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从浪荡公子到铁血宰相,他经历了什么,支撑他的又是什么

俾斯麦:从浪荡公子到铁血宰相,他经历了什么,支撑他的又是什么

俾斯麦

很多历史军事迷常常讨论一个话题,那就是“德国在一战、二战中展现出来的战力,为什么那么强?”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说是德国的训练比较系统,有人说是德国队的武器比较先进,还有人说德国的领导人太厉害。

说的好像都有道理,但是,从拿破仑把“普鲁士王国”差点打废,到“普鲁士”重新崛起成为“德国战车”,应该感谢一个制度,感谢一个人。

那个制度叫“容克制度”,那个人叫“俾斯麦”。


非常有意思的“容克贵族”和“容克制度”


俾斯麦:从浪荡公子到铁血宰相,他经历了什么,支撑他的又是什么

俾斯麦

关于德国,往前追溯,就是普鲁士王国了。说到普鲁士王国,就不得不说“容克贵族”和“容克制度”了。

容克,原来是指没有“骑士称号”的贵族,后来泛指所有的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阶级,德国文献中将它分为作战容克、宫廷容克、议院容克和乡村容克等不同类型。

总之,说简单一点,容克贵族就是那些有权有势的老爷们。

容克贵族崛起于16世纪,到二战后基本消亡,前后历经了四百年左右。让这一群体区别于其它时代的权力阶层,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容克制度”。

什么叫容克制度呢?说每个贵族家里,孩子不是一个,只有大儿子可以继承产业,不是一点,而是全部,其他儿子怎么办呢?去参加战争,获得爵位和土地。当然也有一部分去开荒,或去抢地盘,获得产业。但是,出去打仗也好,打架也好,那是要死人的,这可怎么办?从小训练。

所以,容克贵族们,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和训练,训练内容当然是有利于贵族传承的文化、礼仪、政治、艺术,但最重要的是训练如何打仗,如何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有些大贵族,可以请专门的老师和教练,而大多数容克贵族,会送孩子参加专门的学校。

在容克制度的影响下,久而久之,国家军队里,容克贵族的青年俊才们成为了骨干。后来,在公务员机构也充满了容克贵族的青年们。他们成熟后,很多都成为了帝国的栋梁。由此,慢慢地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容克出身的青年,进了军营后,大多可以直接当军官。进了政府机关后,获得的机会更多。

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容克制度的存在,让普鲁士军队(后来的德国)整体的素质大幅度提升,成为了欧洲战场上的雄鹰。


俾斯麦的教育历程


俾斯麦:从浪荡公子到铁血宰相,他经历了什么,支撑他的又是什么

俾斯麦

俾斯麦,出生于典型的容克家庭,出生时间是1815年的4月1日,没错,那天就是愚人节。

他的爸爸是乡村容克,他的妈妈则是来自于普鲁士一个高级文官家庭。俾斯麦的爸爸希望俾斯麦长大后能够进入军营,而妈妈希望儿子未来当个政治家。由于父母的观点不同,很长时间让俾斯麦无所适从。为这事,老两口争得脸红脖子粗。

最后,还是俾斯麦的母亲占了上风。但神奇的是,后来的俾斯麦,无论在军队管理,还是对于行政事务,都有自己的一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忘了介绍了,俾斯麦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有一个大哥,有一个妹妹。

俾斯麦的外祖父是个很牛的人,曾经担任过普鲁士驻瑞典的大使,是个高级文官。俾斯麦的父亲,是典型的容克子弟,上过军校,打过仗,当过将军。

俾斯麦8岁上了小学,上的却是一所平民学校,叫普拉曼学校。在这个学校的第一学年,俾斯麦就学会了游泳和击剑,但因为性格倔强,再加上自命精英的母亲之前的培养,后来的三个学年里,俾斯麦在学校有点鹤立鸡群,又有点桀骜不驯。

到11岁离开这个学校时,俾斯麦的老师评价是:“该生容易发怒,在学校娱乐活动中应注意适度,不能太放纵。”从这评语,看得出来,俾斯麦给老师们制造了不少麻烦。

在俾斯曼12岁时,他妈选择了腓特烈.威廉文科中学。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学校不简单,事实确实如此,里面多是容克贵族和上层子弟。只是在这个学校,小俾斯麦一样找不到开心上学的节奏,和大家还是格格不入。如果按我们大多数人的眼光看,可能这孩子要废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所有的特立风格,都在展示他思想的独立,和为人的坚毅。

就在这个学校,虽然融入不了群体,但俾斯麦反而集中精力学习语言。不得不说,这是个语言的天才,几年时间,学会了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

每每看到俾斯麦学了这么多外语,我的思维就跳了出来,像我辈人等,大学里的四六级考下来都那么费事,人家却能在差不多的时间内(5年)学会5门外语。这事,起初我是不信的,后来看到俾斯麦和各国公使用各种外语熟练交谈时,我明白了,真有天才。

外语掌握好了,对于国际事务影响太大了,这对于后来的俾斯麦在国际交往时的“自如应对”帮助太大了。

17岁后,俾斯麦进入了普鲁士王国的精英大学哥廷根大学。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俾斯麦在这个精英大学,那是更加的特立独行,腰里配把剑,身后牵个狗。谁如果看不过眼,那就决战吧!于是,在这个大学,俾斯麦总共和人决斗了27次,真的是尽显容克风范。

对于俾斯麦的表现,妈妈是不满意的,她希望儿子走政治路线,至少要当个外交官。谁知道自己的儿子这么不成器,这还有什么前途?于是妈妈让俾斯麦转了学。

这一次,去了柏林大学,攻读法律。


俾斯麦在挫折中逐渐成熟


俾斯麦:从浪荡公子到铁血宰相,他经历了什么,支撑他的又是什么

俾斯麦

俾斯麦从柏林大学混了个毕业,出来当了个律师,干了一段时间,俾斯麦发现,这根本就不是自己要的,于是又投考了政府的公务员,这次他当上了一个小书记员。

上岗后,俾斯麦又发现,书记员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一段时间后,俾斯麦彻底烦了。

这时,他面临了感情的烦恼,这也难怪,孩子大了,荷尔蒙在催促,该交往女朋友了。俾斯麦交了第一个女朋友,因为他没钱,想快速赚钱,于是玩起了赌博,输得一塌糊涂,于是该女子和他分道扬镳,痛苦!不久,又交往了第二个女朋友,悲催的俾斯麦,被人戴了绿帽,更痛苦!无奈的俾斯麦,带着受伤的心,还有欠债回了家。

浪荡公子哥回家了,看来家才是他的港湾。但是,很不巧,此时的家里,因为父亲母亲的不善打理,也是债台高筑,除了那些不动产,就剩一堆债了。

想到一屁股债,还有子女的不成器,俾斯麦的母亲威廉明妮病倒了,开始久卧病床。看到小儿子回来了,妈妈是高兴的。但听到俾斯麦一事无成,又带着一屁股债回来了,这个妈妈的心拔凉拔凉的。

虽然孩子有难了,但父母可不能推出去,毕竟那是自己生的。钱,父母还是暂时没法帮他还,但是帮着找个工作,父亲还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不成器”的俾斯麦,对于父亲帮忙找的工作,做了三个月就不做了。威廉明妮,得到是重病癌症,加上心情不好,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各种压力,扑面而来。情急之下的俾斯麦,提出和和哥哥一起经营那大面积的土地。看来,这个小儿子,在外面闯荡不顺利,想回来和大哥合营农场了。

大哥是个老实人,主意不多。弟弟说合营就合营吧!而父亲打仗可以,对田园庄稼也不擅长,也并不反对。妈妈卧病在床,也没有反对的必要了。估计,此时的威廉明妮在心中默默祈祷,让孩子们少受点挫折吧!

其实,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往往都是挫折造成的,不经历挫折,很难成为真正的男人。

1839年,俾斯麦24岁,他的妈妈去世了,享年50岁。这个一心追求名利,对自己子女有着万种期望的女人含恨离去。只是她无法看到的是,23年后,她的小儿子,这个浪荡公子哥,这个不成器的、游手好闲的家伙成了普鲁士王国的首相,并在后来的岁月里,成为了欧洲大地上的第一号英雄。

田园农场,蓝天白云,看起来是如此惬意的生活,但五年之后,俾斯麦厌倦极了。曾经的那些欠债,在兄弟俩的经营下,也成为了过去式。

于是,俾斯麦准备开始新的生活。就这样,俾斯麦再次当了公职人员,但和上司尿不到一个壶,回来了。代替哥哥担任州议员,也不理想,他无法习惯那些没有效率的会议,又回来了。难道他要老死田园?

1845年,俾斯麦的父亲去世了,这个老头一样没看到自己儿子的辉煌。


俾斯麦的崛起之路


俾斯麦:从浪荡公子到铁血宰相,他经历了什么,支撑他的又是什么

俾斯麦

父母双亡,俾斯麦的生活却开始发生了变化。父亲死去的这一年,俾斯麦认识了两个女人,两个爱他的女人,一个是朋友的未婚妻玛丽小姐,一个是玛丽小姐的朋友乔安娜。

玛丽认识俾斯麦的那一刻,两人就来电了,是那种一见钟情。无奈,玛丽已经有了男友,玛丽开始隐藏这段感情,但俾斯麦却读得懂这一切。有一种感情叫“恨不相逢未嫁时”。此后,玛丽就有了把自己的好友介绍给俾斯麦的想法。

玛丽在婚后不久,安排了一次郊游,介绍俾斯麦和乔安娜认识,也许是人以群分的缘故,乔安娜对俾斯麦也是好感满满。

但可惜的是,正是因为这次玛丽安排的郊游,让玛丽生了病,得了重感冒,更让人无法想通的是,病越来越重,最后竟然无法医治。

玛丽死了,俾斯麦心中的那个悲伤的闸门彻底打开了,他大哭,哭得歇斯底里,哭得感天动地,看起来,比父母去世时都痛苦得多。仿佛,俾斯麦把父母去世的悲痛,累积到了这里。

玛丽走了,俾斯麦和乔安娜为他们最好的朋友伤心、痛苦,慢慢地,两人的心走得很近。当然,乔安娜的父母是反对女儿的选择的,但俾斯麦干脆利落地用行动打动了老两口。1847年,这个32岁的老男孩,终于迎娶了自己的新娘。

俾斯麦很欣慰,这个姑娘很温柔,而且热衷于宗教,因此,对于名利场没有那么热衷,这就是俾斯麦希望的。他一直不希望找一个他妈那样的女子,他如愿了。

离俾斯麦当首相,还有十五年了,俾斯麦真都能创造奇迹吗?在十五年之内能否逆袭成功?

我们就像看了结局回头看电视剧开始的一群人,知道发生了奇迹,俾斯麦逆袭成功了,但不知道的是如何成功的。

俾斯麦的成功起点,源于1848年爆发的柏林革命运动,当时的情况是,国王所在的柏林王宫被民众控制了,看来是要变天了。俾斯麦是个忠实的保皇派,他要走他认定的道路:保护国王,镇压革命。

没有军马,如何保护?起初,他组织了当地的一支民兵武装,好几百人,几十条枪。但这样的规模,如何能战胜数以万计的革命队伍?于是,这个三十三的男人冷静下来,准备只身去往柏林。妻子很担心,但俾斯麦决定了,因为只有到了柏林,想法组织国家部队,才能达到救国王的目标。至于危险不危险,他无心考虑了。

去了之后,俾斯麦却发现,事情比他想象的更为复杂。国王,他是见不到的,于是求见威廉亲王,这是国王威廉四世的弟弟。亲王也没见着,却看到了亲王王妃,这个王妃很精明,希望俾斯麦支持她儿子上位。

这是个好机会吗?看来是,国王威廉四世“龟缩”在柏林王宫,威廉亲王不知去向,而威廉亲王的儿子此时要上位的话,就是新皇帝了,那俾斯麦就会成为权欲滔天的重臣。多年的学习,多年受教育的经历告诉他,这事整不好就成了谋反了。于是,俾斯麦干脆利落地拒绝了亲王王妃。

不仅如此,还拜访了温克,这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自由派人士,此人本来是打算支持王妃的。但被俾斯麦一顿劝服,温克也放弃了支持王妃。看起来,俾斯麦是得罪人了。

拒绝了亲王妃,亲王找不见,国王见不到,俾斯麦无奈回了家。但俾斯麦的名声因为此事开始响彻在普鲁士大地,后来的国王和亲王对俾斯麦都赞赏有加。

为了大局的稳定,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暂时同意了民众的要求,于是他从民众控制的柏林王宫回到了波茨坦王宫。自由派组成的内阁,决定重新修订宪法,俾斯麦以新议员的身份加入了议会。

俾斯麦的人生开始接近辉煌,但刚开始,他还是那么的微弱,毕竟各方大佬都在控制一方。

当时的普鲁士王国,被拿破仑的法兰西大败后,四分五裂。虽然,法兰西的荣光不再,但德意志还是没有整体统一。就在这一年,俾斯麦被派到法兰克福当大使,这对他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当了八年的法兰克福大使,俾斯麦风格硬朗,做事灵活,渐渐脱颖而出。

在1857年,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威廉亲王开始摄政,因为国王没儿子,只能有亲王来。对于俾斯麦,威廉亲王又任命为驻俄国大使,这是一个大国的大使,这说明威廉亲王很器重俾斯麦。

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1862年,俾斯麦成为了普鲁士王国的首相。这离母亲去世23年,离父亲去世17年。


俾斯麦的辉煌,促进了容克制度的发展


俾斯麦:从浪荡公子到铁血宰相,他经历了什么,支撑他的又是什么

俾斯麦

从1862年开始,俾斯麦的人生到了一个高度,普鲁士王国在他的带领下,开始走向了辉煌。

他开始策划战争,目的只有一个,将德意志重新统一起来。

首先是和丹麦作战,1864年2月,普鲁士王国联合了奥地利,大举进攻丹麦。六个月后,丹麦认输求和,割让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有意思的是,俾斯麦把荷尔施泰因归到奥地利下面。奥地利人乐得屁颠屁颠的。

两年后,1866年的4月俾斯麦和意大利形成同盟,然后和奥地利开战了,事实证明,奥地利根本不是“个”。于是,俾斯麦乘热打铁,和奥地利签订了极其宽容的协定,主要内容是:请奥地利放心,普鲁士尊重他们的独立,并希望奥地利不再参与德意志统一的事情。

可能有人说了,为什么不把奥地利干败?事是好事,不过,那样奥地利会困兽犹斗,会拼个两败俱伤,这不是普鲁士要的。奥地利,普鲁士短时吃不下,也不想吃。

普奥战争的重要意义,就是让奥地利安静呆着,不要干扰德意志的统一大计。

1870年,在俾斯麦的主导下,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自然不能和他爷爷比,很快被打败投降,普鲁士军队开进了巴黎。不久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宣布德意志统一,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

从数次大战中,很多人看到的是普鲁士的无往而不利,其实,后面的支撑是容克贵族的训练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那些年轻的容克年轻人,英勇杀敌,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帝国建立了功勋。关键是,容克青年们大批崛起了。这是俾斯麦最大的助力。

完成统一的俾斯麦,进行各种改革,对于国内的教育实行免费的全年级教育,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险体制。

俾斯麦上位后,容克青年受益良多,所以,容克贵族们继续大力弘扬“容克制度”,让一代一代的容克青年,成为了德国政界和军界的主流和骨干。

俾斯麦:从浪荡公子到铁血宰相,他经历了什么,支撑他的又是什么

俾斯麦塔

德国人在一战二战的英勇,往前追溯,是俾斯麦时期基础打得好。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容克贵族和容克制度在德国发挥的重要作用。

俾斯麦是容克制度的受益者,也是他促进了容克制度的辉煌。


参考资料:《俾斯麦传》、《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