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為大麴濃香型白
酒,產於四川宜賓市,在中國濃香型酒中獨樹一幟。宋代宜賓姚氏家族用五種糧食釀造的“姚子雪曲”是五糧液最成熟的雛形。公元1368年,宜賓人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總結出陳氏秘方,時稱“雜糧酒”,後由晚清舉人楊惠泉改名為“五糧液”,五糧液是中國最高檔白酒之一,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以來,在五糧液的發展過程中,經過很多方面的改變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五糧液在不同時期的酒瓶樣式。1959~1965年手榴彈瓶“交杯牌”五糧液
這個時期的“交杯牌”五糧液主要採用“玻璃瓶手榴彈”瓶型,頸標與正標之間有一條連接條。
1966~1970年中國名酒標“交杯牌”五糧液
這個時期“交杯牌”五糧液瓶型換成了“老款直筒蘿蔔瓶”,頸標貼有“中國名酒”字樣,正標金黃色的麥穗後有金色光芒射線,“麥穗光芒”設計圖案在1970年以後取消。
1966~1973年 “紅旗牌”五糧液
紅旗牌商標是文革的產物,該商標五糧液“蘿蔔瓶”與“手榴彈瓶”同時存在;該時期“手榴彈瓶”酒標較小,頸標與正標之間的連接條也去掉了。1971年商標的左右首次出現“中國名酒”字樣。該牌五糧液頸標有“為人民服務”“中國名酒”兩種。
1973~1980年“長江大橋牌”五糧液
1973年,“紅旗牌”五糧液與“老款直筒蘿蔔瓶”正式停產,“老款直筒蘿蔔瓶”升級為“弧形蘿蔔瓶”。“長江大橋牌”商標正式啟用,“長江大橋牌”五糧液分內銷酒與外銷酒。外銷酒沒有頸標,且為白標,大多數正標上標有“湖北”字樣,標註的生產單位是:四川宜賓酒廠。
1980~1986年“交杯牌”五糧液再次使用
1980年是五糧液長江大橋牌商標跟交杯牌商標混用的一個年份,1981年以後,交杯牌五糧液獨領風騷。交杯牌五糧液採用蘿蔔瓶,瓶底有獨特的十字架標記符號凸紋。
1985~1987年優質牌五糧液
頸標為中國名酒,商標位置改放了全國評酒會金獎燙金獎牌(“優質”獎章),商標兩側有“註冊商標”字樣,增掛合格證在頸部。
1987~1993金標優質五糧液
1987年4月22日起五糧液蘿蔔瓶500ML開始使用金屬鋁蓋,其他品種仍然是塑料蓋,直至2000年12月塑料膠蓋才停止使用。在包裝上,鋁蓋的蘿蔔瓶上有了定位框(方便貼正標),鋁蓋頂部標有“中國名酒”中英文字樣和廠徽。酒標上開始標明度數與容量(60度的除外)。
金標優質五糧液酒標上有些變化,酒標中優質獎章圖形兩旁開始印有白色“中國名酒”字樣。1989年,出現對稱標酒標品種,因酒標中金色麥穗對稱的感官設計而得名,且“WULIANGYE”字體被放大了數倍。
70年代末~90年代初麥穗瓶優質五糧液
這時期麥穗瓶,是五糧液外銷酒的主流出口瓶型,瓶身上有突出的“WLY”凸紋。1985年,麥穗瓶五糧液的酒標開始發生變化,酒標中上下兩部分分割的區域開始用五糧液的首寫字母“W”標識,出口企業也被簡化為“四川宜賓五糧液酒廠”。
1991~1993“長江大橋牌”五糧液
此時期的五糧液外包裝發生重要變化,首先是塑料蓋變為鋁蓋,瓶身開始出現“中國名酒”字樣的頸標,酒標中“五糧液”字體發生改變,正標上出口公司、生產廠家都悄然變化。最值得提醒的是瓶身上出現了條形碼背標。
1993~1998
年晶質圓通瓶五糧液1993年該瓶型誕生,採用鋁蓋與塑蓋兩種封口技術。1994年1月1日起,五糧液採用隱形噴碼技術,在蘿蔔瓶以及晶質型五糧液瓶上使用暗噴。
1995年圓通瓶五糧液頸標取消,同年推出“三防蓋”以及晶質多稜瓶,1998年“三防蓋”首次應用於晶質圓通瓶五糧液,卻也是此瓶型的終結年。
1995~ 至今;晶質多稜瓶五糧液
晶質多稜瓶一直是有頸標的,1995年至1998年封口技術主要採用塑蓋“三防蓋”,1998年到2004年期間採用3M防偽技術,2004年後至今,這兩個時期五糧液的真假鑑定方法包裝上都有詳細說明。
至於酒標上的變化,1998年,五糧液酒廠改造,組建五糧液集團,酒標上的生產單位正式標註為“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
閱讀更多 酒都教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