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在“第一反抗期”如何正确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我家宝宝脾气比以前大了好多,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扯着嗓子哭,还会摔东西,哄没用,打也没用,特别是和她爸爸两个人呆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吵架,我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不要!”——在“第一反抗期”如何正确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小编姐姐和朋友聊天时,听她谈起自家两岁的闺女,很是发愁。其实,在这个阶段宝宝情绪有变化是正常现象。一般孩子在2至5岁时会出现“第一个反抗期”,有些孩子的“第一反抗期”会提前到一岁半的时候,在这一时期,宝宝整个人都变得敏感、暴躁、任性,好像变成了一个“坏”宝宝。

当你发现自家宝宝好像变了个人,跟他说什么事情,他都总是说“不”,总是做你不让做的事情,突然变得暴躁易怒,或者总是说“我自己来,你别管我”时,那么恭喜了,你的宝宝已经进入了“第一反抗期”,正在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

脾气变差了竟然是好事?

是的,如果宝宝自发的独立意识得到正确引导,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信心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可是我家宝宝发脾气的时候都无法沟通,该怎么引导呢?

在孩子进入“第一反抗期”时,家长们的观念和应对方法起到关键的作用。

首先,家长们要及时更新观念。

孩子不是我们可以随意摆弄的布娃娃,也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心意行事。在孩子心理和生理都没有发育完全的时候,家长们总是为孩子考虑很多东西,悉心照顾。等到孩子刚发展出自己的独立意识,处处“反抗”时,家长们难免会不适应,但家长们应对孩子的表现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进行平等对话,而不是以主导者的角度和语气去命令孩子。

“我不要!”——在“第一反抗期”如何正确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在应对方法上,这几条家长们千万不要做!

1.以暴制暴,完全武力压制。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做法,往往会使孩子更加叛逆,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

2.不予理会,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闹烦了就躲到一边。这种做法会有损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有自卑或者缺爱的表现。

3.完全听任孩子的想法,过度顺从。出于溺爱或者嫌吵闹的心理,有些家长会完全听从孩子的想法,这不利于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建构。

4.逢人就说孩子不懂事。或许这只是当成口头禅,随口一说的话,但是对孩子自尊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那正确的应对方法是什么呢?

1.注意沟通方式

沟通是解决冲突很必要的方法,但是因为婴幼儿的思维方式还不成熟,家长们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在与孩子沟通时,注意使用具体的形象说明抽象的道理,当你想告诉他碰热水壶很危险,所以不让他碰时,可以找一些被烫伤的小朋友照片或者教育孩子的小视频放给他看。在沟通时,也要注意把因果关系清楚地向孩子说清楚,他们不知道雾霾天与戴口罩有什么关系,也不知道天冷与不能吃冰激凌有什么关系,在我们看来显而易见的道理都需要给孩子讲清楚。

2.权利下放,适度让步

当孩子想要尝试自己独立做事情的时候,家长们不要过度阻止,可以在旁边辅助,当孩子遇到危险时加以提醒和帮助。在日常小事上,家长们也可以慢慢地把决定权交给孩子,比如今天的午餐吃什么,选择上舞蹈课还是钢琴课,慢慢地培养孩子独立做决定的能力。当孩子做出在你看来不那么好的决定时,也不要即刻反对,让孩子自己品尝决定的后果,也能培养他的责任心。

3.制定规则,树立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做出与大人一样的坏习惯被批评时,往往会说“你这样做的,我也要这样做”。这也是很多孩子“不服管教”的原因之一,为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在孩子面前家长们要以身作则。

4.找到哭闹的真正原因

孩子哭闹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还是因为没得到想要的东西?是因为你答应了他的事情没做,还是因为没有自己做决定而不满?静下心来耐心地向孩子询问原因,如果是家长自己的错,那就要主动向孩子认错,如果是孩子不懂事,就耐心将道理讲明白,如果是孩子身体不舒服,那就仔细询问病情,及时去看医生。

5.转移注意力

孩子们的思维跳跃性很强,经常会说出在大人们看来不合逻辑的话,但家长们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当孩子无理取闹的发脾气时,找一件新鲜的事物,或者孩子一直感兴趣的东西,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小编姐姐表示,这个办法真的很管用!

“我不要!”——在“第一反抗期”如何正确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