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這三點,越努力越窮

美妞們,上午好。

BBC紀錄片《人生七年》曾經記錄了這樣一個現象:富人的孩子最終都變成了富人,而窮人的孩子大部分依然是窮人。為什麼總有一些人越努力越窮呢?

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為什麼越努力反而越窮?

by她理財財蜜@美思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那個接受高等教育,進入中產階層,但又始終受困於財務危機的窮爸爸,這樣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學習,才能找到一份風險低,收入穩定的好工作。

而那個僅僅初中畢業,且白手起家最後家纏萬貫的富爸爸,則告訴孩子:要想不再受困於財富,就一定要逃開那些追逐穩定的圈子,跳出舒適區,學習財務知識,掌握金錢的運動規律,不再為了錢而工作,而是讓錢為你工作。

兩個爸爸的觀念截然相反,他們的人生也是迥然不同。窮爸爸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從事教育工作,期望於工資的增長,但隨著工資的增多支出也隨之增加,工作、支付賬單、工作、支付賬單,陷入於“老鼠賽跑”的軌道無法跳出來。而富爸爸運用致富知識打造了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實現了財富自由。由此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

1、明白資產與負債的區別

資產通俗點來說“就是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比如能產生收入的房產、股票、外匯、債券、收藏品等,它可以是虛擬的,也可以是實實在在的。相反,負債就是把錢從你的口袋取出的東西,像銀行貸款、房租、購物消費等。

富人思維會選擇買入資產,窮人思維會選擇支出甚至產生負債,中產總會買入自以為資產的負債,這就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中產越來越焦慮的原因。

重點說說最近引發討論的中產階級,他們收入不菲,為買房買車終日忙碌,沒錢就省點花,有錢又要投入換房換車、孩子教育、父母養老、大額消費,有閒錢投資也可能出於投資目光的侷限性,買入的資產反而沒有期待中的收益,即使是房產,也有增值快的、增值慢的、甚至也會貶值。現實生活的壓力、對未來經濟的擔憂、以及投資目光的侷限性,這些都使得中產越來越忙碌,也越來越焦慮。

2、掌握財務知識

從長遠來看,重要的不是你掙了多少錢,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錢,以及能夠留住多久。

學校裡只教給我們如何依靠技能去賺錢,卻沒教給我們如何去守住財富,因此有很多人把自己的血汗錢和本應該用於構築資產項的錢都揮霍在不必要的負債上面如果只會掙錢,卻沒有結餘的話,永遠都是在為錢工作。這也是很多人工資增長,存款卻不增加的原因。

這裡就凸現了強儲蓄和做預算的重要性。在發工資的時侯首先存一筆起來,將多餘的錢存起來,工資低時可以從100元,200元開始,也要存起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一小筆的財富就是我們的僱員,不斷積累起來的金錢藉助投資工具的力量滾動起來,並且永遠都不要花掉。在這裡,和大家推薦一個攢錢方法:100元起步,1年多攢1萬元的奇思妙想(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理財要趁早,理財不是有錢人才可以做的事情,而是每個人都應該早日具備的技能。1元就可以買基金,100元就可以攢錢,房貸的利率沒有理財利率高……賺錢的能力是需要培養的,是可以鍛鍊的。一開始資金少的時候,正是學習投資的好時機,因為即使失敗了,損失的本金也很少,理清思路,總結經驗,才會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逐步學習,逐步進階,最終讓錢開始為我們工作。

3、構建多項技能

大多數的人在學校出來之後都只具有一項專業技能

師範出來的從事教育;

廚師學校出來的成為廚子;

音樂學院出來的歌唱或者從事其他藝術表演。

為什麼很多人在學校出來之後,在社會打混多年還是沒有什麼競爭力,掙不到錢?有位商業顧問回應說,是因為他們只有一項技能。

在現在這個社會,大部分人要學習和掌握不止一項技能,只有這樣他們的收入才能顯著增加。開拓市場的專業人士不僅要了解銷售的產品,還要洞察人的心理,溝通組織能力、應變能力,也決定一個單子的成敗。

就連我們一直想提高的財商,也不是單一能力,它是會計、投資、市場和法律等各方面知識和能力的綜合。只有將這些技能都結合起來應用在我們的理財當中,錢生錢也就容易得多。

此外,嘗試開拓思路,發展多元化收入結構。因每個人的時間有限,佔用時間較少或對時間投入的要求能逐漸降低的被動收入模式是最優選擇。當然,理財收入也算其中之一。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關注她理財微信,每天get一個理財新技能。微信後臺回覆:“12”,即可獲取12存單法。按照此法打理工資,即使月入三千,也能年攢兩萬。

不明白這三點,越努力越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