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轉合」——玩轉社交電商就這幾招

從各種跡象看,社交電商已處於大風口,你有沒有感受到?越來越強烈的、把你捲入雲端的風。

熱錢在湧入、行業在演變、模式在進化,一切都處在跑步前進。

所有的行業都在主動或被動地參入其中,擁抱也好、倒逼也好,順之則昌,逆之則傷。

“起承轉合”——玩轉社交電商就這幾招

以下從社交電商的“起承轉合”(起因、充分與必要條件、方法論)等透視本質、釐清認知。須知認知的高下決定事業進階的快慢、財富量級的高低,所以開始上乾貨。

“起”:都是渠道為王,此渠道不是彼渠道

社交電商行業正處於大規模爆發階段,說白了就是進入高度去中心化模式。這樣去中心化的過程終於讓有本事的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品牌或IP,再小的個體也擁有自己的品牌,由此形成全新的電商模式,進而改變傳統“渠道為王”的格局,進入社交電商為王的新時代。

傳統的銷售或賣貨,過去賣貨很辛苦:找配方,找工廠生產,生產之後再找全國的總經銷,再層層分發到市、縣、區、村等各級經銷商,每個層級分配15%-20%權益,渠道成本居高不下。再比如啤酒,超市4-5元一瓶,成本0.5元,人工、電費等0.5元,包裝等接近1元,剩下的全是渠道費用。成本分銷網絡鏈條的加價,使得顧客買單價格跟實際生產成本價差非常大。

“起承轉合”——玩轉社交電商就這幾招

家電行業也比較典型,家電連鎖渠道商一度“渠道為王”,控制渠道就擁有話事權,社交電商正在改變這一格局,於今社群資源或流量池是“渠道為王”的主戰場

兵臨城下,從抗拒到擁抱

其實傳統商業開始很反抗電商平臺,到最後不得不與之擁抱,正所謂形勢比人強。電商的模式對原有的利益結構具有摧毀性,既有的省、市等層級經銷商利益受損大,反彈非常厲害。典型的案例如某服裝品牌,幾任電商總經理都被“開除”,因為線下經銷商反彈太厲害,不得不換將、息事寧人。

很多品牌對社交電商很感興趣,原因是社交電商銷售過程快、回款快,不需要經過層層的經銷商。這樣的案例太多,比如某服裝品牌,旗下門店員工朋友圈都在賣競爭對手的貨,這還了得,公司頭頭腦腦都坐不住了;再比如某微商代理在深圳東門開一家店,把深圳其他商場內衣門店的店員都發展成代理;更有意思的是某藥店的店員,大部分是“韓束”的代理,管理層意識到危機,趕緊做微商,搭建自己的社交電商平臺,要求所有的店員有銷售二維碼,開發公司自身的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對原有產業結構形成倒逼,對既有利益結構的調整、衝擊非常大

而且電商不夠徹底,原有利益機構沒辦法完全被打破,企業也會左右為難。比如某化妝品品牌,最好的經銷商貢獻公司1/3的業績,將公司天貓店承包,每個月賺30萬,粉絲都抓到手上。

“起承轉合”——玩轉社交電商就這幾招

兩種模式並行,企業顧此失彼,理順這種狀況需要時間和決心。

“承”:社交電商的充分與必要條件都要具備

支付普及到每個角落,現在一個櫃員機的吞吐是以前的1/10。支付的便捷,高速、高效數字化網絡化,社交電商起來的兩大必要條件:支付便捷,物流便利。

社交電商充分條件是信任,用社交的方式構建信任。信任是交易的基礎,社交電商最難的也是信任!

舉例抖音,互動方式能快速吸粉,得到轉化的機會,內容受粉絲喜歡,喜歡產生信任,有信任促成交易。背書也是增信方式:

行業背書→(落地薈很多品牌要我們拍短視頻)

公眾背書→(微商品牌找明星代言)

“起承轉合”——玩轉社交電商就這幾招

比如眾多網紅,通過微博、快手、抖音,構建信任感,粉絲促成交易,社交是最容易讓人產生信任的模式。

再比如琦色品牌,賣得火爆,連廣場舞大媽都知道的品牌,很多東北地區快手網紅推薦,網紅代理是信任的節點、產品分發的節點、流量的節點,由此每個代理就是一個經銷商網絡,不斷擴散、裂變,顯示巨大的商業變現力。

“轉”:內容IP化是社交電商轉化的關鍵

打造IP工具:公眾號、APP、抖音、微博等等,社交電商的每個銷售節點需要自我IP化,要有內容輸出能力,形成引力場能吸引源源不斷的粉絲,所以有轉化的來源,轉化的對象,交易自然水到渠成。

產品生產過程要帶入情感地去講解,讓用戶感興趣,粉絲聚集起來形成了社群,交易之後形成數據。比如大家經常收件後收到好評卡,好評返現:20字好評5元,賣家秀10元等。沒有社交,只有利益去吸引顧客難以持續。應該對用戶進行分類標籤,定義產品屬性,輸出內容,才能真正聚攏粉絲。

比如某電商服裝品牌,目前上市困難,如果不能輸出內容,只是一家五星淘寶店,市場想象空間有限。

比如買孕裝,卡片內容是添加微信號分享孕婦保養專業知識、定期的講座等,以此來增加用戶粘性。

社交電商的核心是,先社交後電商,先社交後成交。

“起承轉合”——玩轉社交電商就這幾招

社交電商的玩法不需要投入過多的廣告,不用SEO廣告。典型如當紅炸子雞“有好東西”,將採購過程進行品牌化傳播,將買手升級為“尋味師”,工作日報升級為“尋味筆記”,有人物、有故事、有艱辛,用戶被打動,感興趣就會促成購買。

“合”:社交電商適合眾多產品,不限於高頻

社交電商不僅適應於剛需、高頻、上癮的產品,比如日用品、食品、水果、母嬰用品、服裝等;對於低頻的家電或房產,社交電商首先有助於建立柔性、彈性生產鏈,其次也便於用內容吸引和區隔用戶。先舉個例子,冰箱門上有電子屏,可以看到冰箱裡面的食品(溫度,食品保質期等),牛奶快過期、雞蛋還三天保質期等,寫成冰箱評測進行內容輸出,具有顛覆性,能吸引顧客購買。如果電子屏加一個能直接在網上購物並支付的功能,整個過程拍成短視頻,放到客戶端有很強的吸引力,能直接促成顧客購實。用的過程和場景以帶有情緒的方式傳輸出去

“起承轉合”——玩轉社交電商就這幾招

所有產品都行,地產也可以,根據用戶的社群屬性,社會屬性去判別。比如馬佳佳曾放言“90後不買房”,追求的是住的更開心。比如喜歡攀巖的,樓盤附近搞一面攀巖牆,喜歡夜店的......興趣、愛好同頻,睦鄰友好,不亦樂乎?但現在沒有選擇,只有房價一個標尺。

未來買房進行適配,將興趣同頻、價值同頻的人匹配到同一個樓盤。舉例:鄰居是羽毛球發燒友、是深圳打拼10年的潮汕人.....以社群的方式對用戶進行匹配,以社交為核心構建的商業形態。

“起承轉合”——玩轉社交電商就這幾招

以上是方雨老師的一次講課內容。方雨從不屑於拿自己的課程跟誰對比,方雨只承諾,這裡所講的內容,都是方雨獨家研發的一手課程,都是方雨服務各類一線社交電商品牌所積累的經驗,沒有任何二手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