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百日築基第4品

金剛經百日築基第4品

【妙行無住分第四】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佈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白話譯文】:

再者,須菩提,一切諸法皆是緣起性空,所以,菩薩於世間所有的萬事萬物,都應無所執著,並應以無所住之心行於佈施,利益眾生。也就是六根清淨,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而去行佈施。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不住相佈施,這是什麼緣故?若菩薩能行無相佈施,沒有佈施的我,受佈施的對象,所佈施的物,當然佈施後更不存求回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而施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的。

“須菩提!你是怎麼想的?東方虛空能否用分別心來衡量?”

“不能,世尊!”

“須菩提!你是怎麼想的?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能否用分別心來衡量??”

“不能,世尊!”

“須菩提!菩薩因體悟三輪體空,不執著事相而行佈施,其所得的福德,也和十方虛空一樣,是不可思量的。須菩提!菩薩只要依著我的教法修行,自然能令妄心不起,真正安住於本來清淨的菩提自性。”

金剛經百日築基第4品

【六祖慧能金剛經口訣】【妙行無住分第四】

得宗而行。不住於相。

故受之以妙行無住分。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

凡夫佈施,只求身相端嚴,五欲快樂,故報盡卻墮三塗。世尊大慈,教行無相佈施者,不求身相端嚴,五欲快樂,但令內破慳心,外利益一切眾生,如是相應,為不住色佈施。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

應如是無相心佈施者,為無能施之心,不見有施之物,不分別受施之人,是名不住相佈施。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菩薩行施,心無所希求,其所獲福德,如十方虛空,不可較量。言複次者,連前起後之辭。一說布者普也,施者散也。能普散盡心中妄念習氣煩惱,四相泯絕,無所蘊積,是真佈施。又說佈施者,由不住六塵境界,又不有漏分別,惟當返歸清淨,了萬法空寂。若不了此意,惟增諸業,故須內除貪愛,外行佈施,內外相應,獲福無量。見人作惡,不見其過,自性不生分別,是名離相。依教修行,心無能所,即是善法。修行人心有能所,不名善法。能所心不滅,終未得解脫。念念常行般若智,其福無量無邊。依如是修行,感得一切人天恭敬供養,是名為福德。常行不住相佈施,普敬一切蒼生,其功德無有邊際,不可稱計。

金剛經百日築基第4品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緣不住相佈施,所得功德,不可稱量。佛以東方虛空為譬喻,故問須菩提。東方虛空可思量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東方虛空不可思量也。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佈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佛言虛空無有邊際,不可度量。菩薩無住相佈施,所得功德亦如虛空,不可度量,無邊際也。世界中,大者莫過虛空;一切性中,大者莫過佛性。何以故?凡有形相者,不得名為大。虛空無形相,故得名為大。一切諸性,皆有限量,不得名為大。佛性無有限量,故名為大。此虛空中無東西南北,若見東西南北,亦是住相,不得解脫。佛性本無我、人、眾生、壽者,若有此四相可見,即是眾生性,不名佛性,亦所謂住相佈施也。雖於妄心中說有東西南北,在理則何有?所謂東西不真,南北曷異,自性本來空寂混融,無所分別,故如來深贊不生分別也。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應者唯也,但唯如上所說之教,住無相佈施,即是菩薩也。

金剛經百日築基第4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