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學伴:想要做好知識付費,不懂粉絲營銷怎麼行?

最近在關注一個問題:羅永浩“粉絲”千萬,錘子手機在網上也一直人氣很高、話題性很強,為什麼銷量慘淡、不得不大幅度降價以應對殘酷的市場?

粉絲營銷中如何將“高人氣”轉化為“高銷量”,這當中具體有哪些障礙?是否有方法技巧可循?

微學伴:想要做好知識付費,不懂粉絲營銷怎麼行?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粉絲經濟”已經全方面地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淘寶上的服裝網紅店,頭部的達人店的服裝銷量,可佔到30%~40%,這些網紅的微博人氣絕不輸於Zara這類的國際品牌。

其實不光是在實物商品經濟中,粉絲的力量凸顯,在知識付費領域中更是如此。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得到。早年的《羅輯思維》更像是羅振宇在網絡上發佈的單人脫口秀節目,正是這檔免費視頻內容在網絡上快速聚集了大量粉絲。而在2016年,羅輯思維團隊推出了知識付費APP——得到,實現了將已有粉絲轉化為更為忠實的付費用戶。

無論是淘寶上高銷量的網紅店,還是近年來炙手可熱知識付費領域,“粉絲經濟”無處不在。在這個時代,如果你不懂粉絲營銷,就做不好營銷。

微學伴:想要做好知識付費,不懂粉絲營銷怎麼行?

與實物商品所不同的是,知識付費是以虛擬的內容商品呈現給消費者的。以內容作為商品,其天然帶有價值認同的屬性在內,也正因此,粉絲營銷顯得尤為重要。一個擁有龐大粉絲群體的內容品牌往往就能輕易擴大銷售,提升粘度,激勵內容產品的創新。做粉絲營銷最直接的目的,都是希望將粉絲轉化為付費用戶,甚至口碑相傳,帶動更多付費用戶。回到具體問題上,就是如何讓粉絲“活”起來。你的粉絲只關注、不活躍這是怎麼回事呢?去挖掘“粉絲活躍”低迷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推送的內容不夠優質,沒有凸顯品牌調性,無法激發閱讀興趣和討論熱情;

2、沒有引導粉絲互動的習慣;

3、粉絲互動形式沒有得到及時反饋,互動氛圍尷尬。

微學伴:想要做好知識付費,不懂粉絲營銷怎麼行?

做粉“粉絲運營”,最好是一個個小區域,一個個小群體,紮紮實實地做頭。粉絲真正的價值,不在於特別多,而是不斷找到高慾望、高質量的用戶,主動參與到口碑傳播和品牌營銷中。

粉絲營銷,最終還是歸結於“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家在屬於自己的社群裡,做出最適合自己的表達,體驗最好,也最有商業價值。


關於粉絲營銷,推薦三個好用的營銷工具:

1、會員卡,優越身份的標誌,提升用戶粘性和商品復購率。為用戶構築圈子,讓用戶產生一種“只有我是,你卻不是”的優越感。

2、社群,學習同行者的相互激勵,培養並發展大量高忠誠度的優質用戶。

3、分銷員,轉發課程獲得佣金,讓用戶成為你的利益共同體,自發形成社交裂變式傳播。這三種工具微學伴都有提供,微學伴是專注於內容變現的SaaS型工具。

可一站式滿足內容製作、自定義知識店鋪、用戶管理、營銷插件、數據分析五大核心需求,幫助企業、機構及個人打造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形成品牌閉環,快速完成用戶沉澱,實現體系內變現。關注於知識內容的有效轉化和推廣,微學伴開發了多種營銷功能,如分銷員、拼團、會員卡、優惠券、社群、任務寶等,極大提升營銷和二次傳播的能力

微學伴:想要做好知識付費,不懂粉絲營銷怎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