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報告直指14萬億美元「消失的債務」,這次中槍的是匯率衍

國際金融學會IIF在其最近的年報中指出,全球的名義債務規模已經上升至歷史新高217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327%。


BIS報告直指14萬億美元“消失的債務”,這次中槍的是匯率衍

但有一個問題值得指出的是,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之外的非銀機構通過匯率遠期或互換等工具大量持有表外美元資產。BIS還進一步測算指出,如果將這些衍生工具記入資產負債表,其功能大致相當於回購債務(repo debt),並且其總規模可能達到13-14萬億。

BIS的Claudio Borio在報告中指出,無論這些表外債務是與匯率相關匹配與否,到期都需償付,這就意味著償付風險的存在。可以肯定的是,絕大部分的到期美元遠期都以新的匯率互換來替代,從而不斷滾動向前。但如果一旦美元價值遭遇嚴重斷裂,如在2008金融危機期間時期,滾動向前的車輪就可能面臨停車的風險。

對於外匯衍生品(主要是匯率互換和相關遠期產品)來說,也能夠創造出類債務的效果。單就美元而言,每天有數十萬億的美元合約(在該市場,美元份額相比其他貨幣佔據明顯主導地位,份額超90%)交易換手,但由於很難從資產負債表中看到這些數據,因而這些債務在某種程度上是“消失”的。


BIS報告直指14萬億美元“消失的債務”,這次中槍的是匯率衍

BIS指出,目前對於這部分市場的交易對象和目的(貿易對沖、資產負債管理和做市等)以及其對全球信貸測算的影響所知甚少,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有助於評估全球金融環境和金融穩定性。不得不指出的是,在2007全球金融危機中外匯互換市場面臨巨大壓力,各國央行也不得不以身取代消失的美元基金,以支撐美元資產。

到2016年底,全球的外匯互換和遠期數量已經達到58萬億美元,該數字更接近全球GDP 75萬億的規模,也超過全球股票投資組合44萬億和全球貿易總值21萬億美元的規模。


BIS報告直指14萬億美元“消失的債務”,這次中槍的是匯率衍

此外,這些衍生品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大部分都是短期的,這個問題在金融危機時期就尤為突出,影子銀行和其他非銀機構的渠道一夜之間短缺凍結的時候,導致了全球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緊縮,也迫使各國央行介入並提供數萬億美元的短期資金。BIS的數據顯示,超過3/4的倉位到期日不足一年,只有少部分衍生品的期限超過五年。


BIS報告直指14萬億美元“消失的債務”,這次中槍的是匯率衍

對於金融機構和非銀機構將數萬億的美元債務從表內轉移到表外,BIS表示,通過外匯互換/遠期交易的美元債務在功能上等同於有擔保債務。相比較其他衍生品,相關交易方到期必須支付本金,而不僅僅是倉位的重置價值。此外,交易商能夠通過在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和股票交易來複制這些頭寸,但由於會計慣例,這些債務卻不用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

而這個問題,對於作為監管者的全球央行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問題,因為表外資產掩蓋了實際頭寸,同時極大地提高了評估“失蹤的債務”總量及其分佈的複雜性,以及其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BIS同時承認,在做出具體的政策建議前還需更多的研究分析,但是如果下一輪美元資金危機來襲,除了需要應對已知的數萬億美元資產頭寸,全球還將面臨潛在高達14萬億美元的流動性短缺。

屆時需要的將是對美元的大幅重新定價,這反過來可能受到金融危機的催化,並導致全球央行將再次充當“消防員”來拯救滅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