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王朝:海參溯源,爲何海參如此受歡迎?

自明清時期開始,海參就成為高檔宴席必備的高檔食材。能夠食用海參,在當時確實也代表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不說鐘鳴鼎食,至少也得是富貴人家。時光荏苒,歷史悠悠,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當今社會,吃海參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不過仔細想一下,海參為什麼會格外受到中國人的青睞?又是如何在交通不便的古代,運到內地的東南西北呢?

參王朝:海參溯源,為何海參如此受歡迎?

國人熱衷海參大約自明代始,作家、美食家汪曾祺曾寫過,古代內地中國人不怎麼特別看重海鮮。海鮮大行其道,是明代之後的事情。 中國傳統民間有“一湖二河三溪四海五塘”的說法,海鮮在各類水產品中,只能排在第四位,僅僅比水面狹小,人工養殖的塘產好一點。中國古人心目中的水產至味,大概不外松江鱸、黃河鯉、太湖蟹之類。

參王朝:海參溯源,為何海參如此受歡迎?

國人吃海參的歷史其實很久,但大體集中在沿海地區。上得大雅之堂,有確切記載要數到明代。據學者朱瀟瓊的看法,明代海參的補益效果為人所重視,正式的貿易開始形成。

參王朝:海參溯源,為何海參如此受歡迎?

到了清代,人們對於海參的產地、色澤、味道、功效、性狀、種類等都有了突破性的認識,並且進一步將之與傳統中醫的進補理念結合,海參開始成為大眾熱衷的消費品。但因其貴,消費群主要集中在上層社會。時人記載:“晉身家有事, 非尊客不用海參”、“士大夫宴會席, 以海參為率”、“餚品以燕窩為上, 而海參魚翅次之” 等。

參王朝:海參溯源,為何海參如此受歡迎?

明代和明代以前,對於海參的採捕主要集中在現今遼寧海域一帶,遼參至今仍有盛名。到了清代,已經擴大到山東的登州、萊州,浙江寧波,福建閩中,甚至是廣東海域。海參的品種也從刺參擴大到光參、瓜皮參、廣參等幾十種。

參王朝:海參溯源,為何海參如此受歡迎?

因為消費量越來越大,國產的海參不夠了,東南亞海參就成了重要的補充。福建南部的海商們每年在三四月份來到菲律賓群島採購海參、燕窩等補品。此外,印度尼西亞群島也是重要的來源地。有資料顯示,當時國內市場上大約80%的海參,來自東南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