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繪本跟孩子過「七夕」節?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用繪本陪孩子度過每個節日

“七夕”已經被商家打造成了中國的情人節,那麼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這麼早就讓他接觸情情愛愛的合適嗎?想規避貌似也很難,街邊的花店、餐廳、廣告牌,家裡的電視、廣播、智能手機上滿眼看到的都是“七夕”,更何況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也是該給孩子科普科普的。看看“萬能”的繪本能幫我們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吧。

繪本中關於愛的主題一向是個容易引發家長糾結的問題,“愛”當然可以大談特談,但是“愛情”呢?對於孩子來說是不是有點早呢?對此,花婆婆方素珍是這麼講的:“愛與被愛,既然是每個人一生都在不斷學習的課題,愛是怎麼發生的?過程怎麼樣?愛有煩惱時該怎麼解決?不妨利用如此唯美的圖畫書,與孩子優雅地共讀……及早給孩子一種正面的、男女平等的觀念,是現代父母刻不容緩的重任。”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所以,“七夕”節和孩子談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沒什麼不好意思的,更何況該從什麼角度去講主動權更是掌握在你的手中——別被商家的促銷噱頭牽著鼻子走了,“七夕”作為一箇中國傳統節日真正該和孩子分享的不是“情人節”色彩,而是關於中國傳統的“乞巧”民俗和夜觀星空找牛郎織女星的遊戲。

這下放心了吧?那就從下面的篇章來看看,我們的活動設計是否有助於你跟孩子一起過一個有意義的七夕節呢。

講繪本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小夥子,每天都上山放牛。大家看到他和那頭老牛形影不離,就叫他牛郎。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牛郎的爸媽早沒了,哥哥嫂嫂對她不好,整天讓他吃剩飯剩菜,幹苦活累活。即便這樣,哥嫂還要跟他分家。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老牛悄悄對牛郎說:“分家久分家,你什麼都別要,就要我這頭老牛吧!”

牛郎答應了,帶著老牛離開了家。

有一天,王母娘娘的女兒們偷偷飛到人間,想要痛痛快快地玩一玩。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王母娘娘的第七個女兒叫織女。她聽到美妙的樂曲,走近一看,原來是牛郎在吹牧笛。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織女對牛郎說:“我喜歡人間的生活,想跟你在一起,好嗎?”牛郎也喜歡織女,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他們請老牛做“媒人”,歡歡喜喜地結了婚。牛郎種田,織女織布,日子過得很美滿。

幾年後,他們生了一兒一女。孩子長得很健 康,又活潑又可愛。

誰知好景不長,王母娘娘派來的天兵找到了織 女, 要把她捉迴天宮去。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牛郎傷心地說不出話來,孩子們哭叫著:“媽 但是沒辦法,織女只能跟著天兵飛回天宮。 媽、媽媽,你別走!”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但是沒辦法,織女只能跟著天兵飛回天宮。

牛郎挑起籮筐,擔著兩個孩子去追織女!

老牛說:“他們在天上飛,你在地下跑,怎麼追 得上呢?”他摘下頭上的角,交給牛郎。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牛郎挑著孩子,把牛角往空中一扔。牛角立刻 變大了,像一隻彎彎的小船。牛郎踏上小船,忽地 飛了起來。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追呀,追呀,牛郎終於追上了織女。孩子們一 下子撲上來抱住了媽媽。

狠心的王母娘娘看見了,她冷笑一聲,拔下頭 上的簪子,向空中一劃......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牛郎和織女之間立刻出現了一條大河!

織女和孩子們都哭了,牛郎憤怒地說:“就是一 勺一勺地舀,我也要把河水舀幹!”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這時,數不清的喜鵲飛了過來,在河上搭起了 一座鵲橋。一家四口在橋上團聚了!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你看,銀河兩側閃閃發光的就是牛郎星和織 女星。牛郎星兩側還有兩顆小星星,那就是他們 的孩子。

注:感謝毛毛蟲童書館把中國老一輩著名國畫家馬得先生的彩墨連環畫《七夕的故事》重新編輯整理出版為現在的圖畫書版本,為我們給孩子講這個傳統節日故事提供了最傳統、最中國風的版本。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觀星象”

給孩子講完了繪本故事,如果時值當晚觀測條件好,可以帶孩子來到屋頂或戶外,去找找看牛郎織女星。

七夕正值仲夏時節,夜晚抬頭望向東南的天空,會看到有三顆亮星排列成一個醒目的三角形——夏季大三角,織女星和牛郎星就在其中,牛郎星的左右是扁擔雙星,據說是他們的一對兒女。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本圖引用自泉州網

聊習俗

故事聽完了,如果不想往愛情的方向上引導,就可以和孩子聊聊七夕節的乞巧民俗傳統,並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做看。

七夕是女孩子們的節日,所以,又叫“乞巧節”。最早的時候,盛行讓姑娘們同時拿著一根針、一根線比賽穿孔,看誰穿得快,誰把線先穿進針孔,就算是“乞”到“巧”了。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後來難度不斷增加,發展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後來,到了明清,特別流行在“七夕”的上午,玩一種“丟巧針”的遊戲。

先端一碗水在太陽底下曬著,等一會兒,水面就會產生一層薄膜,然後將平時縫衣服或者繡花用的針投到水碗裡面,針就浮在水面上了。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丟針的人再去看水底的影子,如果有花朵、鳥獸、雲彩的影子,或者細直如針一樣,那個人就是巧的。這些影子表示織女賜給她一根靈巧的繡花針,可以織繡出美麗的圖案。如果水底針影粗如槌,或者彎曲不成形,這就表示丟針的女孩子是個“拙婦”,因為織女給她的是一根石杵。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除了用針,有些女孩子也會用蛛網乞巧。辦法是把蜘蛛放在盒中,看它結的網的樣子,結得密,就說明“乞”到“巧”了。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乞巧”之餘,女孩子們也常常會拜銀河。

拜銀河,也叫拜雙星。女孩子們幾個一夥約好,推選家裡有花園的當主辦者,供案設在葡萄架旁邊,上面擺著蜜桃、聞香果等時令水果,花瓶裡插上鮮花。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祭拜以後,女孩子們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天。也有一些小姑娘會頭上頂著紅布,蹲到葡萄架下面,去聽牛郎、織女相會時的哭聲。

除了女孩子,小孩們也都喜歡這個節日。宋代的時候,到了“七夕”可以買到很多好玩的東西,有一種玩具叫做“磨喝樂”,也就是用泥巴做成的玩偶,小泥偶手裡拿著荷葉,十分可愛;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此外還有蠟制的小魚、小鴨、小鵝和鴛鴦等,稱為“水上浮”;各色各樣的油炸小點心稱為“巧果”;商販在瓜果上雕刻出花樣,將未開放的蓮花兩枝紮成並蒂。孩子們在集市上流連忘返,遲遲不肯回家去。

念童謠

覺得跟孩子聊民俗有點遠,那麼來點孩子現在就能做的吧——教孩子一首七夕童謠吧。

七夕童謠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顏容;

乞我爹孃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

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月七日是七夕,牛郎織女在天上,

一在河東一在西,河寬無法過河去,

喜鵲好心來搭橋,兩人歡喜來相見。

怎麼樣?不談情愛,七夕節是不是也一樣跟孩子有的玩,有得樂?

祝大家七夕節快樂!

怎么用绘本跟孩子过“七夕”节?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購買《中國傳統節日故事》(毛毛蟲童書館)

— 長按識別圖片中二維碼關注繪本大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