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四六級英語考試的歷史背景嗎?

英語四六級開始最早是華東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校內廣泛流行的一種英語水平測試。

1984年教育部在中國石油大學組織了一次英語教育研討會,當時校內正在舉行英語水平考試,吸引了與會者的注意力。此後,教育部開始在全國高校內推廣英語等級考試。

1986年第一次大學英語四級試驗舉行。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新的發展形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國家對人才培養的需要,2004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組織制定並在全國部分高校開始試點《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以下簡稱《教學要求》)。《教學要求》規定,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自《教學要求》在全國部分院校開始試點以來,廣大教師積極參加和關心這次改革,在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材使用等各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參加試點的學生也普遍反映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實現了個性化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

你知道四六級英語考試的歷史背景嗎?

為此,作為對我國在校大學生英語能力是否達到《教學要求》的主要鑑定手段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必須相應改革,以適應新的形勢,使考試更好地為貫徹《教學要求》服務。在教育部高教司的主持和領導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組和考試委員會經過反覆研討和論證,並廣泛聽取了大學英語第一線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制定了《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試行)》。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一種為教學服務的標準化考試。因此,考試改革的方向是在保持考試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公正性的同時,使考試最大限度地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正面的導向作用,即通過四、六級考試的改革,引導師生正確處理教學與考試的關係,更合理地使用四、六級考試,使考試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目標是更準確地測量我國在校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英語聽說能力,以體現社會改革開放對我國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要求。由於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一個超大規模的標準化考試,因此考試的改革需前瞻性與可行性相結合,分步實施。

四、六級考試將採取的重要舉措之一是改革計分體制和成績報導方式。自05年6月考試(試點)起,四、六級考試成績將採用滿分為710分的計分體制,不設立及格線;成績報導方式由考試合格證書改為成績報告單,即考後向每位考生髮放成績報告單,報導內容包括:總分、單項分等。為使學校理解考試分數的含義並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考試測量的結果,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將向學校提供四、六級考試分數的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