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勛,中國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鮮爲人知

說起“兩彈一星”,那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國家剛剛解放不久,經濟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領導人毅然制定了要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歷史證明是完全正確的,正是“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讓中國迅速崛起並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兩彈一星”元勳,中國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鮮為人知

當然,“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和不斷髮展,離不開一大批正直、善良,為國效力的科學家,其中“兩彈一星”功勳獲得者更是大名鼎鼎,蜚聲中外。光聽到名字就讓人肅然起敬,比如鄧稼先、趙九章、錢三強、錢學森、屠守鍔、朱光亞、周光召等等,共有23位科學家獲得此項殊榮。

其中有一位元老級的人物,也是“兩彈一星”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的偉大科學家,其名字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鮮為人知。他就是“王淦昌”。

“兩彈一星”元勳,中國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鮮為人知

王淦昌於1907年出生,正是兵荒馬亂的晚清時代,4歲喪父,13歲喪母,在外婆的鼓勵下,勤學苦讀,進入了清華大學,讀書給了他出路,讓他走出了江蘇農村,並開啟了波瀾壯闊的人生。

在清華大學,他師從葉企孫、吳有訓兩位中國近代物理學的泰斗,年紀輕輕就寫出中國第一篇關於大氣放射性的實驗研究論文。他曾親歷過“三一八”慘案。自此,他認識到只有科技才能救國、強國。

1930年,王淦昌考取了官費前往德國柏林大學留學,師從有“原子彈之母”稱號的女科學家邁特鈉。要不是他的導師拒絕了他的建議,王淦昌就有可能憑藉他的研究發現中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兩彈一星”元勳,中國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鮮為人知

1934年,年僅27歲的王淦昌在德國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回國,先後任山東大學、浙江大學的教授,因為年輕,學生戲稱他為“娃娃教授”。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李政道就是他帶出來的學生。

1956年,他代表中國出任蘇聯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長,僅用4年時間,他帶領的團隊就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反西格馬負超子。這個發現填補了微觀世界體系的空白,意義重大。

1960年,中國和蘇聯的關係惡化,蘇聯撤走了所有專家。原子彈研製工作陷入了停滯。正是這個時刻,王淦昌臨危受命,用6個字回答了領導人的邀請:我願以身許國。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兩彈一星”元勳,中國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鮮為人知

為了保密,王淦昌從此消失了,他的名字改為“王京”。從此,這位天才科學家消失了,而沙漠裡多了一隻神秘的部隊,有個名叫王京的人帶領著一個團隊,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並於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不久後,他馬不停蹄地帶領團隊又研究起氫彈,僅用時不到3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同事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核彈先驅”,他謙虛地擺了擺手,說都是成千上萬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他也只是其中一員罷了。不久之後,“文革”開始,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他把研究院的人員團結在一起,成功進行了3次地下核爆炸實驗,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兩彈一星”元勳,中國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鮮為人知

出於保密的需要,王淦昌在17年裡隱姓埋名,但他也毫無怨言。1978年,已是71歲高齡的他出任核工業部副部長,4年後他辭去此職務,專心從事科研工作。他不僅把整個身心奉獻給了事業,還經常捐款,他用行動演繹了什麼叫做淡泊名利而心繫天下。

就是這樣的一位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在90歲的高齡之際,遭遇了不幸。那是1997年的一個傍晚,在林蔭大道上散步的他,還在思考沒有攻克的難題的時候,被一個莽撞的騎自行車的年輕人撞倒了。這個年輕人並沒道歉就逃之夭夭,路過的人也沒有一個上前攙扶。後來送到醫院,檢查之後發現右腿股骨脛粉碎。自此,他的身體每況愈下。

1998年12月10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閉上了眼睛,離開了這個他戀戀不捨、念念不忘的國家。2003年,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把一顆小行星命名為“王淦昌星”,以表彰他對中國甚至是對世界作出的傑出貢獻。

“兩彈一星”元勳,中國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其名字鮮為人知

王淦昌這樣的科學家,是民族的脊樑,對於國家、人民的貢獻無法估量。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記住這個名字——王淦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