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期,列強侵華爲什麼要讓小日本打頭陣,自己在後面

清末時期,列強侵華為什麼要讓小日本打頭陣,自己在後面

清朝末年,光緒年間,中國處於帝國主義的四面包圍之下。其實在同治之前,帝國主義列強還只有英俄法三國。中國門戶被打開之後,德意志統一了,意大利統一了,美國也消滅了南方獨立運動,恢復了統治並加強了統一,東方帝國主義的日本也悄然興起。而當時世界基本上除了中國沒被瓜分外,基本上都被瓜分了,所以現在所有的列強把目光全部盯上了中國。

清末時期,列強侵華為什麼要讓小日本打頭陣,自己在後面

誰表現的最積極呢?日本。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國力強盛,但是國內市場狹小,資源匱乏。特別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日本的鋼鐵、石油、橡膠是百分百的依賴進口。國土面積37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將近70%,人口密度比中國大的多。所以他急需對外擴張,它的主要目標就是中國和朝鮮。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就提出了脫亞入歐,失之歐美,取之鄰國。

清末時期,列強侵華為什麼要讓小日本打頭陣,自己在後面

那為什麼其他列強也對中國虎視眈眈,但就是不動手,而是支持日本率先對華作戰呢?難道不怕日本勝利之後會對他們的在華利益行成威脅嗎?其實很簡單,中國即便到1840年,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那麼強大的國家,如果去瓜分的話,就得考慮誰有這個實力。如果不僅沒有吃掉中國,反而硌掉牙的話就得不償失了。這個時候,日本跳了出來打頭陣,西方列強求之不得,因為都是亞洲國家,黃種人打黃種人,對於西方列強來說沒有任何損失。所以帝國主義列強都支持日本打中國,尤其是英國,表現的最為積極。

清末時期,列強侵華為什麼要讓小日本打頭陣,自己在後面

其實,帝國主義的心情是矛盾的,他們希望戰爭,特別是希望中國爆發戰爭,因為這樣可以削弱中國的實力,而且還可以檢驗下中國的軍事實力到底怎麼樣,因為中國搞洋務運動,發展軍事,所以帝國主義列強不曉得中國的實力到底怎麼樣。還有就是列強也不一樣日本打的太輕鬆,因為太輕鬆太容易的話,中國給日本的好處肯定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

清末時期,列強侵華為什麼要讓小日本打頭陣,自己在後面

但是,這些想法沒有阻擋歷史的車輪,最後還是爆發了甲午海戰。一個是蓄謀已久,一個是消極避戰,結果就是中國戰敗,日本獲勝。這個結果令當時的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中國是一個大國,有四億人口,軍隊有九十五萬,打的還是自衛反擊戰;日本小國,軍隊只有29萬,後方遙遠,供應不便,乾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可最後清政府還是失敗了,上演了一幕螞蟻吞大象的荒誕電影。

清末時期,列強侵華為什麼要讓小日本打頭陣,自己在後面

歸根到底,還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了這場戰役的失敗,最後的結果就是西方列強開始瓜分中國,中國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