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瑞德家的男孩,一个华裔同性恋的故事

康瑞德家的男孩,一个华裔同性恋的故事

《康瑞德家的男孩》The Conrad Boys (2006)

Charlie Conrad并非完全是华裔:他的母亲是华人,他的父亲是犹太人。他其实是有着华人血统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是他却继承了华人的传统价值观。这一传承主要来自他的母亲。

Charlie的父亲一开始是缺席的,而母亲对他和弟弟的生活照顾是无微不至的,负全责的。正像Charlie的女同学羡慕地说,“你妈妈又给你做了午餐。我妈妈从小学就拒绝再给我准备午餐了。”这样一个好妈妈,具有传统中国母亲所具备的所有美德的“良母”,在给美国人按摩的工作中,猝然死在了人家的洗手间。从负全责到完全不能再负任何责,只在转瞬之间。

人靠自己,不能控制所有的事情,甚至连自己什么时候死去,都毫无预兆。或者她有预兆,而选择了隐瞒,以为她靠自己绝对能够应付过去。她肯定就是这么坚强地一路成功应付过来的,毕竟她的醉酒老公离她而去,她有两个儿子需要照顾,而Charlie这个学习优等生,还有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费在等待着他。

Charlie肯定受到母亲的影响,学会事事都要靠自己来应付,所以他才会拒绝亲友帮忙帮他照看弟弟,让他去哥伦比亚大学上学;Charlie的强迫症,应该也是源自于这种有条不紊的紧迫的生活。影片中有两个情节:一个是在Charlie母亲的葬礼上,有一点脏东西沾到了他的衣服上,他开始不断用手沾了水去擦拭;另一个是派对中他手上沾了脏东西,开始在洗手间洗手,外面排了一个大长队,等着上洗手间。他肯定也受到母亲保守性格的影响,不太喜欢与别人交流,去参加派对,他每次都会将女朋友邀请他去参加派对的请求拒绝掉。他似乎是一个家庭生物。他甚至他会不耐烦地将弟弟打发走。

Charlie就是这样一个成绩优异、有强迫症、不爱社交的19岁男孩,而他的同性恋倾向,对于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

康瑞德家的男孩,一个华裔同性恋的故事

Charlie(右)和弟弟Ben(左)

康瑞德家的男孩,一个华裔同性恋的故事

Charlie Conrade

在Charlie独自带着弟弟生活的过程中,有两个男人闯入了他的生活。一个是他的亲生父亲,一个是他的初恋对象Jordon。

他的犹太父亲曾经是个醉鬼,醉酒后还会用烟头烫Charlie的胸部。这个父亲角色不负责任地离开了家庭,离开了妻子和两个孩子,如今回来了,想每周见一次Charlie的弟弟Ben。电影对这位犹太父亲的形象的塑造,是在极为可疑的视角中审视的。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以为他会恶意地将Ben从Charlie身边夺走。因为Charlie似乎并没有自己的亲生父亲那样具有更合法的监护权。但是,Charlie所感到的父亲的恶意,被证明是不存在的。一个真的改邪归正的父亲回来了,并开始融入这个家庭。Charlie为了弟弟放弃了遥远的纽约,而改上加州大学,这样他就可以每天回家照顾弟弟,还可以一边打工,为弟弟积攒以后上大学的费用。影片毫无疑问,赞美了这个华裔男孩十分保守的美德与价值观,家庭和亲人,对于他来讲,是最重要的。

康瑞德家的男孩,一个华裔同性恋的故事

Jordan

康瑞德家的男孩,一个华裔同性恋的故事

康瑞德家的男孩,一个华裔同性恋的故事

康瑞德家的男孩,一个华裔同性恋的故事

Charlie(右)和Jordan(左)

还有一个最大的证据,来证明Charlie的保守的价值观,那就是Jordan这个人物形象的出现。漫不经心如风鸟般足不点地的Jordon款款走来,乍见之欢,让Charlie瞬间打开了情感的大门,一段初次的同性恋情就此开始,毫无挣扎,毫不困惑。在所有西方青春同性恋主题的电影中,几乎所有的主人公在Coming of Age这个阶段,都毫无例外地对自己的真实性倾向进行或多或少的挣扎和困惑。但是,Charlie没有。他或许早就知道自己是,也早就让自己身边的女性好朋友知道了,因为Charlie和Jordan初次相见的时候,Charlie的女朋友似乎对此毫无惊讶和介意。但是Jordan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他随时都可以离开一个地方,去下一个地方,甚至他被骗了钱,还可以偷对方的车,把它卖掉,再继续旅行。Jordan的这种浪子的性格,带给Charlie美好的情愫,但是,也给他的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他们之间是那么互补,或许Charlie能让Jordan知道什么叫做责任;或许Jordan能叫Charlie懂得如何享受自己,享受生活。

Charlie差点就跟着Jordan离开了,他在Jordan的鼓励和怂恿下,想一起奔赴下一个目的地,去见识外面那个精彩的大千世界……可是,他旅行包中的那个大蒜道具提醒了他,这个大蒜道具是用来驱赶弟弟噩梦中的吸血鬼的。他迟疑了,他不能走,他要留下来,他有一个弟弟,一个家庭需要照顾。Charlie在半途中停住了,像《成为简·奥斯汀》中的简那样。他和自己的初恋Jordan分别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也分道扬镳。

Charlie的归宿是他的家庭,他的亲人。他打开门,迎接了他父亲的归来。还给了弟弟,也还给了自己和父亲,一个完整的家。

这个华裔男孩的故事,整个宣讲的是一个完全保守的价值观,保守到连同美好的初恋都笼罩了一层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哀伤。Charlie的人物形象是真实的,细节也是丰富的,从中也能让我们感知导演所宣扬的保守价值观。不过,Charlie父亲Doug Conrad似乎是一个隐喻同性恋形象,尽管电影丝毫没有做这方面的暗示。但是,或许导演提供的细节过于真实,稍加联系,便得知一二。导演将Charlie的父亲设置成了犹太人,醉鬼,施暴者,Ben梦中的吸血鬼,甚至还有一丝性虐待的迹象(别忘了他用烟头烫Charlie的胸),Charlie这处被烫所留下的伤疤,被Jordan轻轻亲吻过,似乎代表着伤痕的愈合。以上细节(犹太人,醉鬼,施暴者,吸血鬼,性虐待等等)在美国电影中全都是同性恋的隐喻形象。这个男人离开了家庭,回来又找了一个女人,但是他抑制自己不跟她做爱。似乎是有意想获取Ben的抚养权。是不是Ben以后将成为父亲虐待的对象呢?从父亲已经开始戒酒两年并开始上教堂的迹象来看,他已经改过自新。但是,本性越是压抑,越是危险。当然,这已经不是这部电影所宣讲的主题了。

在《康瑞德家的男孩》首映式上,华裔导演兼编剧Justin Lo曾对现场观众说,这部影片是关于“第一次”的故事,第一次恋爱,第一部电影。但是,电影的内容远远不止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