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之子与普法战争:提剑纵马决死冲锋

德国统一战争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重要成就,而他的长子赫伯特·冯·俾斯麦当时是普鲁士军队的一名骑兵,他参加的战斗中,最惊险的莫过于马斯拉图尔战役期间的关键性进攻,当时普鲁士骑兵以绝对劣势发起决死冲锋,险胜优势兵力的法军。

赫伯特生于1849年,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时,他正在普鲁士军队的第7(马格德堡)“冯·赛德利茨”胸甲骑兵团服役,这个团的名誉团长正是俾斯麦首相本人。普法战争表面上的起因是法国被普鲁士关于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的电报激怒而宣战,真正的原因是法国担心打赢了丹麦和奥地利的普鲁士愈来愈强,决心先发制人,加以遏制。

俾斯麦之子与普法战争:提剑纵马决死冲锋

赫伯特·冯·俾斯麦(右)与后来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三万拖住十三万大军

法国原本以为己方是精锐职业军队,久经沙场,加上先发制人,对普鲁士拥有优势。谁知道普鲁士早就拟定了假想敌计划,对与法国作战早有预案,并且通过动员征兵体制迅速征召了一支大军,用当时非常先进的铁路运输系统运送到法国边界,赫伯特所在的第7胸甲骑兵团编入了第12骑兵旅,随普军第3军作为先锋进攻。

最初的交战令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拿破仑的侄子)感到吃惊和迷茫——有着丰富殖民地作战经验的法军居然在局部处于兵力劣势,接连失利,到了1870年8月12日,患病的拿破仑三世将军队主力莱茵集团军(十二万七千人)交给勇猛善战的巴赞元帅指挥,后者的计划是一边伺机与夏龙、麦克马洪的军队会合,一边撤向梅斯防御。他们的行踪不久后就被普军的汉诺威龙骑兵团发现,离法军最近的普军第2集团军司令官弗里德里希·卡尔手头仅有两个军三万人,但是他还是立即命令出击,三万对十三万的奇特战斗就此开始。

8月16日,普军的第3、6师在炮兵的掩护下奇袭维永维尔的法军第3师,后者秩序大乱,只得撤退,法军第2军的两个师听到炮声,于是朝着维永维尔和弗拉维尼靠拢,他们暂时挡住了普军第6骑兵师。南面,部分法军在抢占戈尔泽。他们的后面是法军康罗贝尔元帅指挥的两个师。鉴于敌众我寡,普军骑兵向特龙维尔撤退。大约上午10点,普军的第5师和第6师与骑兵会合。

普军第3军军长冯·阿尔文斯莱本清楚战机难得,利用法军短暂的混乱,大有可为,他命令第5、6师两面夹攻维永维尔,11点,他的第9、10、11旅已经攻占了数个关键地点。法军的康罗贝尔元帅显然也意识到了危险,命令第6军权利进攻,打伤了普军的一个旅长。面对1:5的兵力劣势,普军牢牢地守住了阵地,他们明白,只要拖住敌人,法军无法撤退到梅斯。

俾斯麦之子与普法战争:提剑纵马决死冲锋

普军与法军混战

(戴尖顶盔,穿淡蓝色也就是普鲁士蓝军服的是普军,带红色军帽,穿深蓝色军服的是法军)

法军巴赞向维永维尔投入了两个军,他认为左翼的格拉韦洛特不会遭到进攻,只留下禁卫师和第6军的一个师防守。

骑兵旅,冲锋!

中午,普军的少数骑兵在两翼进行了穿插进攻,一度威胁到法军康罗贝尔元帅的指挥部,不过被击退,普军第6师对勒宗维尔的进攻遭到法军禁卫师的阻击,也被击退。

大约下午2点,法军康罗贝尔元帅注意到普军第6师的失利,命令法军第6军总攻。法军的炮兵因此调到了左翼。普军冯·阿尔文斯莱本军长倍感吃力,他命令第12骑兵旅旅长阿达尔贝特·冯··布雷多少将出击,进攻法军侧翼的炮兵减轻普军主力的压力。

俾斯麦之子与普法战争:提剑纵马决死冲锋

马斯拉图尔附近地区地形图

冯··布雷多接到命令后整队进攻,面对优势敌人,包括赫伯特在内的第7胸甲骑兵团,第14,16枪骑兵团高呼骑兵旅座右铭“Koste es, was es wolle”(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拿起武器上马。

冯··布雷多并不是一个莽撞的人,他冲锋利用了地形和战场上的硝烟,小心地避开了法军的侦察兵,尽可能地逼近法军炮兵。等到他们离法军战线1000米的时候,旅长才命令加速冲锋,只见800名普军骑兵突然从烟雾中杀出,他们尖顶盔上的黄铜徽章在炮火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法军骑兵迅速赶来支援,不过法军步兵情急之下采用了错误的战术:他们集结起来,不顾一切地朝着一切骑马的士兵开火,如此一来,误伤了许多法军骑兵。

虽然法国步兵已经普遍装备了当时很先进的夏塞波后装步枪,不过在机枪出现之前,挡住骑兵还是很有难度了,普鲁士骑兵不顾巨大的伤亡,毅然冲进了法军阵地,后世德国人做了一首诗《维永维尔大捷》来称颂这次决死冲锋,大意是:

血战骑兵,决死冲锋,生死两别;

各团上马,恐后争先,无人退却;

战场奇景,法国飞雪?白袍遮天!

视死如归,死如长眠,闪击炮兵,利剑向前!

战旗起兮,普王凯旋,德国永焱!

俾斯麦之子与普法战争:提剑纵马决死冲锋

普鲁士骑兵冲击法军炮兵的场景

普军认为自己在这次战斗中消灭了4000法军,而骑兵旅仅有420人生还,可以说是伤亡过半了,赫伯特的腿被子弹击中负伤,滞留在战场附近。普军的增援陆续赶到,兵力增加至八万,双方数次混战后,无论普军凭借着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马斯拉图尔战役的胜利。接下来的几天里,双方又在别的地区激战,法军给普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是始终未能打开通向凡尔登的通道。

虚惊一场

当天的战况在当天傍晚被送至20公里外的俾斯麦,不过据说普军的统计发生的错误,认为赫伯特阵亡,这个消息一并送给了俾斯麦。铁血宰相据说震惊不已,星夜疾驰,赶到战场上寻找儿子尸体,令他喜出望外的是,赫伯特没有阵亡,而是正在附近一座农家小屋里休息。不过因为负伤也与后来的战斗无缘。9月,疲惫不堪的法军在色当被普军合围,拿破仑三世最终被迫投降。此事令法国朝野震动,拿破仑三世后来晚年悔恨不已,弥留之际一遍遍絮叨:当年我们在色当不是怕死鬼。

俾斯麦之子与普法战争:提剑纵马决死冲锋

法军的巴赞元帅和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卡尔亲王

1874年,赫伯特进入德国外交部工作,比起他的军中经历,人们似乎更关注他的婚姻风波,他一度很想和年长10岁的离婚贵妇伊丽莎白·冯·卡罗特-博伊滕结婚,不过俾斯麦反对此事,甚至请来威廉一世皇帝以改变长子继承权来迫使他屈服,最终,赫伯特和西班牙贵族玛格丽特·奥约斯结婚。

赫伯特在外交部的工作紧密地和俾斯麦联系在一起,后来威廉二世皇帝逼迫俾斯麦辞职的时候,赫伯特也同时辞职。

1904年,赫伯特在腓特烈斯鲁厄去世。

阅读更多军史文章,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扩展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