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率飆升 部分農商行風險暴露

不良率飆升 部分農商行風險暴露

7月31日,新世紀評級對山東壽光農商行的評級報告顯示,該行不良貸款率一季度末上升至7.94%。農商行近來被曝出不良率激增的浪潮,似乎仍在延續。隨著評級機構近兩個月陸續公佈對農商行的跟蹤評級報告,山東鄒平農商行、山東壽光農商行、山東廣饒農商行、河南修武農商行等多家農商行被曝不良率大增,部分銀行增至10%甚至超過20%。農商行是否進入了風險暴露期?

新京報記者多方採訪發現,除了監管要求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計入不良貸款這一直接原因外,區域經濟發展、農商行客戶結構、風控能力等,是不良資產暴露更深層的原因。

一季度農商行整體不良率升至3.26%

貴陽農商行不良率飆升至近20%引發了對農商行不良暴露潮的關注。6月29日,中誠信國際一份評級報告顯示,貴陽農商行不良貸款率從2016年末的4.13%飆升至2017年末的19.54%。中誠信認為,該行不良率飆升的原因是將大部分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貸款。

貴州烏當農商行2017年末不良率由上年的2.02%猛增至14.96%。聯合資信7月26日的評級報告指出,該行不良率大升同樣源於2017年末一次性將大部分逾期90天以上貸款劃入不良貸款。

河南修武農商行的不良率更高。據該行2018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2017年不良貸款率達20.74%,較上年上升16.24個百分點。

三家山東的農商行也暴露出問題。據東方金誠7月9日發佈的評級報告,鄒平農商行不良貸款率由2016年末的2.43%激增至2017年末的9.28%。根據年報,廣饒農商行的不良率由2016年末的2.47%上漲至2017年末的13.90%;壽光農商行2017年末不良貸款率升至4.22%,且因未足額計提相關減值準備被審計機構出具保留意見。

據大連農商行2017年年報,不良貸款率由2016年末的2.91%增至2017年末的4.95%。聯合資信7月23日發佈的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該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的比例為161.43%,被列入關注類貸款科目。新京報記者計算發現,若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該行不良率或達12.93%。

山西侯馬農商行的不良率之高震驚市場。據其6月18日公佈的2017年年報,該行2017年不良率為26.28%,這還是在2016年末28.34%的基礎上有所下降的結果。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卿表示,近期多家農商行的不良率上升,直接原因是監管對不良貸款的統計口徑進行調整。此前部分銀行沒有嚴格將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納入不良貸款,現在將這部分全部納入不良,導致短期內不良貸款快速增加。

據銀監會數據,2017年農商行整體不良率一路上升,從一季度的2.55%增至四季度的3.16%。今年一季度,大型商業銀行、股份行的不良率分別為1.50%、1.70%,城商行不良率1.53%,農商行不良率升至3.26%。商業銀行一季度整體不良率為1.75%,農商行不良率遠高於行業整體水平。

農商行受制於地方經濟

多位受訪農商行人士提到了地方經濟對農商行資產質量的直接影響:地方經濟下行,企業還款能力下降,農商行貸款的區域集中度較高,導致不良率上升。

一位東北地區農商行的副行長直言,農商行屬於中小金融機構,最容易受到外部經濟環境影響,“其實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只不過體格弱的先倒”。

以鄒平農商行為例,東方金誠報告指出,2017年鄒平縣地區生產總值較上年增長3.6%,增速同比下降2.9個百分點,增速分別低於山東省和全國平均水平3.8和3.3個百分點。該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紡織服裝業產值下降14.8%、裝備製造業產值下降21.6%,而這些產業恰恰是鄒平農商行的貸款主要投向,且主要客戶為中小微企業。

北京農商行一位支行行長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農商行客戶群體中小企業較多,對經濟下行的敏感性更強,“不像四大行面對的都是大客戶,可能對經濟下行的康復性能力更強一些”。

“政策層面對於去槓桿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企業資金鍊越來越緊張,很多中小企業持續借新還舊,靠銀行的資金來週轉,在經濟下行的形勢下,一旦企業週轉不開,就形成銀行的不良貸款。再加上農商行的貸款集中度高,容易引發不良風險。”上述北京農商行某支行行長說。

廣饒農商行的不良貸款及逾期貸款分佈在橡膠輪胎、化工、紡織、汽車配件等產業。東方金誠評級報告指出,由於輪胎行業產能過剩和環保政策限制,當地部分輪胎企業破產,並逐漸通過擔保鏈條傳導至整個行業和全縣區域。該行不良貸款餘額為1.29億元的第一大不良貸款客戶,基本處於停產狀態;部分關注類貸款客戶也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農商行資產質量較大程度上受制於當地經濟發展的情況,不良率激增的銀行所在地區大多存在產能過剩、貸款擔保公司代償能力下降、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房地產槓桿較高等問題,這些都直接影響到農商行的資產質量。”恆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楊芮表示。

先天短板:風控、化解不良能力弱

重規模擴張速度,輕經營管理能力提升,是業內認為農商行普遍存在的問題。天津地區一位農商行副行長表示,農商行體量小,同時因為人員、技術、管理體制、業務結構等原因,本身風險管理能力相對較差,化解不良的能力也較弱。

貴陽農商行就被中誠信指出,存在對信貸業務管理較為粗放、客戶經理隊伍整體業務素質偏低、分支機構審批權限過大且總行政策指導不明晰等內部管理問題。

農商行由原來的農信社改制而來。一位農商行支行行長表示,改制前農信社的不良資產包袱較重,改制中已經考慮過不良資產的處置,現在不良率方面出問題,不能簡單歸結為歷史遺留問題。主要原因還是這些銀行自身的管理問題,包括風險把控不到位、客戶結構不合理等。

楊芮也表示,農商行此前發展模式比較“狂野”,存在信貸業務結構不合理、業務管理粗放、貸款集中度較高等問題,化解不良的能力有待提高,方式有待多樣化。

“農商行的貸款企業可能存在一些互保行為,在區域內如果出現企業違約,可能會發生連鎖反應,導致銀行壞賬升高。在不良貸款處置方面,農商行的手段較為單一,回收難度大,也較難覆蓋不良貸款的損失。”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卿表示。

專家稱非全行業風險,區域特徵明顯

市場擔心,近期出現的不良率上升的多個案例是否為農商行風險集中爆發的前兆?中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肖斐斐表示,不良率的上升並非農商行全行業情況,僅部分地區面臨風險壓力。據其統計,65家有發行同業存單且已披露2017年財報的農商行,平均不良率2.57%。在31家不良率上升的銀行中,僅3家銀行不良率升幅超過3%。

肖斐斐認為,農商行風險暴露的區域特徵明顯,集中在環渤海、東北和中西部地區,而非全面性的爆發。65家農商行分佈的22個省市中,平均不良率前五為貴州、河南、遼寧、山東和吉林,北京、四川、上海和廣東的平均不良率均在1.5%以下。

有監管部門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北京地區農商行資產質量相對其他地區較好,包括村鎮銀行在內,今年以來整體不良在下降。上海農商行人士透露,該行今年以來的不良率有所降低,外部評級也有上升。

“逾期90天以上的全部納入不良,是一個重要的直接導火索。”天津某農商行副行長表示,農商行一千多家,有一些不良管得不好的冒出來很正常。只有原本資產質量管理就存在問題的農商行才會暴露出來,原本資產質量較好的農商行,並不會受影響。

“不良統計趨嚴並不影響銀行的實際風險,只是使得銀行的不良情況更加真實地暴露出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這一變化影響的不僅是農商行,此前通過逾期90天以上貸款不計入不良的手段來有意隱藏不良的銀行,都會受到影響。

楊芮預計,短期內農商行不良的暴露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資本的補充需求也會加大。長期看,隨著農商行優化業務結構、客戶結構,改善業務模式、管理模式,提高化解不良的能力,不良率整體偏高的問題會有所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