(光緒十年),許景澄出使法、德、意、荷、奧五國。

1885年(光緒六十一年),又兼任駐比利時公使。出使期間,主持勘驗接收在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造的“定遠、鎮遠”等戰艦,並曾在德國等處親赴造船廠調查,撰成《外國師船表》,呈選朝廷,供建設海軍參考,建議清政府加強海防。

相傳許景澄被判時,猶以京師大學堂經費為念,取來存於俄國銀行的四十萬兩辦學經費銀子的存摺,交給當局,囑咐防止外國人賴帳,然後就刑。

死後昭雪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2月13日,光緒為許景澄等五人平反,官復原職。同年,許景澄靈柩護送南下,沿途出現萬眾瞻仰的動人局面。到江蘇上海時,“江督以下官吏,及士大夫識與不識,皆往助執紼,祭奠成市,哀(車免)盈途,所謂萬代瞻仰,在此一舉者。”宣統元年(1909年)追諡為文肅。同年朝廷準浙人請建“浙江三忠祠” (許、袁、徐)於杭州西湖。

1909年(宣統元年),追諡文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