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會撞車三家龍頭房企 華潤置地稱做到「前十」乃力所能及

业绩会撞车三家龙头房企 华润置地称做到“前十”乃力所能及

8月21日的香港島十分繁忙,同在這一天舉行業績發佈會的有碧桂園、萬科企業、龍湖集團和華潤置地四家龍頭房企。不同於其他三家話題度極高的企業,華潤置地的業績發佈會素來只是在灣仔華潤大廈的一間會議室低調舉行,參與的人也不會太多。

上一次華潤置地撞車大型房企的業績會時,華潤置地董事會副主席唐勇略顯落寞,“隔壁兩家下午很熱鬧呀。”這一次他只是禮貌致謝:“感謝大家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參加華潤置地中期業績新聞發佈會。”

不偏不倚地說,華潤置地的業績表現向來是行業的“優等生”,無論是利潤率還是負債率,它都是很多房企對標的對象之一。但作為一家略顯保守央企,華潤置地的規模又是外界所關注的焦點。上半年華潤置地加速納儲,唐勇對華潤置地的規模增長顯得很有信心,“做到行業前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

业绩会撞车三家龙头房企 华润置地称做到“前十”乃力所能及

“能否保前十,取決於所有開發商表現”

圍繞華潤置地規模的話題,通常與“前十”相聯繫。今年3月份發佈2017年全年業績之時,華潤置地前三月的銷售額掉出前十,唐勇因而在業績會上被再次問及“能否保住前十”的問題。彼時唐勇代表華潤置地為今年的銷售額定下了1830億的銷售目標。

唐勇對於這一目標能否保住前十也有所遲疑,“我不知道,年底見吧。這個數據有可能不夠(保住前十),但這不僅取決於我,還取決於所有開發商共同的表現。”

話雖保守,但華潤置地的進取還是體現在方方面面。它開始在土地市場上發力了。年中報告顯示,過去6個月,華潤置地在土地市場上斬獲41宗地塊,新增土地總計容建築面積達817萬平方米,總地價為672.9億元,權益地價513.4億元。

可供對比的數據是,2017年全年,華潤置地共計收購64宗地塊,總樓面面積1196.56萬平方米,土地出讓金合計1044.68億元。其中,華潤置地應占樓面面積與權益土地出讓金分別為872.29萬平方米及653.37億元,今年上半年的拿地權益地價與去年全年相比差距已不大。

今年上半年,華潤置地也完成了累計總簽約金額人民幣942.68億元,總簽約面積571萬平方米,在各大排行榜上,它最終守住了“前十”的位置。

如果將焦點從規模上移開,華潤置地的“吸金”能力是能夠令投資者十分滿意的。報告顯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華潤置地實現綜合營業額437.8億元,扣除投資物業評估增值後的核心淨利潤為72.8億元,同比增長152%。

业绩会撞车三家龙头房企 华润置地称做到“前十”乃力所能及

wind數據顯示,華潤置地吸金能力位於房企排行榜第六,前三位分別為恆大、萬科、碧桂園

“家大業大,什麼都有”

曾經有接近華潤置地的人士如此區分華潤置地與其他房地產央企佈局戰略:“其他多數還是住宅為主,而華潤置地有商業地產、有產業地產,家大業大,什麼都有。”

业绩会撞车三家龙头房企 华润置地称做到“前十”乃力所能及

圖為華潤置地主營業務比例

事實上亦如是。華潤置地目前的商業板塊已經做到了行業內的領頭位置——今年上半年,華潤置地實現投資物業租金收入人民幣43.7億元,同比增長22%。

據華潤置地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俞建披露的數據顯示,截止到6月底,華潤置地在營購物中心有27個,佈局全國20個城市,包括16個萬象城,11個五彩城萬象匯,投資物業資產總金額達到1067億,佔公司總資產的19%。

華潤置地在商業板塊的成績也讓外界更加寄望它能夠為這個行業提供一些新的發展思路。在去年調整了公司商業地產組織架構和主要管理人員,獨立商業地產事業部將其變為集團的一級組織機構之後,外界猜測這是在為商業地產分拆上市做準備,但管理層對此三緘其口。

俞建說,“能夠確定的是,到2020年,我們的租金收入可以達到100億人民幣,將來分拆上市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作為近期熱點之一的長租公寓,華潤置地也有所佈局。它的低調也保護了它沒有被拷問機構房東是否會推高租金的問題,管理層可以很從容地談華潤置地在這一方面的規劃與戰略。華潤置地高級副總裁謝驥說,“長租公寓本質上來說是解決年輕人口的住房需求,既然有這個需求在,這個生意就是成立的。”

业绩会撞车三家龙头房企 华润置地称做到“前十”乃力所能及

圖為華潤置地旗下長租公寓品牌“有巢”的業務模式

“截止到目前,所拓展的資源將會在今年年底之前有2萬間公寓推出,預計在2020年達到10萬間。我們的拓展速度不算浮誇,是比較堅實穩妥地在往前走。”謝驥指出。

華潤置地是不會輕易在多元化業務上投下重金的。唐勇以及管理層的其他人,都十分重視投資回報率,“今年創新業務的投資額預計不到5%,因為現在也是嘗試階段,要看投資回報率,未來投資多少,還不確定。”

華潤置地跑得不是最快,然而很穩。在這個野蠻生長的行業,需要有一些不冒進的競爭者,為這個行業劃下發展的紅線——規模往往不應是第一追求。

記者|吳抒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