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欽爲什麼不直接取代戈巴契夫當蘇聯領導人,而是想著獨立後當俄羅斯領導人?

羅馬山00001


蘇聯是一個由15個離心離德的加盟國鑄就而成的龐大帝國,它就如那代表著無盡權威的鋼鐵王座一般,用熾熱爆裂的火焰將十五把巨劍燒融在了自己的座身上。


這些劍都有著自己的意志,它們大多數都渴望能無拘無束地馳騁天下,而不是被拘束在鋼鐵王座之中,如果不是有火焰的存在壓迫,他們必然會從鋼鐵王座中反叛脫離、瞬間抽身騰上天際。

蘇聯離心離德的各加盟國們

蘇聯的每個加盟國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雖然它們都受到了蘇聯這個龐大王座的掌控、拘束,但是在這些加盟國中,他們都是保有自己權力的。

每個國家有著自己的領導人以及自己專門的統治系統,除了不能違背蘇聯最基本的律法之外,他們可以制定獨屬於自己的法律,自主管理著自己的國家。

蘇聯的主體是俄羅斯,蘇聯在建立之初,就是蘇維埃取代了俄羅斯帝國,在經過發展後,才慢慢擁有了其他14個加盟國,才有了蘇聯這個龐大的國家聯盟。


在其他加盟國的成員們看來,自己就是被壓榨的對象,身上無時無刻有一根抽取著他們新鮮血液的管子,向著龐大的王座供應著鮮血,然後轉移給其他的劍。

對俄羅斯這柄王座中最龐大的一柄劍來說,俄羅斯人也有這種想法,他們也覺得自己的血液在慢慢地被抽送給其他人,他們覺得這些血液如果保留在自己的身體內的話,那他們將會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以及更長久的壽命。

於是作為鋼鐵王座中地位最為崇高的一把大劍,它也對王座的行為產生了怨念,開始有了脫離王座的想法。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民族主義,因為很多加盟國都覺得自己在吃虧、覺得自己在蘇聯這個陣營中是吃力不討好的,所以很多加盟國早就存在有了想脫離蘇聯的想法,如果不是蘇聯恐怖的武力壓制著,那蘇聯早就崩潰了。

葉利欽沒有選擇走蘇聯老路的原因

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因為戈爾巴喬夫致力地推廣總統制度,所以蘇聯出現了很多總統,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還有其名下15個加盟國的總統,葉利欽就是俄羅斯這個最大加盟國的總統,相當於一個最大的省長。

俄羅斯存在著非常多想讓俄羅斯脫離出蘇聯的人,他們是葉利欽權力的來源,所以葉利欽要想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得安穩,他就得努力推動讓俄羅斯脫離出蘇聯。

如果他想當蘇聯的王,他手下很多人根本不允許,其他加盟國的人也不會同意。

更何況葉利欽想從俄羅斯總統的位置往上爬到蘇聯總統的位置上,那將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因為他距離蘇聯總統的位置,還有著幾位大佬橫亙在他們之間,所以如果想要保留蘇聯的話,他根本就沒有機會坐到那個位置上。

於是他就做了一件讓大多數人想聞樂見而又讓極少數人痛恨萬分的事情,他找到了其他加盟國的總統,跟他們簽署了退出蘇聯的協議。

蘇聯解體

在俄羅斯這個最大加盟國的退出號召下,其他的加盟國們都尾隨在葉利欽的腳步後,退出了蘇聯。

而這個結果是很多蘇聯高層不想看到的,不過在不可逆轉的大勢之下,他們也沒有辦法,最終只能幹瞪著眼,看著他們寄託了無限希望的輝煌帝國,崩潰了,一柄柄大劍閃爍著激躍的光芒,紛紛衝上了天際。


當然在這15個加盟國中,有一些是不想退出蘇聯的,他們就是中亞五國,這是五個加盟國因為沒有出海口的原因,所以實力比較薄弱,他們依託在蘇聯名下的時候,靠著蘇聯這個龐大靠山源源不斷地給養,生活得十分滋潤。

眼看著平白送來的福利準備飛走了,他們又怎麼可能甘心,所以他們成為了15個加盟國中反對蘇聯解體的國家,不過他們的影響力太小,根本起不到絲毫影響。

於是身為蘇聯加盟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立宛陶等國家就紛紛宣告了自己的重生。


所以說葉利欽是根本沒有資本成為蘇聯總統的,如果他想成為蘇聯總統的話,困難程度就像一個省長想要當皇帝一樣,通過正常途徑肯定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況且當時他還和蘇聯這個龐大的體制鬧翻了,因此這條路徹底在他面前被堵死了,再加上他也不想冒著和其他加盟國鬧翻的麻煩幫助蘇聯,所以最終提議蘇聯解體是當時他面臨最好的選擇。


孤客生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徹底徹底下臺,奮鬥了幾十年的葉利欽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成為俄羅斯這片大地的主人,隨之,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國家蘇聯徹底分崩離析,成為歷史。葉利欽只得到了俄羅斯。至於她為什麼不當龐大的蘇聯的領導人,非要當獨立後的俄羅斯領導人呢?原因很簡單,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葉利欽的成功就得益於與蘇聯腐朽的官僚制度做鬥爭上。老邁的蘇聯因為持續不斷的老人政治,讓蘇聯這個龐大國家越來越運行遲緩,通貨膨脹嚴重,社會物質匱乏,人民生活水平降低,這讓人民對蘇共越來越不滿意。人民迫切希望能改變這一切。

戈爾巴喬夫上臺固然看到了這一切,也推行了改革。可改革依然是這一群老頭子自己革自己的命。不過是隔靴搔癢罷了,反倒讓有心改革者越來越失望,有心改革者越來越警惕。而人民看著這些老傢伙振振有辭,也越來越反感!戈爾巴喬夫這一條路顯然已經走入死衚衕!


葉利欽不可能走戈爾巴喬夫老路,那就只能是將現實一切打碎。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人民得到最大的實惠和願景。站到人民中間。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葉利欽顯然深諳此道。但他自己實力不夠。就像前些年顏色革命一樣,西方社會拋給了他橄欖枝。給錢給資源,卻絕不會給他一個完整的蘇聯。

葉利欽也清楚,蘇聯保不住。一個老朽的政體人民已經厭倦了。而維繫這樣一個龐大的政體成本也必然更高。葉利欽自問他也沒那個能力。肢解蘇聯,留下俄羅斯,是葉利欽能做到的最完美結果!


戈爾巴喬夫是葉利欽前行道路的唯一阻礙。戈爾巴喬夫不下臺,葉利欽是完全沒有上臺的可能的。更談何實現當政!而讓戈爾巴喬夫下臺,蘇共就必然退出,蘇共退出,還接什麼班?直接另起爐灶再立山門更簡單。那時候他是老大,也沒有老傢伙掣肘,一切都是那樣完美。

事實也是這樣進行的。1990年和1991年這兩年,戈爾巴喬夫活的特別艱難。這個口才一流的政客活的水深火熱。蘇共內部鬥爭如火如荼。變革的機會就在眼前。

戈爾巴喬夫為了自保,難免手忙腳亂。解放媒體,改革躍進,國家越來越亂,民怨卻越來越尖銳。俄羅斯退出蘇聯變得順理成章,心力交瘁的戈爾巴喬夫最終為了自保不得不將蘇共中央解散,葉利欽勝了,蘇聯敗了。從此蘇聯成為過去,俄羅斯成了現在。

葉利欽最後能勝利就在於他的變。而變就不能保留過去讓蘇聯成為過去是人民的意願。葉利欽不過是順勢而為!也是他成功的唯一選擇!你覺得呢。

一家之言,多岐為貴。贊同的幫忙點個關注,不贊同也請稍安勿躁,歡迎留言探討!


君箋雅侃紅樓


蘇聯政權是高度穩定的!根本不會給機會讓任何人有取代的機會。葉利欽曾經嘗試和平過渡逼戈爾巴喬夫辭職,但是結果就是葉利欽被戈爾巴喬夫免職,踢回了俄羅斯。所以,他只能採取武裝行動的方式奪權。

翻開蘇聯帝國的建國史可以看到,蘇聯本身就是鐵腕的。比如,在二戰以前,斯大林的鐵政策,數百萬人被拘役,數千萬人被流放,被迫害死的也有近千萬人,當時的蘇聯行政,殺個人跟殺個雞一樣。還有某些人比比誰殺的人多。但是蘇聯人就是拿斯大林沒有辦法!這足以說明蘇聯政權的高度穩定,蘇聯對軍隊管控有唯一的領導權。

在戈爾巴喬夫時代,葉利欽本來是沒有機會推翻成功的!葉利欽當時雖然是俄羅斯黨的領袖,但是並不代表他掌控了軍隊,他手裡的武裝力量也不強。只是因為蘇聯破產已經好幾年了,士兵們大量缺編,將士們普遍在賺外快補貼家用,使得戈爾巴喬夫根本調不動軍隊。假如蘇聯仍然有斯大林時期的經濟,軍隊足員,將士得命,那麼十個葉利欽也得歇菜。


優己


對於蘇聯的解體,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二人無疑起了重要作用。葉利欽為什麼不爭取做整個大蘇聯的領導人,而非要分裂蘇聯,自己僅做俄羅斯的領導人呢?

第一,難以上位。葉利欽本身就是俄羅斯的領導人,如果要領導整個蘇聯,必須要藉助於蘇聯GCD這個外殼,但就當時形勢來看,葉利欽的影響力根本就上不去,所以在八十年代末,葉利欽就退出了蘇聯GCD。



第二,蘇聯已難以保全。在東歐劇變的形勢下,蘇聯內部各加盟共和國已人心惶惶,離心離德,獨立的浪潮已經席捲全國。在當時情勢下,幾乎沒有任何一個領導人能夠凝聚整個蘇聯的民心了。


第三,葉利欽做蘇聯的領導人與其一貫倡導的理念也不相符。作為當時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葉利欽認為俄羅斯為全蘇聯付出太多,如果沒有其他小加盟國的拖累,俄羅斯也不會陷入經濟困境中。如果葉利欽改變理念的話,其公信力就會大大下降。

當然,葉利欽主張倒向西方,分裂蘇聯也是西方國家的意願!


姜運倉




蘇聯的憲法規定一切權力歸蘇維埃,蘇共的總書記實際上就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那我們不妨回頭看一下,列寧是到死才交權,斯大林同志也是如此,赫魯曉夫是個例外,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同樣是如此。

因此,就連蘇聯人民也稱自己國家是老人政治,終身政治。不客氣的說和歷史上的皇帝也沒有並沒有什麼區別,皇帝死了指定新的接班人,然後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明白了這個道理後,我們來看下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的出生年月,兩個人都出生於1931年。再來看結果,葉利欽在2007年就死去了,而戈爾巴喬夫至今還健在。

分析到這個地方,你就明白了,按照蘇聯的制度,葉利欽是永遠也接不了戈爾巴喬夫的班的。

就象司馬懿一樣,能夠最後奪權成功,是因為自己活得夠久,他把當時所有的能人都給熬死了,自己才最終出頭。

顯而易見,葉利欽的身體還不如戈爾巴喬夫,葉利欽2007年就死了,戈爾巴喬夫到現在都還沒有死。戈爾巴喬夫不死,葉利欽拿什麼去接班。



排除上邊說的這個情況,就算葉利欽的身邊比戈爾巴喬夫要好,接班的也不一定是葉利欽。

蘇聯選拔領導人最關鍵的一個標準就是聽話,用前領導人的話說就是:你辦事我放手,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核心標準。

尤其是到了後來,這個現象越來越明顯,因為要聽話,只能選自己的嫡系,也往往是年紀比較大的老人,所以安德羅波夫上任不到兩年就死了,契爾年科則更短只當了一年零三個月就死了。前邊的斯大林30年是最長的,赫魯曉夫因為是因政變被迫下臺擔任了11年,勃列日涅夫擔任了19年。

因為蘇聯領導人變成了老人政治,導致了很嚴重的結果,就是社會體制僵化保守,官員貪汙腐敗,底層人民生活困難,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戈爾巴喬夫上臺之後,不得不採取改革措施,來挽救蘇聯的困境。但整體官僚水平限制了他的發揮,他不能太激進,更不能太保守,他必須考慮到黨內主要大佬們的意見,在集體領導的制度下,最高決策要經過投票表決,通過後才能實施,這樣的改革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葉利欽對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表達了強烈的不滿情緒,最終也被戈爾巴喬夫給免職了。按照官場規則,得罪了大老闆,大概葉利欽的政治前程到這也就結束了。



葉利欽是一個不信命的人,他從小的性格就是折騰。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折騰,吾寧死。

葉利欽和歐美各國政要取得聯繫,以激進改革者的姿態出現在蘇聯人面前,民主戰士、受蘇聯體制迫害的人,獲得了西方國家及大量反對蘇聯人群的青睞和支持,大批的人及資金聚集到葉利欽身邊,葉利欽開始在全國各地演講宣傳自己。

葉利欽的大規模宣傳為自己在蘇聯人民面前得到了不少加分項,但仍不足以支持他最終奪權成功,他還需要等待,等待對手們犯錯誤。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黨和政府內部的人對他的改革普遍不感興趣,導致改革沒有大的突破,也沒有一個好的結果。戈爾巴喬夫再次激進起來,希望能夠有點成就,宣佈開放媒體監督,然而點燃了蘇聯滅亡的火種。

國內馬上就出現大量揭露斯大林獨裁專制和爆行的文章,整個蘇聯模式受到了蘇聯人民的質疑,向右轉已成為社會主流。

1990年,戈爾巴喬夫宣佈宣佈蘇聯進入多黨制度,這一次就直接把蘇聯送上了一條不歸路,在國內有很高民意支持的葉利欽終於有了自己發揮的平臺。



1990年5月,葉利欽得到了俄羅斯人民的支持,順利當選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正式成為蘇聯內部民主派的帶頭大哥。1990年7月,蘇共28大上葉利欽提出的一系列主張沒有被通過,葉利欽正式退出蘇共,和戈爾巴喬夫正式決裂。

早在1990年6月,葉利欽就宣佈俄羅斯退出蘇聯,在全民公決中,得到了57%的支持率,這標誌著蘇聯人民已經對蘇聯和蘇共失去了信心。

1991年8月,蘇共內部展開了激烈鬥爭,戈爾巴喬夫一度被軟禁。這時葉利欽直接指責蘇共的政變違憲,戈爾巴喬夫被迫解散蘇共中央。在這一年底,戈爾巴喬夫再次被迫把象徵最高權力的“核按鈕”移交給葉利欽,標誌著葉利欽最終奪權成功。



葉利欽明白,想成功上位的唯一機會就是打倒蘇共,解散蘇聯。在蘇聯舊的體制內部,象他這樣的人是沒有出頭機會的。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升維思考,降維打擊。

當然蘇聯體制的落後才是蘇聯倒臺的根本原因,最終憤怒的蘇聯人民選擇了葉利欽,並不代表蘇聯人民支持葉利欽,而是蘇聯人民對蘇聯和蘇共失望了,他們想換一種活法,尋找另外一種可能性。

葉利欽不過是順應了這一趨勢,併成功上位。


新知傳習閣


首先,葉利欽就算想取代戈爾巴喬夫,他也得能取代啊。戈爾巴喬夫是蘇聯總書記和總統,葉利欽憑什麼取代?

其次,葉利欽不是在獨立後當的俄羅斯領導人,而是在蘇聯時代就擔任俄羅斯總統。

換句話說,是葉利欽俄羅斯總統策動了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等於搬掉自己頭上的“太上皇”。你問他為何不自己當太上皇?

實際的情況是,戈爾巴喬夫當時的打算是一邊搞改革,一邊保留蘇聯的框架,實現所謂平穩的過度。但是,國內的權貴和西方勢力不可能容忍一個改革的蘇聯。相反他們暗中支持葉利欽搞垮了蘇聯。這樣一來,西方大幅度削弱了來自東部的威脅,而葉利欽為代表的蘇聯權貴階層則藉著蘇聯解體,公有制垮臺的機會,攫取大量國家財物,形成新一代的門閥寡頭。苦的只是蘇聯老百姓們。換言之,葉利欽搞垮蘇聯,有利於他的兩方面支持者,所以他能夠得手。如果他謀求的是取代戈爾巴喬夫成為新的蘇聯領導人,對這兩方面有什麼好處?他的人格魅力又不如戈爾巴喬夫強。

說實話,就算葉利欽真有本事取代戈爾巴喬夫當上蘇聯領導人,他也未必有歷史位面當俄羅斯領導人這麼滋潤啊……


巴山夜雨涮鍋


葉利欽是得到了俄羅斯人民的支持,才當上了俄羅斯總統,那個時候,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不是選舉出來的,而葉利欽是俄羅斯人選出來的。

所以葉利欽必須維護俄羅斯人的利益,而不是蘇聯的利益,不然通過俄羅斯的選舉,葉利欽就得下臺。說白了,蘇聯解體是俄羅斯人想要的結果。

在蘇聯時代,是計劃經濟,各個加盟共和國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只有俄羅斯和阿塞拜疆不需要蘇聯中央的撥款援助,也就是在所有的加盟共和國中,只有俄羅斯和阿塞拜疆是出血的,別人都是吸血的。

阿塞拜疆非常的小,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幾乎全是俄羅斯在出血,蘇聯經濟不行的時候,俄羅斯人怨氣很大。

那如果葉利欽當上了蘇聯總統,就必須顧及所有的加盟共和國,那俄羅斯人不滿意就會選出新的俄羅斯總統來追求獨立,這樣葉利欽當上了蘇聯總統也沒用。

如果葉利欽當上了蘇聯總統但偏心俄羅斯,其它加盟共和國就會不滿意而追求獨立,所以葉利欽當上蘇聯總統也沒用。

所以葉利欽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做俄羅斯總統帶領俄羅斯獨立。


上丞工作室


再有,蘇聯內,各加盟共和國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需要取長補短,俄羅斯國內對此早有意見。這也是葉利欽倡導獨立,一舉成功的原因。獨立之後,俄羅斯擺脫了那些貧窮落後的小兄弟,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資產,得以一家獨大。在以後的發展中,由於葉立欽昏庸無能,走親美的路線,使俄羅斯獨立之後,不僅沒有進步,反而逐漸下滑。這種情況直到普京上臺以後,才逐漸好轉。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葉立欽本人在觀念上不贊成社會主義制度。

綜上三點,便是葉立欽沒有取代戈爾巴喬夫,而是獨立當總統的原因。

歡迎點評。


WM曉奇


因為戈爾巴喬夫的存在,葉利欽是當不了蘇聯總統的,這也是為什麼葉利欽會不遺餘力的在蘇聯內部推動各個加盟共和國獨立的主要原因,可以說蘇聯的解體,是蘇聯政權高層政治惡鬥的最終表現,跟民主、人權扯不上一點關係。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因為蘇聯計劃經濟的弊端開始突顯,再加上西方國家和平演變的暖風吹拂下,蘇聯國內民眾的意識形態開始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原有的社會主義思想與西方的民權思想發生了激烈的碰撞,這種碰撞並不僅限於某一個領域,而是全社會關於社會發展的激烈討論,這種討論最終導致了蘇聯政權開始向總統制度轉變,而在這一轉變的過程中,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是參與其中的兩個重要人物。

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雖然都是改革派,但是兩者走的道路截然不同。

由於戈爾巴喬夫當時已經當人蘇聯總統,因此他是希望蘇聯的內部改革要以循序漸進為主,只希望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改革。在這一點上,葉利欽是截然不同的,他的想法就是徹底轉變國家體制,把蘇聯由社會主義制度轉變成為資本主義制度。

因為執政路線上的不一致,導致了葉利欽在蘇聯政壇上的失利,在1988年被蘇共中央解除了蘇聯主席團委員的職務,被踢出了蘇聯政壇。但是很快葉利欽就開始了自己的反擊。

由於此時的葉利欽已經成為親資本主義集團的代表,這使得他在1991年高票當選為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此後,葉利欽就走上了推動各個加盟共和國獨立的道路,並在同年宣佈俄羅斯完全獨立。

蘇聯的解體,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蘇聯高層的執政精英們相互的政治惡鬥,最終導致了政權的崩潰。

這也同樣證明,有一些精英掌權是不持久和不穩定的,當這些人意識到,維護社會主義制度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時候,同時手中又掌握著這樣的權利,那麼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轉變陣營,推動政權的轉變。這不僅可以解釋蘇聯的解體,也同樣可以解釋東歐劇變出現的真正原因。


落下m


俄羅斯前領導人葉利欽早年從大學畢業後,有近30年的時間裡一直待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從事政治工作,原本是沒有機會進入蘇共中央的。

但在1985年,主張改革的戈爾巴喬夫開始擔任蘇聯中央總書記,正是這場機遇這給葉利欽帶來了人生的轉折點。
(葉利欽與普京交談)

戈爾巴喬夫上臺以後,立即啟用了大量支持自己改革的政治人士,葉利欽就是在此時被調往蘇聯中央的。他憑藉著出色的口才與資深的經驗,逐漸得到了戈爾巴喬夫和蘇聯中央的青睞。從1985年起,戈爾巴喬夫開始不斷提拔葉利欽的職位,使他的黨內職務和政府職務一再攀升,並當上了蘇共中央書記一職。

在當年蘇共的“二十七大”會議上,葉利欽還公開表示了自己支持戈爾巴喬夫同志改革的強烈意願,抨擊了舊式官僚主義作風,從而贏得了戈爾巴喬夫與其支持者們的一致好評,並當選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成為前蘇聯的核心領導人之一。



然而在1987年,羽翼漸豐的葉利欽便開始與戈爾巴喬夫分道揚鑣了。他先是指責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無力,三年後又在西方勢力的支持下退出蘇聯共產黨,並著手肢解蘇聯的計劃,因為

葉利欽看到戈爾巴喬夫所謂的改革只停留在表面,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蘇聯的困境。而且,每當改革觸及到保守派的利益時,戈爾巴喬夫總是舉棋不定,在相關的政策上朝令夕改。

其次,葉利欽認為蘇聯的體制已經腐敗到極點,無論如何改革都沒有效力。只有推翻蘇聯、效仿西方的體制才是出路。另外,在葉利欽過去擔任莫斯科市長的時候,就在底層進行過市場化的改革,但結果不僅困難重重,還遭到了一些人的打壓,這使得葉利欽下定了決心要推翻蘇聯的體制。


1991年8月,在葉利欽與西方勢力的共同作用下,蘇聯最終走向解體。如果加上1990年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蘇聯一共解體出了俄羅斯 、烏克蘭 、白俄羅斯 、 哈薩克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 、 吉爾吉斯斯坦 、 土庫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塞拜疆 、格魯吉亞 、亞美尼亞 、立陶宛 、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和摩爾多瓦共15個國家。至此,俄羅斯聯邦誕生,葉利欽成為了俄羅斯聯邦的第一任總統。
(葉利欽宣誓就職俄羅斯聯邦總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