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達梅林》被譽爲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

壯美·磅礴·感人的藝術力作

——交響詩《嘎達梅林》美學分析

向陽光

一、作品簡介

交響詩《嘎達梅林》,是辛滬光1956 年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時的畢業作品。

《嘎達梅林》被譽為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

它描述了20世紀初,我國蒙族人民革命鬥爭史上的一個真實故事:嘎達梅林是一位民族英雄。他是蒙古族人,漢名孟青山。清朝末期,為了防止沙皇的進一步侵略,中央政府逐漸在蒙旗開墾荒地,從1916年開始,軍閥張作霖開始大量放墾。1929年,東北易幟(指皇姑屯事件之後,統治中國東北的奉系軍閥將領張學良1928年12月29日通電全國,宣佈:東北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即將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之後,張學良繼續開墾土地,嘎達梅林等人終於開始反抗。

《嘎達梅林》被譽為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

他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自由和幸福,勇敢地率眾起義,向代表封建勢力的王爺和軍閥開展英勇鬥爭,並持續了五年之久。由於歷史的侷限,起義不幸失敗,嘎達梅林戰死沙場,獻出了自己年輕的寶貴生命。這個動人的事蹟傳遍了蒙古草原。著名的蒙古民歌《嘎達梅林》就反映了人民群眾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懷念和崇敬。交響詩《嘎達梅林》的幾個主題,都是由這首同名民歌引伸出來的,現將該曲的主要旋律附下:

《嘎達梅林》被譽為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

這是一首短小的民歌,歌曲的主題非常明顯,講述的就是一個蒙古的英雄。湘教版八年級第六冊第二課欣賞教材:交響詩《嘎達梅林》,通過聽賞這首可歌可泣的交響詩的音樂主題,從中體驗了交響音樂的美感。交響詩《嘎達梅林》以流傳甚廣的歌唱蒙古族英雄嘎達梅林的民間敘事詩為藍本,以民歌《嘎達梅林》為音樂素材,採用傳統的單樂章奏鳴曲式的結構,表現了內蒙古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的傳奇經歷。

《嘎達梅林》被譽為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

二、美學分析

作品為奏鳴曲式結構。

樂曲在寬廣寧靜的背景中徐緩展開,這是一幅遼闊壯美的草原風景畫,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雲,微風吹拂,牧草搖曳,成群的牛羊散佈在野花點點的草海中,一派祥和的生活景象。在廣闊的蒙古大草原上,誕生了一個小夥子,名叫嘎達梅林,他和其他蒙古族人一樣,以藍天為帳、大地為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樂曲一開始是一段寧靜、寬廣的引子,悠長徐緩的民歌《嘎達梅林》的曲調,在平穩、蠕動的絃樂輕輕抖動下,由第一小提琴弱奏一個4/4 拍子的、建立在g小調上的簡短的引子,把人們的想象領進那一望無垠的蒙古草原:

6 - - - |3 - - - |3 - - - |2 - 3 - |5 - - - |

6 - - - |1 - - - |6 - 5 - |3 - - - |3 - - - |

呈示部的主部主題(第一主題),抒情而優美,它刻畫了人民對草原的熱愛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

3 . 6 63 5 |6 - - 3 |3 . 6 6.3 5 |3 - - 2 |

6 . 1 26 62 |2 - - - |1 . 6 2.3 51 |6 - - - |

《嘎達梅林》被譽為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

這一主題首先由雙簧管獨奏,其旋律美妙動人,描繪出藍天白雲下,遼闊壯美的大草原上,嘎達梅林的出生、成長故事。然後,單簧管接替。這時,絃樂背景仍是那麼平靜。然而,好景不長。不久,隨著絃樂的上行旋律與木管的下行三連音的對奏,逐漸顯示出一種激動不安的情緒。經過發展,第一主題失去了原有的那種抒情和優美,使人感到的是一種隱藏著的辛酸、哀痛和激動的情緒。它表現了在封建王朝統治下,牧民們內心深處的痛苦和憤懣。

突然,在不協和的和聲進行的上面,小號激動人心的呼喊和小提琴驚恐慌亂的音型,形成了騷動不安的連接部,好似有個可惡的王爺想吞併草原上的部落,拓展他的惡勢力範圍,也威脅到了嘎達梅林生長的這個部落。在部落中,一派主和,因為久未經戰事,不知人心的貪婪與險惡;而另一派主戰,他們相信自己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王爺看中此地區的水草肥美,一再提高求和的條件,面對他的索求無度,愛好和平的嘎達梅林認清唯有挺身一戰才能保衛自己可愛的家鄉。樂曲在這裡暗示了人民對王爺不顧人民死活出賣土地的憤怒。

《嘎達梅林》被譽為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

(這種情緒通過木管與絃樂的節奏緊縮:x. x xx xx | → xx xx xx xx |

→ xxx xxx xxx xxx |→ xxxx xxxx xxxx xxxx | 推向高潮)

接著,長號及大號強烈地奏出了副部主題(第二主題)――兇殘跋扈的王爺。其音調陰森,彷彿封建王爺兇狠、霸道的形象出現了,與主部主題的嘎達梅林形成強烈的對比,不諧和的和絃,帶有不安定感的快速絃樂,還有連續不斷的木管樂切分音,預示著災難與不幸的來臨,這裡,我們聽到了發自底層的痛苦呻吟。副部主題的出現,樂曲轉入c小調、4/4 拍子,這是一個聲勢浩大的富於反抗性的音樂主題,它生動地表現了人民的鬥爭形象:

6.3 |3 - - 6.3 |3 - 33 23 |5 . 6 1 6.6 |6 - - 6.6 |6 - 66 56 |1 2 3

它先後由銅管、木管在急風驟雨似的分解和絃上演奏,再全奏,充分揭示了在嘎達梅林領導下,人民的堅強意志與威武不屈的英雄形象:在王爺蓄意地壓迫下,嘎達梅林勇敢地站出來號召族人為自己可愛的家園而戰,一支義勇兵迅速的組成了。但是王爺身經百戰的軍隊正虎視眈眈地等著他們。終於,當嘎達梅林率領的這群久經和平歡樂的天真之師碰上了王爺的軍隊,一場驚天地而泣鬼神的殺掠展開了,原野上不再有放牧的牛羊,有的是堆積成山的屍骸;不再有牧童的笛聲,取代的是殺戮與哀號聲;清澈見底的溪流變成青年戰士的血與妻女的淚。

《嘎達梅林》被譽為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

音樂情緒達到高潮時,小號奏出強而有力、堅定果斷、勇往直前的副部第二主題,這既代表王爺的強暴鎮壓,也充分表現了在嘎達梅林的號召下,蒙古人民從各處集結起來,形成一股反抗力量,人民起義的英雄氣概和人民群眾起來鬥爭的堅強意志。隨著戰勢的擴大,人民群眾潛在的熱血豪氣全被激發出來,越來越多的部落投向嘎達梅林:我們彷彿看到起義的隊伍從四面八方向嘎達梅林的大旗下彙集,他們騎馬挎槍,英勇頑強,充滿必勝的信念。當副部第二主題再現時,音調更加激昂、有力,形成一幅悲壯的鏖戰畫面。樂曲由不安的主題變為號召起義的主題,即嘎達梅林的主題,其音樂素材來自民歌《嘎達梅林》,由小號和長號響亮地奏出。此短句不斷移位反覆,音色不斷加厚,意味著嘎達梅林號召的群眾不斷增加。同時也告訴人們,反抗的怒火燒起來了。隨後反抗鬥爭的主題此起彼伏,在附點音符的伴奏下,形象地描繪了鬥爭的宏偉場面。這個正面形象的音調,幾經反覆,音色越來越明亮,力度越推越強,音樂在模擬駿馬的奔跑聲中開始了具有激烈戲劇性衝突的展開部。其中絃樂低音部不時出現的王爺主題也與之交織進來,便構成矛盾、衝突和對抗的效果。其反面形象的音調,仍由長號演奏並有些變形。

展開部是從馬蹄聲開始的。在這個奔馳的節奏型中,單簧管奏出了緊張而樂觀的旋律:

633 333 556 42 |556 16 2 - |622 216 112 62 |

556 11 6 - |

《嘎達梅林》被譽為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

這個由民歌變化來的音調活潑、跳動,並且多調性展示。它由木管與絃樂多次輪流競奏,力度逐漸增強,小號吹響了勝利的號角:

6 - - 6.6 |6 - - 6.6 |1 - - 1.1 |3 - -

非常生動地描述了人民群眾為自己生存解放,在草原上進行的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有時也能聽到以圓號與長號為代表的對立面的形象:

1 - 6 1 |1 - 6 1 |10

樂曲進入再現部,絃樂奏出了主部主題(第一主題),音調更明亮,一掃原先隱藏著的辛酸和哀痛,在木管不間斷的三連音與鋼琴上行快速琶音的伴奏下,寬廣而燦爛,使情緒顯得更為激動,它已是熱情洋溢的讚歌了,意味著人民鬥爭即將取得一定的勝利。

《嘎達梅林》被譽為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

終於,最後的決戰來臨了。副部第二主題再現時,音調更為堅定昂揚,嘎達梅林的起義之師與王爺的戰鬥全面掀起,悲慘壯烈的鬥爭場面將樂曲帶入高潮。彷彿嘎達梅林率領著大軍浴血奮戰,雙方打得難分難解。此時,陰險的王爺施了一條毒計:突然收兵,並放話說現有嘎達梅林的族人數十名作為俘虜,要交換嘎達梅林一人,否則將全部被處死。嘎達梅林不願揹負不義之名,於是交待副將掌兵權,獨自一人前往,王爺趁機散佈謠言說嘎達梅林已投降,這使義軍軍心動搖,頓時一敗塗地,嘎達梅林見狀悲憤不已,眼見大勢已去,全為自己一念之差,痛不欲生,舉刀自盡。

短暫而神秘的連接部,以不協和和絃伴隨著前面曾聽到過的對立面的音調,暗示由於叛徒的出賣,嘎達梅林起義部隊遭到反動軍隊的包圍。

緊接著,銅管吹起了戰鬥的、反抗的副部主題,描寫人民重新投入戰鬥。開始還是激憤的進行曲,當絃樂以激情的顫弓演奏下行音型時,好像可以感覺到人喊馬叫,刀光劍影,甚至能聽到兵械的撞擊聲。而後,樂曲由緊張的高音突然跌入齊奏的低沉的長音。隨著音樂逐漸輕緩下來,三連音下行伴奏預示著反動勢力的鎮壓。在單調的定音鼓的伴隨下,力度越來越弱,整個樂隊的一個長音和最後一聲悲壯的鑼聲,它似乎描述了英雄的倒下。一場戰鬥悲劇性地結束了。

《嘎達梅林》被譽為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

銅管奏起了哀悼的音樂:

2 - 2 3 |2 - 1 . 6 |6 6 1 . 6 |6 - - 5 |

6 - 1 2 |4 - 5 - |3 3 5 . 3 |3 - - |

我們的民族英雄嘎達梅林英勇犧牲了,我們感到了起義失敗帶來的悲痛。這段音樂表現了人民極度悲痛的心情。

樂曲尾聲在徐緩的小引子下開始,悲壯而沉重的銅管和帶有悲痛傷感的絃樂,在哀悼人民的英雄,以絃樂顫弓為背景,由中提琴委婉地輕輕奏出原來民歌《嘎達梅林》的主旋律,經過多次反覆,力度逐漸增強,直至樂隊全奏,奏出了完整的民歌《嘎達梅林》,主題不斷變奏,音樂的性質由哀悼轉入到莊嚴的歌頌,音樂的形象變得更加壯麗輝煌,在強烈的號召聲中收束全曲。這裡,蒙古人民恢復了信念,堅定了意志,加深了對自己的民族英雄的崇敬與悼念的感情。

交響詩《嘎達梅林》是一部氣勢宏大而悲壯的器樂作品,這是著名女作曲家辛滬光的成名作,也是一部具有極高水準的作品。這部經典力作震動了整個樂壇,幾十年來長演不衰,唱片一版再版,並被東歐許多國家譽為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已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優秀交響樂作品。

向陽光簡介

《嘎達梅林》被譽為可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

湖南臨湘人,大學文化,中學音樂高級教師,國際作者作曲者聯合會(CISAC)會員、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會員、中國二胡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會員、湖南省音樂評論家協會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獲得者、中國音樂學院藝術水平考級優秀指導老師、《音樂教育與創作》專欄作家,曾被聘為湖南省教科院音樂評委、湖南理工學院音樂系客座教授、《樂苑園丁的歌》《花語》雜誌副主編。先後在國內外發表文藝作品、音教論文800餘首(篇) 。《沁園春·國慶感懷》《西江月·祖國六旬贊》《清平樂·黨誕九秩感賦》《鷓古天·頌十八大》《搗練子·盛世召開十八大》等40餘首詩詞、15條語錄榮獲全球華人聯合會(HRA)、世界華人作家協會金獎、特等獎;《美麗臨湘·組詩》(26首)榮獲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最佳獎;《中華輝煌》等2首歌詞獲湖南省文聯一等獎;作品榮入《全球優秀華人詩歌頌典》《古今中外名家語錄精編》等6部詩歌銘言集。《獻給老師的禮物》等8件作品參加了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舉辦的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系列大展並獲銅鼎獎;《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賞析》等2篇美學論文榮膺“世界學術貢獻獎”金獎;《摭論素質教育中的器樂教學》等10餘篇論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國教育學會評為一、二、三等獎; 8篇論文蟬聯湖南省教科院一等獎; 4首歌曲獲全國徵歌大賽金、銀獎;《我的中華》《我們擁抱春天》等50餘首歌曲入選《全國教師作曲家歌曲集》《中國當代優秀校園歌曲》等8部歌集。著有《音樂文化與素質教育》《中國音教十家優秀歌曲專集》聲樂套曲《臨湘組歌》(十樂章)等10餘部。此外,他輔導學生參加全國音樂知識大賽50多人次獲一、二等獎,3次被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教委授予一等園丁獎;他指導學生參加全國音樂考級、省市“三獨”比賽100餘人取得良好成績,10多次獲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湖南省教育廳、岳陽市教育局“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他40餘年來為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武漢音院、西音、川音等10餘所院校輸送了大批音樂專業生。多次獲臨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嘉獎證書。藝術成就及代表作入選《湖南文藝六十年·音樂卷》《中國音樂家名錄》《中國專家大辭典》等20餘部歷史存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