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清明节习俗看看明万历《太谷县志》如何记载

清明节 这一天,人们远足踏青游玩,故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后逐步加入扫墓祭祖内容。“扫墓增土,备牲礼致祭”(明万历《太谷县志》)。明清时期,当地外出踏青的人渐少,祭祀上坟的人渐多,成为民间最隆重的祭祖日,故又称“鬼节”。

这天,人们早早起来,洗脸净手,带上供品到祖茔拜祭。上坟时要铲除坟头杂草,每个坟头要插一束莲花状纸扎,然后设供、烧香、焚纸、奠酒、叩首。祭毕,要在坟头上加几许新土,清理坟地。新坟则在清明节前一天进行祭奠。在外地的人也要尽量返回家乡祭祖,称“千里上坟”;若离家太远不能回来,也要在当地遥祭。民间有“清明二日一百五”之说,意思是清明前两天是迁坟、配头(冥婚)的日子,禁忌婚嫁、走亲戚。

清明节居民要吃饺子,并备各色菜肴。因“清明”当地方言念做“精明(读jimi),认为吃饺子可以让人变得聪明。2008年,国务院批准清明节为法定节假日,清明节的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