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在「第一反抗期」如何正確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

“我家寶寶脾氣比以前大了好多,好像變了個人似的,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扯著嗓子哭,還會摔東西,哄沒用,打也沒用,特別是和她爸爸兩個人呆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吵架,我也是不知道怎麼辦了。”

“我不要!”——在“第一反抗期”如何正確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

小編姐姐和朋友聊天時,聽她談起自家兩歲的閨女,很是發愁。其實,在這個階段寶寶情緒有變化是正常現象。一般孩子在2至5歲時會出現“第一個反抗期”,有些孩子的“第一反抗期”會提前到一歲半的時候,在這一時期,寶寶整個人都變得敏感、暴躁、任性,好像變成了一個“壞”寶寶。

當你發現自家寶寶好像變了個人,跟他說什麼事情,他都總是說“不”,總是做你不讓做的事情,突然變得暴躁易怒,或者總是說“我自己來,你別管我”時,那麼恭喜了,你的寶寶已經進入了“第一反抗期”,正在形成自己的獨立意識。

脾氣變差了竟然是好事?

是的,如果寶寶自發的獨立意識得到正確引導,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自信心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可是我家寶寶發脾氣的時候都無法溝通,該怎麼引導呢?

在孩子進入“第一反抗期”時,家長們的觀念和應對方法起到關鍵的作用。

首先,家長們要及時更新觀念。

孩子不是我們可以隨意擺弄的布娃娃,也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心意行事。在孩子心理和生理都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家長們總是為孩子考慮很多東西,悉心照顧。等到孩子剛發展出自己的獨立意識,處處“反抗”時,家長們難免會不適應,但家長們應對孩子的表現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進行平等對話,而不是以主導者的角度和語氣去命令孩子。

“我不要!”——在“第一反抗期”如何正確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

在應對方法上,這幾條家長們千萬不要做!

1.以暴制暴,完全武力壓制。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做法,往往會使孩子更加叛逆,影響良好的親子關係。

2.不予理會,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鬧煩了就躲到一邊。這種做法會有損孩子的自尊心,不利於自信心的培養,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有自卑或者缺愛的表現。

3.完全聽任孩子的想法,過度順從。出於溺愛或者嫌吵鬧的心理,有些家長會完全聽從孩子的想法,這不利於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的建構。

4.逢人就說孩子不懂事。或許這只是當成口頭禪,隨口一說的話,但是對孩子自尊心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那正確的應對方法是什麼呢?

1.注意溝通方式

溝通是解決衝突很必要的方法,但是因為嬰幼兒的思維方式還不成熟,家長們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在與孩子溝通時,注意使用具體的形象說明抽象的道理,當你想告訴他碰熱水壺很危險,所以不讓他碰時,可以找一些被燙傷的小朋友照片或者教育孩子的小視頻放給他看。在溝通時,也要注意把因果關係清楚地向孩子說清楚,他們不知道霧霾天與戴口罩有什麼關係,也不知道天冷與不能吃冰激凌有什麼關係,在我們看來顯而易見的道理都需要給孩子講清楚。

2.權利下放,適度讓步

當孩子想要嘗試自己獨立做事情的時候,家長們不要過度阻止,可以在旁邊輔助,當孩子遇到危險時加以提醒和幫助。在日常小事上,家長們也可以慢慢地把決定權交給孩子,比如今天的午餐吃什麼,選擇上舞蹈課還是鋼琴課,慢慢地培養孩子獨立做決定的能力。當孩子做出在你看來不那麼好的決定時,也不要即刻反對,讓孩子自己品嚐決定的後果,也能培養他的責任心。

3.制定規則,樹立榜樣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做出與大人一樣的壞習慣被批評時,往往會說“你這樣做的,我也要這樣做”。這也是很多孩子“不服管教”的原因之一,為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在孩子面前家長們要以身作則。

4.找到哭鬧的真正原因

孩子哭鬧是因為身體不舒服,還是因為沒得到想要的東西?是因為你答應了他的事情沒做,還是因為沒有自己做決定而不滿?靜下心來耐心地向孩子詢問原因,如果是家長自己的錯,那就要主動向孩子認錯,如果是孩子不懂事,就耐心將道理講明白,如果是孩子身體不舒服,那就仔細詢問病情,及時去看醫生。

5.轉移注意力

孩子們的思維跳躍性很強,經常會說出在大人們看來不合邏輯的話,但家長們也可以利用這個特點,當孩子無理取鬧的發脾氣時,找一件新鮮的事物,或者孩子一直感興趣的東西,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小編姐姐表示,這個辦法真的很管用!

“我不要!”——在“第一反抗期”如何正確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