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

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如今有不少人熱衷於討論「大數據」。

你隨便拉來一個互聯網從業人員,問什麼是「大數據」,他能滔滔不絕地扯出一大堆專業詞彙:神經網絡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等。

反正你也聽不懂,覺得很厲害就對了。

其實,我們每天的行程安排,都可以變為數據:每天坐地鐵上班,屬於出行數據;網上購物,屬於消費數據;去一趟國外旅遊,屬於娛樂數據...

當無數人的數據被集合歸類,就統稱為「大數據」。

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這些數據有什麼用?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沒有任何價值。

你每天光顧樓下的早餐店,只能看到自己的消費金額,而店鋪老闆可以統計客流量和銷量,獲悉顧客的喜好,進而調整食材量。

再延伸到其它行業,一些醫療機構可以通過大數據提升臨床試驗、新藥的研發效率;政府通過大數據建立城市規劃圖,甚至控制疫情的擴散。

這樣看來,大數據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既方便了我們生活,企業也能更好地瞭解消費者需求。

國家同樣希望互聯網企業能引領技術的變革。然而縱觀國內企業,更願意利用手中的數據來牟利,這樣來錢快。

潘多拉魔盒就此被打開,當隱私從道德領域滑向市場領域後,便成為可供出售的商品,全憑商人的道德來自我約束。

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它們喜歡收集用戶信息,挖掘各種需求和隱私,完善用戶畫像,比你父母還要了解你,然後再賣假藥、推薦莆田醫院。

小公司沒有精準的營銷能力,它們只能粗暴地販賣隱私來獲利,形成一條完整的黑產鏈。

技術總是一把雙刃劍,如今大數據在探索人類道德底線的路上,快速前進。

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這是信仰的時代,這是懷疑的時代

你覺得自己的隱私不值錢,沒有利用價值,無論誰能不能看你的微信記錄,都不在乎。

當每個人都抱著這種鴕鳥心態時,更多搖擺不定的公司就會選擇作惡,因為被輿論譴責的代價太低了,或者說,國人的包容性太高了。

誠然,如今我們享受到便捷的生活,離不開大數據的建模和分析,但是也失去了保留隱私的權力!

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我上網買了一件商品,不代表你可以擅自在所有網頁推薦我買過的商品;

我在網上瀏覽,不需要你推薦附近的商家和莆田醫院,更不想點擊廣告彈窗;

沒經過我同意,請不要擅自安裝流氓全家桶,並繞過電腦權限,獲取用戶隱私;

我使用輸入法只是方便打字,拒絕加入用戶體驗計劃,更不允許明文傳輸,將打字信息傳到貴公司的服務器裡;

我下載手機軟件,不需要你時刻定位我的GPS位置進行追蹤,更不需要你推薦附近的商家;

我填寫的快遞單據,你們內部人員憑什麼賣給各種電信詐騙分子,甚至洩露地址信息,威脅到人身安全;

我連接商場wifi,你們服務商為何偷偷地保留信息,並且訪問手機軟件,追蹤我的活動軌跡;

我知道自己的資料以十元的價格在網上被打包出售,而賣家卻是金融和保險公司,你們成功完善了黑產的上下游交易環節。

當我的手機號碼被洩露後,銀行餘額、通信記錄、身份戶籍、通信記錄、航班記錄、收貨地址和出入境記錄都能被查到,請問這些數據是怎麼流出的?

我一直想不明白,到底是誰給了你們肆無忌憚的權力?

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你們其實在縱容,你們所標榜鼓吹的算法推薦,你們所自詡的“大數據模型”,所謂的千人千面、深度學習,卻讓邪典動畫片一直保留,直到被曝光才下架,何也?

一個心智未成熟的孩子看完這些動畫後,你們還能推薦更多的類似邪典動畫,拎起這些孩子的頭顱,一腳扔向了不歸路。

我很好奇,為何那些邪典動畫都能被算法推薦,你們是真的不知道這些視頻的存在嗎?平臺的內容審核去哪了?僅僅一個下架、一個不痛不癢地道歉就解決了?

互聯網有原罪,我以為是早期的法律不規範所致,互聯網企業為了生存才迫不得已。

現在看來,這都是狗屁,我只看到你們在故意作惡,為了流量和利益,秉著法不禁止既自由是吧?

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這一幕我似曾相識,我翻開互聯網一查,這段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個網頁都寫著“大數據”三個字。

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網頁邊縫裡看出字來,全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大數據是如何一步步毀掉我們的思維?

人們傾向於休閒娛樂,懶惰更是人之常情,恨不得伸手就能獲取所需。

遺憾的是,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以流量作為導向,只要能增加流量、留住用戶時間,就會無所不用至極。

各種娛樂八卦、低俗視頻和擦邊球內容會投其所好,促使用戶在生理衝動下點擊,並且大受歡迎。

這類流量被統統匯聚成“大數據”,讓人繼續琢磨,完善大眾的偏好:

微博用戶喜歡看什麼熱搜,就刷什麼內容,就連紫光閣地溝油都不放過;

觀眾就喜歡流量明星電影,於是各種“大投資鉅作”越來越多;

大家就喜歡看各種小姨子、黃暴漫畫和社會搖,那就批量生產出來;

也有不少人喜歡看黑社會大佬懲惡揚善,以暴制暴,沒問題,群演都找好了。

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越低俗越惡搞的內容,用戶就越喜歡,平臺也會繼續推薦,甚至鼓勵用戶自己上傳視頻,既能娛樂大眾,又能解決溫飽,一舉兩得。

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在我們這個時代成功被應驗,畸形的規律成功被我們保留。

當越來越多劣質文章輕鬆破10萬閱讀時,作者不再為愛好而寫,而是奔著數字去,只關注傳播數量,拋棄了文章質量。

當一篇文章最後的成果,表現為任何人都無法反駁的“10萬+”時,這個數字不僅代表著金錢,也代表著“文章水平”。

他們必須琢磨著如何才能刺激到大多數人的感情,即使強迫讀者感動是一種不尊重的行為。

因為有“大數據”分析,但凡文章的字數越長,讀者就越沒有耐心讀下去,甚至看到偏長的文章就開始頭痛。

為了照顧讀者感受,如今文章的字數越來越短,內容越來越統一,風格也越來越固化。

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即使有讀者厭倦了,不去看千篇一律的文章,依然有千篇一律的視頻和勵志書籍等著消化。

我們身處信息爆炸時代,有許多琳琅滿目的內容擺在我們面前,看似應有盡有,其實一無所有。

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人們正踏向天堂,人們正走向地獄

我受不了被“大數據”支配的恐懼了,看著臺下激動麻木的人群,怒火中燒,想罵醒他們:

你們看這些企業,戴著面具

在舞臺上裝腔作勢

出賣我們的隱私,來侵蝕我們的神經

炮製各種低俗內容

你們的感官早已麻木

已經無法接受真正美好的東西

甚至都不能沉下心去看書!

你們為什麼要看這種爛玩意

生產大量的數據垃圾,再將數據垃圾吃進去!

正是因為你們的要求太低了

所以他們才安於現狀

賺這種錢的企業真不要臉!

把垃圾捧上天的你們也真不要臉!

我不是一個救世主

我沒有權力去改變世界運行的軌跡

我只是一個普通公民

有捍衛個人隱私的權力!

生活在這個數據時代

是為了讓生命得到尊重

而不是徹底地失去尊嚴!

......

大數據時代, 我們都在裸奔

這時,臺下觀眾傳來雷鳴般鼓掌,就連互聯網巨頭也衝我點頭:“你的肺腑發言十分精彩,我喜歡你的演講!”

“這不是演講!”

“沒關係,我會給你開一檔個人脫口秀,流量會很可觀,我想觀眾也會很喜歡你!”

觀眾席傳來興奮地呼聲:“贊成!贊成!贊成...”

我愣住了,猛然發現,這個世界是如此的陌生。

原來反抗也能成為新的潮流,它喊出的不是覺醒,而是消費。

如果康德還活在世上,當他抬起頭來,再也看不到燦爛的星空,更沒有什麼道德法則。

星空的盡頭,不是宇宙,而是密密麻麻的人造衛星,圍繞著地球旋轉。

它們就像一塊塊黑鏡,監視著所有人的一舉一動,收集著大量隱私數據。

康德只能發出一聲怒吼:“去TM的大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