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应用实践,最浅显的讲解,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绩效管理应用实践,最浅显的讲解,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战略布局是正确的,战略执行也很好的,是不是就万事无忧了呢?企业经营是长期行为,一次战略做的好,不等于能持续做好,那么怎么做好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呢?很多优秀员工都是被企业逼走的,为什么?战略意图达到了,营收利润目标实现了,却没有利润分享机制,老板可能会说,不是发工资了吗?是的,你是发工资了,但是人才是劳动力,是要面临市场竞争的,如果攻下山头分配不合理的话,员工还有什么积极性去面对下一次战略布局呢?劳动力面对的市场充满竞争,你给不了,别的公司给的了,那么人才岂不是被你逼走了呢?就算这个人不走,但是他下次还会把他的潜力全部发挥出了应对企业经营目标吗?当然,也有人说,我想分,也愿意分,可无论怎么分,上下都不满意,或者只有一部分人满意,怎么办?这就要应用到一门管理科学了,绩效管理就是做好目标承诺,目标达成后绩效分配的科学。

绩效管理是不是就是做KPI呢?KPI当然要做,但是KPI只是结果指标,对于过程的关注是不够的,老板可能会说,我不关注过程,只要给我好的结果就行。好吧,老板可以这样说,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好的过程,如何能有好的结果呢?尤其是老板身兼经营管理者的角色的时候,尤其要对过程进行监控,日常管理不就是KPI实现过程的管理监控吗?那么如何实现KPI的过程管理呢?这就是KSF(关键成功因素)的有效运用了。

我们的岗位设置,部门目标设置是符合企业经营战略意图的,扁平化的组织更容易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实现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是哪些呢?日常工作中是否做到了这些因素呢?比如我们讲服务能力的提升,但是客户进门后半天,却没有人招呼,这样的标准下,服务能力怎么能提升呢?因此KSF就是要总结这些规律性、决定性、成长性等特点,每一个因素代表一份特定价值,并与员工薪酬、晋升、奖励相关。所以说KSF是给员工的一份加薪计划,给企业的一套完善业绩的方案。

KSF落地要注意四项原则:

第一,首先有利于员工,然后利于公司,最后共赢;

第二,数据化:目标,指标以及薪酬标准测算要用数据说话,千万不要拍脑袋定了之后,发觉不对,又调整回来,反复修改对员工来说,根本就不会再对你产生信任感,那么再怎么实施绩效考核都起不到激励作用了;

第三,激励性:高绩效就应该有高激励,如果本月营收利润目标达成了,承诺给员工的奖励就应该兑现,有的老板会觉得肉痛,舍不得这些蝇头小利,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但是激励也不是说只有正激励,有时也要有一定的负激励,比如某小组总是落后,那么是否要鞭策一下呢?当然,主要是正激励,而且要大肆宣传,精神表彰同步进行,比如在墙上做个小看板,每人后面贴红旗之类的,也是不错的激励手段;

第四,员工计薪:这一条是否同上一条重复呢?我们要区分工资与奖金的区别,工资是同自己创造的价值相匹配的的报酬,而绩效奖金呢,是对当初承诺绩效的激励,企业是否盈利,你该给人的工资不能拖欠,这是基本原则,除非员工真的愿意与你同甘共苦,但是我觉得这是不符合人性的,现实中基本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绩效管理应用实践,最浅显的讲解,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本案例图片摘自《绩效核能》李太林著):

上图中可以看出,生产部经理的工资分为了8个成功因素,每个成功因素所占的权重是不一致的,根据权责分配工资,而且每个模块都有奖励与考核的标准,所以我可以看到生产部的经理工资不是固定的,随着关键成功因素的达成情况,而进行了有效的工资与绩效激励。同理我们的店长,店员,厨师,是否也可以用这样的工资模式呢?这就需要经营者的思考了,首先要想清楚关键成功因素是哪些,是否一定要8个呢?不是,因子个数要看实际情况,一切要源于实际,源于实际工作中的价值。

如果作为老板,你认为你的企业规模很小,运用这个很麻烦,我建议你采用积分制的管理模式。当然,我首先认为企业无论大小,采用KSF都不应该嫌麻烦,因为KSF是弹性的,关键成功因素由管理者自己定义,如果管理者自己偷懒,反过来却嫌弃KSF不好,那只能说是管理者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管理工具,什么是工具,就是本身不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的辅助设备,关键还是看管理者的经营思维。那么,说到积分制管理,什么是积分制管理呢?就是对人的能力和综合表现用奖分扣分进行量化的管理,并用表格或软件记录和永久性使用,目的是全方位调动人的主动性,全面衡量员工的表现和贡献,建立积极正面快乐的绩效文化。

绩效管理应用实践,最浅显的讲解,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为了避免积分制变成人治的工具,必须对积分的加减分制定详细的规则,明确的标准,如果企业规模小的话最好由老板亲自主导,这样就能多样性的调动积极性,积极参与到日程的企业经营工作中。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三大基本原则:

第一,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量入为出,福利奖励相调剂的原则;

第三,物质、精神、创意相互融合的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绩效与积分管理都是管理工具,对老板的格局与管理精细关注度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想偷懒的管理者是做不到的,这需要的科学的实践分析,经验总结,创新的管理思维导入,所以说,无论何时,管理者,经营者都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