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精讀示例——大家共同閱讀《我輩能騰飛》

《我輩能騰飛》是一篇考場作文,請閱讀。考題是這樣的: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同學自暴自棄,老師與他談心。

水能流向天空嗎?老師問。

水往低處流,這是自然規律,水怎麼可能流向高處、流向天空呢?學生回答。

水不能流向天空,那天空的雨是怎麼來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當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當水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形態,成為一種氣態,它就能嫋嫋地“流”向天空,成為天上的雨水。老師說。

閱讀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想和思考?請聯繫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選;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我輩能騰飛

江蘇省建湖高級中學 馬晨淞

有道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普遍規律,毋庸置疑。但是,當水成為氣體的時候,它照樣可以嫋嫋地“流”向天空,成為自由飄蕩的雲。水的經歷啟示我們,我輩能騰飛,自卑要不得。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騰空飛翔呢?

首先要真正瞭解自己,確定騰飛的方向。有什麼樣的質地,就會有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水有三態,當水成為氣態的時候,它就能流向天空。但是,它不是火箭,即便流向天空,它也不能衝破地球的引力,像天宮一號那樣在太空自由翱翔。孟非1990年參加高考,數理化三科總成績不足100分,他想插班復讀,但人家一看他的成績,立刻搖頭拒絕。後來他到電視臺打工,利用當招待員的機會,努力學習記者業務,終於當上記者,直至成為著名節目主持人。從一個落榜生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巔峰,孟非的騰空,是瞭解自我的成功,如果他堅持復讀,非考北大、清華不可,非要去做科學家攻克尖端科學不可,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要及時改變自己,尋找騰飛的捷徑。水流向天空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它必須改變自己,成為氣態;若要固守液態,那麼它只能永遠地流向低處,而不是天空。人也如此,你要騰飛,要改變目前的地位,你就必須改變自己。孟非在落榜以後,堅持走復讀之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相信用自己的毅力總會感動某些學校,從而接受他去復讀,但是即便如此又能怎樣?他放棄了復讀的打算,走打工之路,在實踐中堅持學習,這一改變改出了他的一片天地。條條大路通羅馬,總有一條適合自己,問題在於要學會自我調整,找到有助於自己騰飛的捷徑。

再次要學會安定自己,製造騰飛的心境。所謂安定自己,就是要隨緣而化,不要急功近利。水沒有想到非成為飄動的雲不可,它只是在被太陽蒸發的時候便升騰,在升至一定高度的時候便凝聚,於是成了美麗的雲。孟非也沒有想到非要成為大紅大紫的主持人不可,落榜以後他只是覺得人生不能白白地度過,於是便去找工;打工時接觸到了記者,他覺得不能放過這學習的機會,於是便學習記者業務。就這樣,不經意間做了記者,當上了節目主持人,成了大紅大紫的人物。騰飛需要實力,需要機遇,也需要平和的心境,心慌吃不得熱粥。

流向低處的水也能流向天空,我輩能騰飛,自卑要不得,不過要實現真正的騰飛,是有許多講究的。

面對眼前這篇文章,我們如何閱讀?就依照前面說的四步法一步一步來吧!

第一環節,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圈點評註:

粗讀第一遍之後,閱讀第二遍,我們就動筆墨加以圈點評註吧!

我輩能騰飛

江蘇省建湖高級中學 馬晨淞

(標題含有中心論點)

有道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普遍規律,毋庸置疑。(引用俗話,先讓一步,篤定社會共識)但是,當水成為氣體的時候,它照樣可以嫋嫋地“流”(生動)向天空,成為自由飄蕩的雲。(陡然一轉,一反常態,與前面的“共識”造成落差,文勢跌宕)水的經歷啟示我們,我輩能騰飛,自卑要不得。(物態鉅變,給人啟示,推出中心論點,起筆不俗)

(本段簡約概述試題材料,直接引出中心論點,開門見山,好)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騰空飛翔呢?(注意,本文論述的重點在於“怎樣”)

(本段過渡,指明論述方向,很有必要)

首先要真正瞭解自己,確定騰飛的方向。(分論點一:瞭解自己,確定方向)有什麼樣的質地,就會有什麼樣的運動方式。(質地,決定運動方式。這一句極為重要。它既是對分論點一的闡釋,又是對下文的啟引。即兼有闡釋與過渡的作用,且避免“論點+論據”的弊端)水有三態,當它成為氣態時,就能流向天空。但是,它不是火箭,即便流向天空,它也不能衝破地球的引力,像天宮一號那樣在太空自由翱翔。(例證一,以試題材料為論據:氣態……就能……;暗含液態、固態就不能,扣分論點一)孟非1990年參加高考,數理化三科總成績不足100分,他想插班復讀,但人家一看他的成績,立刻搖頭拒絕。後來他到電視臺打工,利用當招待員的機會,努力學習記者業務,終於當上記者,直至成為著名節目主持人。(例證二,以孟非的經歷為論據)

從一個落榜生(“落榜生”三字扣緊“瞭解自己”、“質地”,思維縝密)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巔峰(扣緊“騰飛的方向”、“運動方式”)。孟非的騰空,是瞭解自我的成功。如果他堅持復讀,非考北大、清華不可,非要去做科學家攻克尖端科學不可,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分析例證材料,正面論述+反證法,緊扣分論點一,很精采)

(分論點一將“騰飛”的前提條件擺在第一位,合適!)

其次要及時改變自己,尋找騰飛的捷徑。(分論點二:改變自己,尋找捷徑)水流向天空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它必須改變自己,成為氣態;(例證一)若要固守液態,那麼它只能永遠地流向低處,而不是天空。(反證)人也如此,你要騰飛,要改變目前的地位,你就必須改變自己。(類比推論)

孟非在落榜以後,如果堅持走復讀之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相信用自己的毅力總會感動某些學校,從而接受他去復讀,但是即便如此又能怎樣?(反證)他放棄了復讀的打算,走打工之路,在實踐中堅持學習,這一改變改出了他的一片天地。(正面分析)條條大路通羅馬,總有一條適合自己,問題在於要學會自我調整,找到有助於自己騰飛的捷徑。(小結)

(分論點二論述“騰飛”的行為指向,得當!)

再次要學會安定自己,製造騰飛的心境。(分論點三:安定自己,製造心境)所謂安定自己,就是要隨緣而化,不要急功近利。(闡釋分論點三,明確概念內涵)水沒有想到非成為飄動的雲不可,它只是在被太陽蒸發的時候便升騰,在升至一定高度的時候便凝聚,於是成了美麗的雲。(例證一,分析)孟非也沒有想到非要成為大紅大紫的主持人不可,落榜以後他只是覺得人生不能白白地度過,於是便去找工;打工時接觸到了記者,他覺得不能放過這學習的機會,於是便學習記者業務。就這樣,不經意間做了記者,當上了節目主持人,成了大紅大紫的人物。

(例證二,分析)騰飛需要實力,需要機遇,也需要平和的心境,心慌吃不得熱粥。(小結)

(分論點三論述“騰飛”的心理調適,必要!)

流向低處的水也能流向天空,我輩能騰飛,自卑要不得,不過要實現真正的騰飛,是有許多講究的。(總結全文,重申中心論點,深化中心論點)

2、判斷這篇文章屬於議論文的哪一個小類

毋庸置疑,這是一篇立論文章。

那麼,它是橫式結構還是縱式結構?決定縱橫關係的是主體部分各段內容的內在關係。

本文是論述“怎麼樣”的,即解決的是方法步驟問題,那麼,其間有一、二、三的次序問題嗎?應該承認,“瞭解自己,確定方向”居於第一段合適,放在第二段、第三段,都不恰當。可是,第二段、第三段一段論述行動,一段論述心理,二者理當並行不悖,不該分出先後。因此,只能確認,這是橫式結構文章。

第二環節,細讀課文,勾畫結構。

議論文的結構分析比起記敘文簡單多了。記敘文要顧及藝術性、曲折性,總是要設計一些波瀾、懸念、交代、照應、倒敘、插敘之類,像搞迷魂陣一般,弄得撲朔迷離,難以捉摸。議論文就不同了,一切都明明白白,順順溜溜,不掩不藏,直告於人,只要把結構圖表畫出來就可以了。

細細閱讀課文,這篇文章的結構是:

議論文精讀示例——大家共同閱讀《我輩能騰飛》

從這份結構示意圖能看出什麼特點?前面說過,要善於分析橫向所及的精度:橫向是一個面,可以選擇的點很多,為什麼就選擇這三個點,它們的典型性、代表性在哪裡?分論點一說的是要有自知之明,要認識自己的底子,上升到理論上看,則是要從實際出發;分論點二說的是遇上牆壁要會拐彎,要善於給自己找出路,上升到理論上看,則是要隨著客觀形勢發展變化;分論點三說的是要能管注自己的內心,駕馭自己的心態,上升到理論上則是要善於更新思想觀念,適應時代要求。如此三個側面,解決了我是誰、我往哪裡走、我該怎麼想三大問題,有效解決了“騰飛”的三大條件,有力支撐的中心論點。

第三環節,精讀課文,品味特色。

本文的寫作特色主要有:

一、觀點新穎,很有新意。文章受到“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當水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形態,成為一種氣態,它就能嫋嫋地“流”向天空,成為天上的雨水”的啟迪,通過類比推理,提煉出“我輩能騰飛,自卑要不得”的論點,很有意義。水能改變形態,這個現象誰都知道,但是其間蘊含的道理,並不是每個人都想到過的。相信閱讀本文的讀者都會恍然大悟的。

二、一材多用,各當其位。有關水的材料來自題目,多次反覆使用是必要的,這裡姑且不論。孟非的例子是外來的,作者一例三用,十分靈活。首先說孟非瞭解自己,堅持復讀,難有結果;有了自知之明,才沒有撞南牆。其次說孟非改變自己,換條道路,終於獲得成功。再次說,孟非端正指導思想,並不異想天開,而是紮根現實,直至取得成就。一份材料,三個角度,三個用途,支持三個分論點,而且都用得恰到好處,實屬不易。

三,文章論述方式多種多樣,很有力度。可貴的是文章多處在正面例證之後,緊接著展開分析,使事與理緊緊扣合在一起;繼而展開反證,將另一條路給堵死,強化說服力。此外,文章必要時還作出闡釋,使論點具體化,並實現平穩的過渡。

第四環節,賞讀課文,反思體驗。

這是每位同學個人的作業,就留給大家自己完成吧。

不過,這裡應該指出,文章第三個分論點部分存在瑕疵。其一,作者的觀點是“要學會安定自己,製造騰飛的心境”。但下文除了對“安定自己”作出簡單闡釋之外,分論點並沒有得到證明,甚至是相互背離的。其二,作者認為“水沒有想到非成為飄動的雲不可,它只是在被太陽蒸發的時候便升騰,在升至一定高度的時候便凝聚,於是成了美麗的雲”、“孟非也沒有想到非要成為大紅大紫的主持人不可”,後來的成功是“不經意間”的事。這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邏輯,把論述對象寫得太被動了。道理很簡單,一個成功者哪是天上掉下來的,哪能沒有主觀努力!其實,孟非的事蹟是用來證明分論點三的很好的論據——前面的“找工”過程用於證明“學會安定自己”,不是很好的材料嗎?後面接觸記者,“他覺得不能放過這學習的機會”,“覺得不能放過”不正證明他抓住機會,自己積極“製造騰飛的心境”嗎?哪能說是“不經意間”的事呢?能修改一下,效果也許要好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