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比以前大了吗?

山中青竹于洪涛


银行的理财十几年来如一日,没有什么变化,甚至应该说,风险变小才对,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银行的经验又来越丰富,规避风险的方式越来越多,故而理财的风险整体上来说,应该是变低,而不是增加。

那为什么大家会有目前的理财风险加大的感觉?这主要是2018年的资管新规中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也就是说不允许银行发行保本理财产品。

但其实这个只是一个称呼的问题而已,虽然银行字面上不得再有保本的字样,但是产品还是原来的那些产品,风险并没有变化。唯一的区别就是当真的出现亏损时,银行不会进行兜底。但银行理财亏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银行原本的保本理财,基本属于R1层级的产品,R1层级的理财与货币基金差不多,余额宝就是货币基金,大家认为余额宝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大吗?所以保本理财只是取消一个称呼而已,实际风险并未增加,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另外在说一点:在银行只要你购买到的理财产品不是飞单或者虚假理财,那么即使出现重大异常情况或者投资失误,也不可能说整个投资全部打水漂,最多就是投资未能达到预期或者小部分亏损。从业这么多年,对于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而言,有听说过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但是从未听说出现亏损的。

PS:银行的“飞单”简单说,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卖不属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佣金提成。对于客户来说,资金失去了银行严格风控的保护就很容易“打水漂”。

虚假理财指的是银行员工私刻银行公章,私自制作理财协议,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户的资金,发行不存在的理财产品。比如去年很火的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机的案例就是这样。


鲤行者


我亇人理解银行去刚兑是逐步实行的,不是一刀切。至少在二三年过渡期内,对银行已发或继续发行的老产品还做不到立马去刚兑。去刚兑要和银行新发的净值理财产品相匹配,也就是说旧对旧,新对新。过渡期内对银行理财老产品,该怎么买还是怎么买,只要控制住风险等级就行了,不必过于担心。过渡期以后,银行理财老产品逐步退出,相信银行理财产品会更丰富,大家的选择性会更大。以上体会不知对否,恭请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