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的复兴——代县阳明堡镇文化旅游专家咨询会侧记

古镇的复兴——代县阳明堡镇文化旅游专家咨询会侧记

阳明堡,一个声名远播的地方,一个文化底蕴和历史魅力很不简单的地方,必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担负起复兴古镇的历史文化重任,再铸名镇辉煌。

5月6日至5月8日,由中共阳明堡镇委员会、阳明堡镇人民政府举办的阳明堡镇文化旅游专家咨询会在代县五峰宾馆圆满落幕。来自北京市和山西省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及老领导,围绕“激活历史文化名镇基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深入探讨,满怀对历史文化名镇阳明堡保护、传承和开发的期待,分别从“名扬中外的抗日名镇”、“丝路节点上的商贸古镇”、“佛道并重的文化大镇”、“英才辈出的军事重镇”、“时尚休闲的温泉小镇”五个方面作了建设性的阐述,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打造“天下第一堡”及雁门文化又一张名片提供了丰富的文创智慧。

重新发现梳理显赫历史价值

阳明堡的历史有多悠久?各种史书上都有明确的记载,且不说远在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居住,至少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归赵国,历史上因“胡服骑射”而知名的赵武灵王在这里最早建城,如今的雁门关内外有三个广武城,一个是新广武、一个是旧广武,分别是五代及北宋和明代建立的,而最早的广武古城便是在现在阳明堡镇的古城村西修筑的。秦始皇一统天下,在这里最早设广武县,东汉时改属雁门郡,北魏建昌元年(公元512年)在一次七级大地震中广武古城全部被毁,后迁至上馆城(今代县城所在地),至此,广武古城便逐渐废弃。

阳明堡地名的来历无法考证,据说源于堡内羊舌祠供奉的春秋时期晋国贤臣羊舌叔向而得名,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历史名人,在这里筑城取名“羊头城”,后又改为“羊名堡”、“扬名堡”,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改为“阳明堡”一直沿用至今。

阳明堡的名气最终还是因关而驰名,这里位于雁门关内山下,是今日代县的西大门。雁门关有三十九堡十二连城,其中十二堡、三座联城就在古镇境内,这主要源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2000多年来,阳明堡历经无数次战火、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如今辉煌时期的风貌早已不存在,但毕竟还是留下了一些历史遗存,著名的有广武古城、羊舌祠、刘家祠堂、和府、马站戏楼、李克用墓、白人岩以及阳明堡飞机场遗址纪念碑等,并扛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名声。

古镇的复兴——代县阳明堡镇文化旅游专家咨询会侧记

广武古城遗址与镇政府近在咫尺,走大约一里地,便可爬上古城的残墙。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国君赵武灵王在此筑城,城垣遗址东西2公里、南北2.5公里,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古代州八景之一的“古城残照”就在广武古城。在孙家磨村东附近处,还有一个豁口,据说那就是广武古城的西城门,名曰骆驼城门,古广武城在汉代和南北朝时期还是北方重要的边贸集市,是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气派而壮观的羊舌祠在堡内的西北隅,重修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据说是为祭祀春秋时期晋国贤臣羊舌叔向的贤德而修建的,羊舌叔向为太傅,位至上大夫,后由于晋国内乱,叔向及其兄弟都牵连入狱。传说就是在叔向人生最低迷的时候,他被派遣押解一批犯人。当他路过阳明堡时,正逢此地大旱,万木枯萎,百草凋零。见此情势,叔向一面立即把此地消息派人上报给晋王,一面号召所有百姓包括押解的犯人,祈祷上苍赐予甘露。上天终于被他的赤诚所感动,洒下甘露,他也因放走犯人而被处死,当地百姓感念羊舌大夫的恩德,遂建羊舌祠以示纪念。

阳明堡的堡内村有一个和府,一说到和府,人们就会联想到历史上重量级人物,那就是和珅。而有“和珅府”之称的贾姓主人,据说其先人是专给乾隆帝的宠臣和珅家里做鞋的匠人。贾姓主人为人厚道,倾心为和家制作鞋子,赢得和珅老爷的信赖。当和珅面临杀头之灾时,还惦记着这个给自己做了一辈子鞋的鞋匠贾氏。于是,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回故里好好生活。于是他照着北京恭王府的样子,在阳明堡建了个浓缩版的“和珅府”。

刘家祠堂位于堡内南关王里道,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分三进院落,是一座清代建筑。刘氏家族为雁门巨商,其最早的创业人刘显生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人们常说的“刘缸房”便是其最早的创业人。据说刘家每50里就开一个酒店,从代州一直开到包头,凡是到包头闯天下的代州人,住其酒店一律免费,足见其当时的经营实力。在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途中,曾路居和府,近在咫尺的刘显后人刘雨田、刘桂芬接驾款待,捐粮献银,取得老佛爷的欢心。

集思广益引导乡贤聚力回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蓝图宏伟而美好,但不是空喊几句口号就可以振兴。这些年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视、破坏、取代的情况相当严重,传统建筑任凭荒芜倒塌,传统乡俗乡风日渐衰落,审视和发掘根植于传统村落文化中的家国观念,对于当前古镇走向现代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任仅4个多月的阳明堡镇党委书记孙跃林有着很强的文化自觉,他意识到,振兴乡村的一个切入口,就是要努力打好感情牌,引导乡贤聚力回归,这次专家咨询会邀请的众多专家学者及老领导大多是从阳明堡及代县走出去的,他们对家乡非常有感情,社会责任感也很强,为此,全镇上下做足了前期一切准备工作:实地考察并搜集建国以来的资料;通过不同形式与李书吉、高春平、马清云、刘巩等专家领导进行前期沟通和交流;制作专题片和编制推荐资料等。在会议期间,通过预备会议、实地考察等形式,在咨询会上,参会的专家学者及老领导积极建言献策,基本上捋出了现在和近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合力,也坚定了再铸辉煌走进新时代的信心和目标。

在这次咨询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及老领导带着感情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第一个发言的是山西北岳出版社原社长王灵善,他希望阳明堡首先要做一个比较好的顶层设计,在广武古城遗址公园的建设上,重点要保留原貌,销售苍凉的理念。

现任山西文学院院长的张卫平是代县人,30多年前他曾在阳明堡镇当过老师,对这里非常怀念。他希望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白人岩佛教资源,诞生了慧远及以后三位伟大的佛教大师;第二,代县历史文化名人孙传庭,张凤仪支撑起明朝半壁江山;第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飞机场大捷,东有杨挺秀,西有郭子明(牺牲在代县),让日本人闻风丧胆;第四,饮食资源,应重建古镇一条街,回复古色古香的店铺,并且将和府和刘家大院开发成博物馆和展览馆,打造成北方特色名镇。

供职于山西省作协的杨全喜,笔名杨遥,是堡内人。他以文学的视角介绍阳明堡的历史文化资源,《金瓶梅》、《水浒传》都提到代县,大约就在堡内十多里的地方。他建议把阳明堡和雁门关、白人岩的景点连起来,把历史上古战场和红色景点连接起来,开发资金不够,先保存好老建筑。

曾任代县文化局局长、广电局局长多年的杨继东,对雁门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也是这次咨询会的策划人和召集人之一,他提出打造“天下第一堡”的理由是基于独一无二的资源:羊舍寺、白人岩、外国人经商地宇文城和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等。

现任太原市政协副秘书长的李明远是李家堡人,他强调,南绛北代,代县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要教育村民,尊重保护我们的历史遗产,看一次,少一点,如果不保护,很快就消失了。

阳明堡文化旅游专家咨询会会议场景

现任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的张文才是宇文村人,他用“很高兴”、“很振奋”、“很期待”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他提出,首先有足够大的格局,要做到规划、保护、开发并进,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中来搞。要有大情怀,记住历史,不忘祖宗,不忘百姓。他表示会不遗余力为家乡做宣传,带上人来看,为阳明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院长李书吉是代县人,他介绍广武古城时说到,在历史典籍上有记载,他认为阳明堡当然敢叫“天下第一堡”,阳明堡防卫的是匈奴等游牧民族,是中原屏障,当然地位重要,可以称第一堡。

山西省工商局原纪检组长马春生,热爱家乡文化,注重实地考察,他就全域旅游提出自己的建议:第一,“一村一景”战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亮点;第二,阳明堡镇要有地标性建筑——牌楼。古城的四女坟,可以建个小公园;第三,阳明堡的水库和泉眼在全县最多,修广武古城,有五个水库,把它们命名为湖,就有了情趣;第四,现在各村历史文化有断代的危险,我们自己不传承,没有人能讲出来,就吸引不了外来客人,我们要做阳明堡的宣传大使。

山西省纪检委原常务副书记刘巩,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有浓浓的乡情。他认为影视开发有两条路,软件开发和硬件开发。软件开发中文学影视创作的作用不可小觑。硬件应该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首先搞好文化定位,雁门关文化体系完全能包括阳明堡。名将都是一战成名,雁门关几十代,几百个将军在此成名,可以建军事博物馆。其次可建议打造风味小镇,开发代县阳明堡古镇新区。游客服务中心可以复制和府和刘家大院,大西铁路开通,游客中心也同步运营。

原63集团军副政委、将军马清云,称赞代县动静比较大,咱们阳明堡镇也动起来了,表示每一个在外面的人都会尽力为老家贡献力量!

山西省委原常务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李淳是代县人,现任山西省庙会文化促进会会长。他说,留住旅客要靠特色,才会口碑相传,源源不断介绍人来,阳明堡镇交通、历史文化资源都很好,先把周边城市的人吸引来,再辐射全国。要重视电视、电影宣传片的打造,我们外出旅游,各地都夸乔家大院,就是电影、电视的效应。

中国民协副主席、山西省民协主席常嗣新建议以民间文艺特点启动,阳明堡应恢复骆驼城,一定要在胡汉文化上做文章,区别于全国其他地区的文化。

山西省民协常务副会长王福生认为,阳明堡还应重视文化软实力,看到代县面塑、剪纸很惊喜,可以把村里的老婆婆们调动起来,各种活态的文化如锣鼓文化、高跷文化都挖掘出来,将静态遗留景观硬件和地域静态遗存的活态等文化软实力结合,进行前期品牌营造的宣传。

作为忻州市委联系的优秀专家、忻州市人民政府旅游咨询专家的身份,记者此次是第一次专题考察阳明堡,通过半天的实地考察,惊叹于阳明堡历史文化的厚重,但也观察到阳明堡存在着“有说头,没看头”的困境,从本次会议资料看有五个大的主题,可谓气魄大,有战略眼光。那么从什么地方寻求突破口?记者认为当务之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古城风貌的整治,应与国家大政方针相符,赢得县委支持,争取乡村历史风貌建筑改造资金;二是复建和府,旅游开发与历史价值不是一回事,和府在雁门关下,有历史,有故事,可吸引现代游客;三是申报古城遗址公园,不仅仅要做成历史保护公园,还要做成可以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公园,供游客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有关系。

山西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高春平非常激动,他说,首先要把现有的古迹保护起来,不让老百姓再取土、挖掘,把家底理清,基础做好。和府如没有条件重建,也可以用彩钢材料保护起来,起到同样的效果。他表态愿做阳明堡的荣誉村民,为阳明堡的发展做贡献。

山西商品电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全贵说,应该把好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收入。地理上,大西高铁通了,代县西站如何匹配建文化风情小镇,应尽力协调,为代县服务。

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副主席陆惟华是本次咨询会特邀的嘉宾,他认为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太简陋,碑的石头不好,地图也太小,八路军参战战士的名字应写在碑上面,遗址上也缺少一句形象宣传口号。这里是第一次打破日军不败神话的地方,反法西斯是永恒的主题,抗日题材永远不会过时,可以在遗址上修建一座博物馆。

只因一次咨询会,古镇复兴的一团火便烧起来了。阳明堡镇党委镇政府在会后迅速成立了历史文化名镇振兴乡村战略攻坚领导组,下设多个小组负责任务的落实。由专家组张翼、杨继东、杨美俊等近期到北京密云古北水镇考察建筑方式、经营、管理模式;邀请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院长、教授李书吉组成科研团队到汉广武古城考古研究,为建设遗址公园做技术、文物申报准备工作。由乡贤刘文礼组织筹资,在国道上新建标志性牌楼建筑,与西关牌楼相呼应;杨氏古建文化传承人杨美俊也愿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修复和保护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做不遗余力的支持。此外,现任山西省经济转型与企业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的闫树娟曾在阳明堡插过队,在这次活动中,她把自己当做“主人”,跑前跑后,自愿做联络人,为阳明堡的发展做点事。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功成因为有我——为家乡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这是主办方和所有参会人员共同的心声。可以肯定地说,阳明堡镇近百年在建设上和经济上无大建树的历史将成为过去。古镇的复兴,任重道远,我们将美好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