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沒有高考的中國,年輕人該怎麼出人頭地?

高考,是一場篩選,是當前的社會一種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機制。每年的六月,數百萬的年輕人走進考場,用筆尖為自己的未來比賽。

腦洞大開:沒有高考的中國,年輕人該怎麼出人頭地?

如果我們腦洞大開,試想一下沒有高考的中國,年輕人該怎麼出人頭地呢?

你可能會說,做生意、當網紅,再怎麼都能混出自己的一片天,但在2000多年前,古人們似乎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走上仕途。

眾所周知,古代科舉考試相當於今天的高考,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通過科舉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

腦洞大開:沒有高考的中國,年輕人該怎麼出人頭地?

那麼,在隋唐之前沒有科舉制的時期,朝廷是怎麼選拔官員的呢?

腦洞大開:沒有高考的中國,年輕人該怎麼出人頭地?

先秦時期,大部分的官員都不是“選”出來的,而是繼承來的,這便是“世官制”——貴族世代為官的制度

不過,世官並不等於世職,並不侷限於某家族世代擔任某一固定官職,而是指一個世家大族不倒,家族成員就很有可能出任重要官職。

父死子繼,除了官職之外,還可以繼承土地、財物、賦稅、爵位等等有形或者無形的財產。

如果生逢這種制度,要想出人頭地,那就只有靠拼爹了。如果會投胎,出生在貴族之家,那便能輕輕鬆鬆混上個一官半職,或許還有當上ceo走上人生巔峰位極人臣的機會,但如果出生在普通百姓家庭,那就……祈禱自己生得一副好皮囊吧,畢竟顏值在古代也有很大用處。

腦洞大開:沒有高考的中國,年輕人該怎麼出人頭地?

唐宋時期,曾將外貌作為選拔官員的標準之一,即“身言書判”。

《資治通鑑》解釋“身言書判”就是說,想要晉升成為大官,至少要符合四條標準:一要外形條件好,身高長相是最基本的要求,還不能太瘦;二要能言善辯,三要字寫得好,主要是楷書;四要判決書寫得好,不僅要有理有據,還要文辭優美。

讀書人經過了科舉考試嚴格的選拔,只能算是通過了“初試”;接下來要接受朝廷禮部對考察,相當於現在的“複試”,而複試的科目就是“身”“言”“書”“ 判”這四項。

歷史上也不缺乏因為顏值上位的選手,比如清代官員瞿鴻禨因為長相與同治皇帝相像而升遷很快,最終登上了相位。

腦洞大開:沒有高考的中國,年輕人該怎麼出人頭地?

原來“看臉”還真不是現代人才有的習慣,而是古已有之的傳統。

腦洞大開:沒有高考的中國,年輕人該怎麼出人頭地?

投胎失敗或者生得顏值不高,想混出一片天就只能靠德行來以德服人了。一個人即使才學平庸,但只要德行出眾,在古代也是有機會做官的。

漢朝倡導以孝治天下,這從每個皇帝的諡號中都有一個“孝”字就可以看出,連人才選拔也遵循著“

舉孝廉”的制度。“舉孝廉”是“察舉制”中的一個項目,察舉是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的制度,也叫“選舉”。

腦洞大開:沒有高考的中國,年輕人該怎麼出人頭地?

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漢朝統治者認為,一個人如果具備這兩種品質,就說明他有成為好官的潛質。察舉常科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亦得人最多,出了許多名人,大梟雄曹操就是通過“舉孝廉”出道最終走上C位的。

腦洞大開:沒有高考的中國,年輕人該怎麼出人頭地?

在政策不夠發達和科學的古代,人們可以靠各種方法出人頭地,而在當今中國,要是沒有高考,你打算如何混出自己的一片天呢?

時代發展至今,年輕人可以通過無數種方法出人頭地,雖然拼爹、靠顏值、靠出名等依然流行,但這些早已不是人生命運的關鍵所在了,命運之繩在我們手裡,改變命運還得看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