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本轟炸珍珠港 導致美國參戰是否是一個愚蠢的決策?

1940年8月,美國製定並宣佈了《對日本禁運法案》,嚴加限制對日本出口鋼鐵和石油。受威脅最大的是日本海軍——以當時的儲油量,僅夠高速運轉的海軍使用一年。

美國對日本實行的“禁運”。對於日本來說幾乎是釜底抽薪。全面的侵華戰爭爆發意味著需要天量的資源需求,而美國的“禁運”政策卻斬斷了日本的戰爭“資源鏈”,讓侵華成為泡沫。

1941年日本轟炸珍珠港 導致美國參戰是否是一個愚蠢的決策?

再觀日本過去最大的成功,就是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前者一戰而勝成為亞洲第一大國,併成功地簽訂了和平條約;後者一戰而勝成為東歐第一大國,併成功地簽訂了和平條約。日本野心勃勃,每場戰爭似乎都讓日本得到充足的信心,日本想要三個月內滅亡中國,所以在日本決策者的心裡,壓根就沒有無限戰爭的想法。然而,蔣介石,北平丟了不講和,上海丟了不講和,南京丟了不講和,徐州丟了不講和,武漢丟了不講和,這樣日本慢慢陷入了不得不得無限戰爭的局面,對於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解決軍事物資的供給問題了。

1941年日本轟炸珍珠港 導致美國參戰是否是一個愚蠢的決策?

而對於此時的日本要不然就按照英美要求,退出中國大部,恢復貿易,要不然就是對周邊國家宣戰,獲取石油以及需要的各種資源,再不然就是對英美宣戰獲得所需的一切,而日本就是選擇了偷襲珍珠港,公開宣戰。

很多人都說,日本人是不是傻為什麼要拖美國下水,要自找苦吃,但是我們來看當時的國際環境,德國法西斯一路突飛猛進,頻頻發來捷報,德國的軍隊在1940年就很快就佔領了中歐、西歐大陸、北歐和巴爾幹半島,1941年6月初德國控制了歐洲包括法國、波蘭西部、荷蘭、挪威等16個國家的人力、物力資源,踏平了西歐大陸,而且1941年,德國撕毀互不侵犯條約,於6月22日對蘇聯發起了全面進攻,已經快把蘇聯打趴下了。

1941年日本轟炸珍珠港 導致美國參戰是否是一個愚蠢的決策?

而面對這樣的形式,作為盟國的日本,太想拔掉英美這兩顆亞洲釘子的日本,是真的大大的激勵和鼓舞。如此在看,珍珠港偷襲就不光光是美國石油禁運造成的日本被迫開戰,而珍珠港偷襲,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而且是日本信心十足的求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