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小村,为何会有一座三进院的关帝大庙?

许昌小村,为何会有一座三进院的关帝大庙?

许昌小村,为何会有一座三进院的关帝大庙?‖老家许昌

文‖贾凤翔

建安五年(200年),关羽得知大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便挂印封金,保护二位皇嫂,离开许都。

那时的许都,在现在的张潘。现在的魏都区,是当时的颍阴县。关羽出许都,是出的张潘。关羽应该向东北方向走,但为了摆脱曹兵追赶,走了西北方向,然后准备曲线去找大哥。

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另有一辆马拉轿车,上面坐着甘、糜二夫人。少数兵士跟随,行进缓慢。

他们从颍阴县城南边走过,到县城西南方潘窑村时,天色已晚。关羽命军士到村中房屋比较多的人家联系借宿。

有个潘员外,是潘窑村唯一的富户。军士到他家门口敲门,家丁隔着门缝看了看,见是一个当兵打扮的人,没敢开门,回去向老爷禀报。

潘员外听了,说道:“你不开门是对的。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谁知道他是不是李傕、郭汜的残兵,袁绍的奸细,或者是流寇。”

军士回来向关羽禀报,关羽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要想办法安顿好二位夫人。”

军士四处转了转,回来报告:“村外有几个盆罐窑。”

关羽吩咐:“在窑道里铺上干草,让二位夫人安歇。”

军士找到一些干草,铺在窑道里,请二位夫人下车,躺在上面歇息。

军士们在窑道外面的地面上躺下。太累了,尽管地面不平,他们还是感到很舒服。

关羽拿出《春秋》,在月光下阅读。

潘员外听了家丁报告的消息,有些不放心:坏人若是报复,采用其它招数,例如放火,咋办?他登到楼上通过窗子向村外看。月色朦胧,盆罐窑那里似有人影晃动,但不甚了了。窑也是潘员外家的。他不由心生疑惑,便派一名家丁前去打探。

家丁打探一番,回来报告情况,潘员外闻听一愣。从这些人的行动来看,肯定是好人。再从家丁描述的人、马特征来看,像是关云长将军。潘员外久慕关羽大名,很是崇拜。但有些犯疑:关云长怎么会到这里来呢?他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潘员外来到村口盆罐窑旁,见关云长正在月光下辨字读书,便施上一礼:“老朽拜见将军。”

关羽忙站起还礼。

“请问,您可是关云长将军吗?”

“在下正是关羽。”

“失敬,失敬。关将军缘何到此?”

关羽把缘由说了一遍,潘员外道:“如此,就请关将军您今晚到寒舍住宿。”

“老丈,不便打扰。”

潘员外再三强求,关羽感到盛情难却,便和二位皇嫂及军士等去到潘员外家中。马也拴到马厩里,把草料拌上。

第二天早饭后,临行时,潘员外叫家丁搬出几个瓦罐。

关羽说:“老丈,食宿打扰已是不安,财物万万不能接受。”

潘员外道:“这不是财物,是兵器。”

“兵器?”关羽身经百战,没见过这种兵器。

潘员外叫家丁揭开瓦罐盖,只见里面满满装着生石灰。

潘员外道:“这是我们防土匪用的。他们来攻打,我们往下一投,罐子烂了,石灰荡起,土匪只好闭着眼睛瞎撞,听我们摆布。将军千里迢迢,路途凶险,这用得着啊。”

关羽表示感谢,收下瓦罐,放于车上,辞别潘员外前行。

走到灞陵桥时,曹操骑马带人赶到。曹操赠酒赐袍,关羽看曹操一片诚意,瓦罐自然不会派上用场。

一路都没用上。

直到古城边和蔡阳大战时,关羽的军士抱着瓦罐掷去,蔡阳闭上眼睛大叫,关羽一刀砍下他的脑袋。

关羽遇难,孙权将其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为了不与西蜀结怨,除将关羽厚葬,还下令在关羽住过的潘窑村建起一座三进院的关庙。后来,很多村庄都建起了关庙,庙的规模一般跟村的大小有关。潘窑村规模小而庙宇大,这是有特殊原因的。

1958年大跃进时,潘窑村的关庙被拆除。后在原址建起了一座新房,内立关公塑像,香火很盛,延续至今。

许昌小村,为何会有一座三进院的关帝大庙?

(文中图片来自“老家许昌”原创图片库。)

【作者简介】贾凤翔,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文学教师。在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曲艺、诗歌、文艺理论、书法、音乐、摄影诸领域均有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发表或获奖,出书三十余本。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名列《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博客被新浪总部评为全球十大新锐之一。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