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组织结构的底层逻辑

通过组织结构可以看到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透过组织结构变更可以看到公司的改革方向。作为员工,了解公司组织结构,有助于看清楚自己的位置,更好地管理职业规划。作为老板,了解组织结构的底层逻辑,可以因时制宜地制定符合公司情况的组织结构,让组织效率最大化。

公司组织结构的底层逻辑

岗位——组织的细胞

任何一个组织的成立都有其独特的目标,目标实现需要进行任务分解,任务最终需要通过设置不同岗位,招聘员工来完成,所以,岗位是组织的细胞。岗位的负荷需要适度,太重或者太轻都是设置不合理。根据工作任务设置岗位需要关注三个注意事项。

首先,每个人工作能力是有差异的。相同的工作任务对于能力不同的人来说,负荷并不相同。工作能力强的人可以承担更多的任务,但要考虑好激励机制,避免鞭打快牛+平均主义,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其次,关注节点性岗位设置。多个工作业务流的连接点非常关键,例如部门之间的接口人。组织的本质是晶体结构,能不能撑起来,关键决定因素就是多条线的交互点。节点性岗位要避免习惯性推脱或者能力弱的人承担。

最后,设置岗位需要考虑任务的波动性

,避免周期性超负荷运转,或者周期性无活可干,忙时忙死,闲时闲死。

组织的底层逻辑,是把工作任务装在不同的岗位上,装得合理,是组织建设的基础。

组织类型

根据工作任务设置好岗位之后,老板不可能一个人管理所有岗位的员工,所以需要将岗位进行划分,形成部门。常见的划分方式有职能型、事业部型和矩阵型。

职能型就是按照专业进行划分,比如行政、财务、研发等等。最大的好处是专业化程度高,便于交流。问题是部门之间交流少,容易出现部门性冲突。最典型的问题就是销售为了签单随意承诺客户,造成研发部门疲于填坑,形成冲突。

公司组织结构的底层逻辑

事业部型是针对某个客户群体,将多个职能部门糅合到一起,如图所示。最大的好处是以客户为中心,可以更快更好的响应客户诉求。问题也很明显,就是不同事业部之间协作困难,存在资源分配冲突和职能重复。

公司组织结构的底层逻辑

矩阵型是职能型和事业部型的结合体。好处是既保持了职能型组织的专业性,也可以向事业部型一样以客户为中心。但是总负责人在权力分配上必须想清楚,各团队的业务指标要设置合理,否则必然带来组织效率的低下和运营的混乱。

公司组织结构的底层逻辑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

确定了岗位和组织类型,还需要考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管理幅度和层级。管理幅度指可以管理的直接下属人数。当下属太多难以管理时,就需要分层,形成管理层级。管理幅度和层级是决定组织效率的关键因素,层级越多,信息传递效率越低,失真程度越大。如何提升管理幅度,降低管理层级,可以考虑三个方面。

首先,工作任务和操作流程足够清晰,结果容易观察,则管理幅度可以提升。

其次,团队能力越强,下属自主性越高,则管理幅度可以更大,提升团队能力和下属自主性可以参考之前文章。

最后,管理层级是必然存在的,为了避免高层官僚主义,需要适度进行分权,给听得见炮火的人一定指挥权。

公司组织结构的底层逻辑

任何一种组织形式,都是为了推动公司目标达成,没有完美的组织结构,每一种组织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打造适合自己的组织结构。一个好的组织面对市场竞争,能够力出一孔,部门之间配合程度好,协同效率高,帮助公司快速抢占市场。


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