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日本是如何快速增加人口的?

guihang520


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到了這場戰爭中,先後有近上億的人不幸死亡。 就拿日本來說吧,它作為侵略者,在這場戰爭中也是損失慘重,死亡人員也達到了數百萬之多,並且絕大多數人都是青壯年。日本慘敗之後,人口數量遞減嚴重。



但沒想到的是,日本在戰後人口數量卻恢復的很迅速,是什麼原因呢? 在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日本政府就將女孩結婚的年齡提前到了13歲,這些女孩全部都淪為了生育的機器,而且日本還開放了生育的政策,要求每對夫妻必須生育5個以上的子女。

就日本這樣的行為,導致西方國家都看不下去了,說他們這是在踐踏女性的尊嚴。 不光如此,日本還大量招募外籍的青壯年來補充成年男性的不足,以各種名義將泰國、菲律賓、越南等地的男青年們招募到日本,為適婚的日本女性提供新的選擇,同時還能為他們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平安悅生活


二戰後,日本人口出生率經歷了從一個生育高峰到急劇下降,然後長期穩定,又進一步下降的過程。人口死亡率經歷了快速下降,逐漸平穩後升高的過程。人口增長經歷了人口激增時期、人口平穩增長時期、人口銳減時期和人口負增長時期。二戰後日本人口轉換經歷多生多死、多生少死、少生少死及少生多死4個階段,日本在20年左右的極短時間完成第二、三階段的人口轉換,這兩個階段轉換的迅速完成,使日本人口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為經濟發展帶來有利條件。

日本在二戰後的短短几十年間,不僅實現了經濟的復甦,而且還使得經濟高速增長。日本經濟的增長與人口結構的轉變密切相關。1946—1949年間,這期間日本人口出生率達到33‰—34.3‰,儘管從1950年開始,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仍維持較高水平,人口增長率為11.7‰—17.4‰。在這一階段,剛剛經歷二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興,政府採取各種政策促進經濟發展,這個時期日本的經濟平均增長率為9%,實現了經濟復甦。

從1945年到1950年這五年日本人口增長最為明顯,人口增長幅度遠遠高於其他年份,年均增幅為2000萬-3000萬人,與20世紀其他年均增長量800-1000萬相比翻了一番到兩番。就其特點而言,主要有三個:一是處於生育高峰期,出生率較高。平均每年出生人口270萬,超過戰前二十年間(1926-1945年)年平均出生人口(200萬人)的35%。

二是戰後初期日本人口死亡率的大幅下降。隨著二戰的結束,日本國內社會安定,醫療衛生條件和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改善和健全,使得死亡率明顯下降。1957年,死亡率(8.3‰)大約比戰前水平下降了一半,這樣平均每年自然增加的人口高達150萬-170萬人,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規模。

三是戰後日本軍人及其隨軍家屬遣返潮的出現。戰後除去移居異國他鄉的約150萬人,到1950年約有500萬軍人及隨軍家屬被遣返回國,導致從1945-1950年日本社會人口淨增500萬左右。由於這一時期日本人口具有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流動量大等特點,也使其成為戰後甚至是整個20世紀都罕見的人口增長高峰期,並由此次人口增長高峰期直接導致了1971-1974年日本人口增長的第二次高潮,對以後日本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影響較大。

由於日本法西斯政權在戰爭期間推行的鼓勵生育政策一直到1948年以前都未發生太大變化,這就為戰後初期日本人口的高速增長提供了政策上的淵源。而且隨著戰後日本失業保險制度以及勞動者災害保險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勞動者失業率極低,1948年失業率僅為0.7%。日本經濟整體狀況的迅速好轉,國民收入的增加,為其戰後生育高峰的到來提供了寬裕的物質基礎。


諍聞軍事


二戰後,日本人口之所以快速增長得益於兩次嬰兒潮。即發生於1947年~1949年的第一次嬰兒潮和發生於1971年~1974年的第二次嬰兒潮。下面筆者分別對這兩次嬰兒潮做下介紹。


確切地說,日本的第一次嬰兒潮是有著戰爭背景的。昭和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時,據日本軍部統計,滯留在海外的軍人和一般人共計有660萬人,其中陸軍為308萬人,海軍為45萬人,其他人員為約300餘萬人,這660萬日本人當時分別滯留在五大軍管區,其中僅在中國軍管區就有312萬人,佔日本滯留海外總人數的47%;前蘇聯軍管區為161萬人,佔滯留海外總人數的24%;英國及荷蘭軍管區轄下的緬甸、泰國及周邊諸島共計74萬人,為滯留海外總人數的11%;澳大利亞軍管區為14萬人,佔總數的2%;美國軍管區(包括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等)為99萬人,佔總數的15%。


隨著這660萬人回國後,於1940年代後期掀起了日本的第一次生育高潮。據日本總務省統計,1947年(昭和22年)日本新生嬰兒數為267萬8792人,1948年(昭和23年)為268萬1624人,1949年(昭和24年)為269萬6638人,也就是說,僅僅三年日本合計出生人口數為約806萬人,這800餘萬人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團塊世代”的一代人。這使得日本總人口從1945年的約7200萬人,一下子增加到了8000萬人以上。


接下來,日本人口雖然也是每年都以150萬人左右的增速發展,至1955年時,日本總人口已經達到了9008萬人,而僅僅10年後的東京奧運會後的人口統計則表明,那時的日本總人口已是接近一億的9921萬人了。 到了1967年,日本總人口正式突破一億。


接下來,借經濟騰飛之強勁東風,日本於1971年又掀起了第二次生育大潮,至1974年為止,連續四年,日本每年的出生人口也都超過了200萬人,也就是說,僅僅四年,日本又製造出了800多萬人,使得日本總人口達到了1.12億人,這是日本人口增長率最高也是最後的高峰期。


此後,直到2000年初,日本人口開始負增長為止,日本人口的增幅雖然在減少,但總人口數還是在逐漸增長之中,比如1985年,日本總人口就已經達到了1.21億人,而1995年則為1.25億人,2005年約為1.27億人,2010年日本總人口達到了最高值的1.28億人。 由這些數據可見,自第二次生育高潮後,直到今天,日本也沒能迎來第三次生育高潮,而且即使有些微增幅,也都是增加的極少。


直到2010年以後,由於受老年人高齡化,少子化經濟不振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日本人口數開始了負增長。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報告就悲觀的預測:以現在人口減少的速度發展下去,到2050年時,日本的總人口將降至1億人。如果不能改變現狀的話,百年後的日本將難以想象,搞不好都會國將不國了。


萬景路看日本


這個問題的口吻彷彿是在問日本戰後想了哪些辦法增加人口,日本是如何操作才讓人口快速增加的。

然而,如何快速增加人口這個真的不需要日本去想。相反,日本要想的是怎麼樣控制人口增長。

首先,戰爭給日本人口造成的損失並不大。

如下表所示,二戰日本陸海軍及軍屬官民加一起共死亡、失蹤2517406人,這和日本的總人口相比不算一個很大的數字。

戰爭沒有減少多少人口,而戰爭帶來的後遺症,比如海外領土及殖民地喪失,復員士兵及僑民歸國導致本土人口及生育率激增,再加上戰爭對生產力造成的破壞都大大增加了日本的人口壓力。


所以,日本戰後30年,官方一直推行的是控制人口增長,比如墮胎合法化,普及避孕法、利用各種媒體宣揚少生優育等等。直到七十年代後,才逐漸轉向鼓勵生育。

至於有些人(不是說題主啊)一看到戰後就腦補日本沒人了,一看到日本沒人了,就開始自己腦補日本用什麼奇奇怪怪的方式“促進”生育。說白了,根本就不是真心求(寫)答案的,是想看(寫)小黃文了。



想看(寫)小黃文,建議去百度,不必看這個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