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之方,過寒則傷陽,過熱則傷陰!這麼搭配,可起延年益壽之效!

藥性有寒、熱、溫、涼之別,組方有君、臣、佐、使之分。益壽延年方藥多用於老年人,故在遣方用藥方面,也應注意藥性問題。明代醫家萬全在他所著的《養生四要》中指出:“凡養生卻邪之劑,必熱無偏熱,寒無偏寒;溫無聚溫,溫多成熱;涼無聚涼,涼多成寒。陰則奇之,陽則偶之,得其中和,此制方之大旨也”。

補益之方,過寒則傷陽,過熱則傷陰!這麼搭配,可起延年益壽之效!

這一組方原則對益壽延年方藥具有實際指導意義。使用藥物,不宜過偏,過寒則傷陽,過熱則傷陰;涼藥過多則成寒,溫藥過多則成熱。為防止過偏,在組方時,多寒、熱相伍而用。如:在一派寒涼藥中,配以少許熱藥,或在一派溫熱藥中,加少許寒涼之品,使整個方劑寒而無過,熱而無燥,寒熱適中,即得其中和,有養生益壽之功,而無寒熱過偏之害。韓懋的交泰丸(黃連、肉桂),便是寒熱並用的代表方劑之一。這一組方原則在益壽延年方藥中均有所體現。

補益之方,過寒則傷陽,過熱則傷陰!這麼搭配,可起延年益壽之效!

傳統的益壽延年方藥的組方,往往是立足於辨證,著眼於機體全局而遣藥組方的。對於年老體弱之人,機體代謝的各個方面往往不是十分協調的,常常是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

如:陰陽平衡失調,氣血精津的相互影響,臟腑、經絡的不和諧、表裡內外的協同統一失控,出入升降的虛實偏差等等。雖然,方藥的組成上,都有其調治的重點,即其主治方向,但也必須考慮到與之有關的其他方面。藥物的有機配合,可以突出其主治功效,兼顧其旁證、兼證,做到主次分明,結構嚴謹。藥物的配伍應用的目的,就是通過藥物間的相互搭配,相輔相成來體現的。

補益之方,過寒則傷陽,過熱則傷陰!這麼搭配,可起延年益壽之效!

益壽延年中藥方劑即是以補益為重點,輔以其他而組成的。所以於方藥中常常可看到,有補有瀉,有升有降,有塞有通,有開有闔,有寒有熱。開、闔、補、瀉合用,則補而不滯,滋而不膩,守而不呆,流通暢達;升、降、通、塞並用,則清、濁運行有序,出、入得宜。各循其常。寒熱並用,可糾太過不及之偏弊,以達到陰平陽秘之狀態。這即是方劑中,藥物相輔相成所起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