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奚派老生有什么特色,怎样看待奚啸伯的唱腔艺术?

京剧老生行当中的奚派创始人是“后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奚啸伯的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一大基础,两大流派”,分别是以老谭(谭鑫培)派为基础,以言(言菊朋)派和余(余叔岩)派为借鉴。

奚啸伯很善于将其他流派的优秀特色融入到自己的艺术特色中,而且他的路子宽,各派的戏他都演,但又赋予了自己的风格,使观众可以得到一些与别家不同的艺术享受。

京剧奚派老生有什么特色,怎样看待奚啸伯的唱腔艺术?

奚啸伯很讲究“嘴里”“字眼”,又有一套比较系统的演唱理论和方法。例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等。此外,“要板”处理“过门”、“赶板夺字”、运用气口等等,也很有讲究。

再加上他那种浮云掩月、声如洞箫的嗓音,虽窄小而能够达远,虽幽暗而柔润。尤其老生所特别需要的“衣齐”“人辰”一类的辙口,是他的特长。所以,集中起来,自然地形成了他那“委婉细腻、清新雅致”的艺术特色。

京剧奚派老生有什么特色,怎样看待奚啸伯的唱腔艺术?

奚啸伯的演唱,最早完全是宗法谭派。我们知道,谭派的艺术特点是“规范而优美”,在落落大方中显示出艺术的技巧,在朴实无华中显示出醇厚的韵味。

每提起谭派来,奚啸伯总说:老先生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信手拈来,哪儿都有戏,随便一个小腔,都可以唱出人物。说的时候就常常以《骂曹》里“丞相委用恩非小”的这个“非小”为例。

京剧奚派老生有什么特色,怎样看待奚啸伯的唱腔艺术?

他认为这样唱不只是唱得干净明快,主要的是显出了祢衡这个人物狂傲不羁的性格。他对谭派的这一点体会,可以说是相当深刻的。稍微往后一点的时间,言派、余派的东西就大量地进入了他的艺术中来。

奚啸伯和梅兰芳合作次数最多。最精采的合作戏是《二堂舍子》。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他总是傍着梅兰芳的。在名家的直接熏陶之下,他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就象《二堂舍子》这样一出比较“温”的戏,他却演得很感人。

京剧奚派老生有什么特色,怎样看待奚啸伯的唱腔艺术?

解放后,他和梅兰芳又合作演出这出戏。有一次,梅兰芳满意而亲切地对他说:“啸伯,你这个戏可真成熟了。演出的当时,我们都不象在演戏,简直就是自己的事,我们都似乎置身于生活之中了。”

从梅兰芳的这段话可以想象,他们的合作是非常的精采。只是可惜那时没有录象,更遗憾的是连他们合作的录音也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