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我国台湾的休闲农业相对起步较早,上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建立了苗栗县三角湖农业休闲中心,是我国较早的休闲农业区。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大陆的休闲农业才开始起步,发展到现在相继出现了上百个休闲农业基地和项目,并逐渐由观光农业旅游向休闲农业旅游过渡。90年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农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报告(2011年)》报道,截止2011年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超过1500亿元,年接待游客超过7亿人次,农家乐达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超过2万家,带动了2000万农民受益。各地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区位优势、文化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发展内涵,挖掘乡土文化,引导文化创意,先后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文化村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类型和发展模式。

我国现代休闲农业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从规模来看,休闲农业产业规模逐年壮大。根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过8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800万,占农村劳动力的6.9%[1]。休闲农业逐步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壮大区域经济和扩大内需的朝阳产业,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支柱产业[2]。

第二,从空间分布上看,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休闲农业旅游区:(1)景区边缘地区型。这主要是依托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的附属产品,是我国最早发展起来的观光农业旅游区,因远离都市客源市场和原有风景名胜区的阴影效应,发展较慢;(2)都市郊区型。主要是为满足现代都市人日益渴望摆脱快节奏、过于喧嚣繁杂、多污染的都市环境需求,利用都市郊区相对于城区来说,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和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在近年迅速成长发展起来的,是目前休闲农业旅游的主体;(3)老少边贫地区型。主要是在近年来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陆续发展起来的,由于受交通和区域经济落后的制约,发展缓慢。

第三,从项目类型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休闲农业活动:(1)观光型。这类休闲农业活动主要是以观赏农村自然田园风光、现代“三高”农业园区、传统民居和民俗节庆活动为主题,属于传统的休闲农业类型;(2)参与型。主要是采摘旅游、购物旅游和务农旅游,尤其是秋季时节,采摘旅游在都市郊区最为盛行,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影响面最广;(3)度假型。主要是到观光农园或农家“租农家房,耕农家地,吃农家饭,摘农家菜”,体验“农家乐”的休闲度假旅游。

第四,从区域分布来看,已形成3个休闲农业聚集区:(1)以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依托人口密集、环境优美、农业生产技术先进、旅游市场和经济发达等为优势,以休闲农业与农业开发、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特点,形成典型的“农旅共生”型休闲农业模式;(2)以山西、河南、安徽、湖南等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以高品位的风景名胜旅游带动休闲农业发展;(3)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以禀赋极高的自然风光、灿烂丰富的民族风俗文化资源为支撑,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发展的耀眼明珠。

第五,从游客停留时间和活动空间来看,主要以近程一日游“城郊型”为主。由于受中小尺度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城市辐射力强度以及目前城郊农村度假条件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参与这类旅游的游客一般以城市常住地为节点,向周边地区多次辐节点状一日游。

第六,从客源市场来看,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尤其是都市游客为主,国际游客少。由于受距离、价格、交通和信息、旅游地接待能力和知名度等的制约,参与这类旅游的外地游客甚少。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3年国内游客为23.6亿人次,入境游客仅1.3亿人次[3]。

第七,从品牌效应来看,休闲农业品牌效应开始初步凸显。品牌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能否打造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休闲农业品牌是休闲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为了促进国内休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休闲农业从业者重视产品的品牌效应,农业部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评选活动,评选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展开,评选结果在相关网站公布,该活动有利于促进休闲农业经营者品牌意识的提高。目前已形成了成都的“五朵金华”、江西婺源和江苏兴华的油菜花节、北京大兴的西瓜节、浙江余姚的杨梅节、湖南张家界的荷花节、内蒙新疆等地的草原度假、贵州的村寨游、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辽宁庄河的歇马山庄、上海崇明岛的前卫村等一大批知名品牌。

[1] 数据来源:http://www.gov.cn/gzdt/2013-03/03/content_2343913.htm.

[2] 马宁. 国内休闲农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问题研究,2013(12):284.

[3]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数据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g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