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一职是何时出现的?谁是史上第一个巡抚?

巡抚通常统辖全省军政、民政,作为一省封疆,节制通省官员,开牙建府、起居八座,俨然一方诸侯。

那么,历史上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巡抚”的呢?

这个事情,是有争议的。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是明洪武年间,即朱元璋时期;一种认为是明永乐年间,即朱棣时期;一种认为是明宣德年间,即朱瞻基时期。

这三种观点,虽有争议,但是都不能算错。因为一种职官制度的设立,不可能是在某个时候就突然凭空设置了,不会一蹴而就,肯定是逐步形成,有一个历史演化过程的。

上述三种观点,实际上就是巡抚制度逐渐形成的一个过程。下面,咱们就具体研究研究这个过程。

之所以说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是因为《明史》有这么一个记载:(洪武二十四年秋七月乙丑)皇太子巡抚陕西。

皇太子,就是朱元璋的长子,建文帝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

为什么让皇太子巡抚陕西呢?

这就涉及到明朝初年的一件大事了,就是定都何处,哪里作为京城最合适。

起初,朱元璋的想法是:以应天(现在的南京)为南京,以开封为北京,临濠(朱元璋老家,安徽凤阳)为中都。

但是,这个想法却遭到一部分大臣的反对。御史胡子祺就是反对者之一,于是他就上书朱元璋,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这是明代历史上很有名的一封奏疏,为此史料专门记载了奏疏内容,大意为:纵观整个大明朝,全国形胜之地,可为都城者也就有四个地方。一是河东(现在的山西),这个地方在黄土高原,地势高,可以控制大西北,尧帝当年就定都此地,但是“其地苦寒”,所以不大合适。第二个地方是汴梁(也就是开封),有黄河、淮河为襟带,宋朝曾定都于此,但是这一带都是平原,“无险可凭”,所以也不大合适。第三个地方是洛阳,周朝、汉朝都曾迁都于此,但是嵩山、邙山不像肴山、函谷关、终南山可以作为屏障,因此也可以排除。因此,全大明朝可以作为都城者,非关中莫属(也就是定都西安),此地“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

朱元璋看到这封奏折以后,非常高兴,认为分析的太好了,对此大加赞赏。(帝称善。)

于是,朱元璋“择文武诸臣扈太子行”,巡抚陕西。

这是明史当中第一次出现“巡抚”这个词。所以有观点认为明清的巡抚制度起源这一时期。

“巡抚”一职是何时出现的?谁是史上第一个巡抚?

但是,史料还记载:(同年冬十月庚戌)皇太子还京师。回朝后,“献陕西地图”。也就是说,太子是七月出巡陕西,十月就回京城了。前后也就三个月。并且,皇太子朱标这次陕西之行属于临时性专项出巡。因此,还不能作为一项制度。

之所以说起源于明永乐年间,是因为《明史》有这么一段记载:(永乐十九年夏四月癸丑)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

那么,永乐十九年这一次大规模派出“巡抚”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史料记载:十九年,三殿灾,敕廷臣二十六人巡行。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朝廷宫殿遭灾,这可非同一般,这意味着上天对大明朝有不满意的地方,朝政有缺失,这是相当大的警示。

并且,这一次遭灾的三大殿,是北京的三大殿。此时,大明朝刚刚由南京迁都北京几个月。因此,朝廷非常重视此事,为此向全国派出二十六位巡抚,“问军民疾苦”。

此次出巡共计派出二十六人,但是《明史▪成组本纪》当中,就提到一个人名--蹇义。由此可见蹇义这个人很重要。

蹇义的确很重要,他是是永乐朝的重臣,此人不仅很重要,而且还有点传奇。

蹇义是明太祖洪武十八年的进士。原本不叫蹇义,叫蹇瑢。之所以改名蹇义,来头可不小。这是明太祖朱元璋赏赐的名字。

有一次,中书舍人蹇瑢侍驾左右。朱元璋突然问到蹇瑢:“你是不是蹇叔的后人?”蹇叔,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蹇义听到皇上这么问,立刻跪下,不敢回答。朱元璋认为这个人很诚实厚道,因此赐名蹇义,并且亲自提笔写了个“义”字,赐给了蹇义。(至于因蹇义不敢回答,所以朱元璋就认为他诚实,作者暂时也没有搞明白是为什么。史书就是这么记载的。对于这个问题,以后有机会再慢慢研究吧。)

蹇义在中书舍人一职上干满三年后,按例当升迁。但是当吏部把报告报到朱元璋那里后,朱元璋却给打了回来。

难道是朱元璋不喜欢蹇义?答案正好相反,朱元璋是因为太欣赏蹇义了,所以要把他留在身边,特命满九年以后再给蹇义升职。《明史》还特意记下了朱元璋这句话:“朕且用义。”

到了永乐朝,蹇义更是深受重用,“称股肱之任”。并且,蹇义同时受到朱棣和太子的信赖,“帝与太子俱爱重之”。像永乐七年,朱棣巡北京,下旨让蹇义辅佐太子监国。蹇义对朝廷的典章制度十分熟悉,并且还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因此“军国事皆倚办”。

整个永乐朝,受到如此重用的建文旧臣,除蹇义之外,还有一位就是户部尚书夏原吉,当时朝野并称二人为“蹇、夏”。并且二人也不辱使命,辅佐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开创了“吏治修明,民风和乐”的盛世局面,历史对他们评价也极高,赞曰:“成绩懋著,蔚为宗臣。树人之效,远矣哉。”

“巡抚”一职是何时出现的?谁是史上第一个巡抚?

蹇义 画像

好了,言归正传,接着说永乐十九年这次“巡抚”事宜吧。如果按照这种说法,蹇义等二十六人应该算第一批巡抚。

但是,从史料记载来看,这一次出巡,时间也不长,当年就返回朝廷了,并且也没有具体明确巡抚干什么,就是“问军民疾苦”。因此,史料说这次是“事竣还朝,不为经制”。所以,说巡抚制度起源于这一时期,也不是很妥当。

第三种说法就是起源于明宣德时期。

史料记载:(明洪熙元年秋七月癸未)大理卿胡概、参政叶春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需要说明一下,这次派出巡抚虽然在洪熙元年,却并不是明仁宗洪熙皇帝派出他们的,而是明宣宗宣德皇帝。

因为明仁宗是在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即位的,但是第二年,也就是洪熙元年的五月份,他就去世了。洪熙元年的七月,大明朝的皇帝实际上是明宣宗宣德皇帝。按照古代礼法,第二年才能改元。

这次提到了两个人,胡概和叶春。这里,咱们说说胡概。胡概原本不姓胡,姓熊,本名叫熊概。熊概幼年时,他父亲就去世了。熊概随母亲改嫁胡氏,因此改姓胡。但是,宣德五年,又恢复了自己本来的姓氏。本文就始终称其熊概,中间就不来回切换了。

熊概这次巡抚南直隶、浙江诸府,是洪熙元年派出,直到宣德五年才还朝。紧接着,于同年九月,又提升御史于谦、长史周忱等六人为侍郎,巡抚两京、山东、山西、河南、江西、浙江、湖广。

《明史》对宣德年间派出巡抚有过一个总结:“宣德初,始命熊概巡抚苏、松、两浙。越数年,而江西、河南诸省以次专设巡抚官。”

也就是说,从这一时期起,巡抚开始专设。因此,说巡抚起源于宣德年间,较为合适。如果采信这一种说法,那么史上第一任巡抚就应该是熊概。

“巡抚”一职是何时出现的?谁是史上第一个巡抚?

江苏巡抚署 旧址

当然了,此时的巡抚制度依旧不是很完善。巡抚从作为朝廷派出官员到作为一省军政长官,从职责不明确到节制行省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大约在嘉靖时期才得以完成。

到了清朝,清因明制,督抚制度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因此《清史稿》有“疆臣年表”,而《明史》却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