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建筑活化石——土掌房,一家连一家,景象壮观

建筑很多时候是一个地区文化最显眼的标志,也是一个地区人民或是一个民族人们长期创作的结晶。是当地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客家人因避乱而多于居山野,建筑都有很强的防御功能。今天,方因此小编要讲的是我们彝族同胞建筑结晶,彝家山寨的土掌房。

彝家建筑活化石——土掌房,一家连一家,景象壮观

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又名土库房,是土墙土顶的泥巴房。为适应滇南亚热带气候和山地特点,彝族先民从自然、审美的角度和宗教文化角度衍演创造出了土掌房。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汉朝,在居所演变进程中,土掌房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它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泥土、木料、石块,屋顶以整棵的木材一根根铺底,然后在上面铺上柴草、松针之类,最上层铺上黏土用木棒锤实。这样建造的房顶不易漏雨,且冬暖夏凉,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和防火性能,吸热慢,散热也慢,可以自然地调节昼夜温差,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只要注意保养平台屋面,一般可住数十年或上百年,即使需翻修更新,也较其他建筑省力。

彝家建筑活化石——土掌房,一家连一家,景象壮观

土掌房近景

彝族山寨多基本上依山而建,土掌房多建于山脚或半山腰,房屋建筑风格家家相同,屋面户户相连,顺着屋面,从上可以走到下,从村头可以走至村尾。一间间用土层夯实而成的土掌房撒落于某一处山脚或山腰,它们密密麻麻,酷似一幢幢金色的城堡。选一个制高点远远望去,土掌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甚是壮观。

彝家建筑活化石——土掌房,一家连一家,景象壮观

土掌房山村

彝家建筑活化石——土掌房,一家连一家,景象壮观

土掌房屋面

土掌房平整的屋面很实用,是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彝族同胞在屋面上,晒玉米、晒水稻、晒南瓜、晒辣椒、晒豆子、晒小麦、晒高粱……,唱歌跳舞,刺绣,办宴席,嬉戏玩耍。每年深秋,生活在山区里的彝族人民收获完烤烟,又马不停蹄忙碌起来,他们把从山间地头收回的玉米、南瓜、粉丝瓜、辣椒摆放于土掌房屋面上晾晒,这些农作物把土掌房“妆扮”得五颜六色,丰富多彩,在深秋暖暖的晨曦和夕阳中,土掌房变成了一片金色。


彝家建筑活化石——土掌房,一家连一家,景象壮观

土掌房晒秋

彝家建筑活化石——土掌房,一家连一家,景象壮观

晒秋

彝家建筑活化石——土掌房,一家连一家,景象壮观

土掌房舞蹈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彝家山寨里的生活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土掌房自然也不例外。虽说土掌房冬暖夏凉,屋面方便晾晒农作物,但也有众多弊端,屋内采光差,光线暗淡,湿气大,房屋拥挤。因此,土掌房开始被现代的新式建筑所代替。彝家建筑活化石——土掌房,一家连一家,景象壮观

方町

说明:

1、[方町]链接一方点滴,传播中国特色文化,文章文字为原创,部分视频、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有异议请联络我们。

2、你若想分享你家乡的故事,可以私信方町哦。

彝家建筑活化石——土掌房,一家连一家,景象壮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