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试点在江苏③」:宝应县加强“1”的引领,激发“4”的活力

灼热的太阳下,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

在宝应县端正果蔬园的科技试验基地,记者看到了累累硕果。宝应科协兼职副主席、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副主任李国军是农技组“四长”之一,他告诉记者,这里的 20 多亩试验田是小组成员和农科专家们常来的“切磋”之地,仅今年就引进了 8 个新品种、试验了 3 项新技术、推广了 2 项新模式……

作为江苏省“4+1”试点县,宝应县科协通过政策引导、三级联动、健全机制,全县 13 个镇已经实现“四长”进科协组织全覆盖。55 名“四长”,带领 1152名医卫、教育、农业、企业组的科技成员,将“4+1”试点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

推广新技术 不忘做科普

宝应是著名的“荷藕之乡”,作为农技组“四长”,李国军自然首先想到从荷藕上做文章。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李国军带着农技组的骨干们深入镇村,开展荷藕、稻麦示范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等本地特色产业的推广和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帮助农户科技致富。

除了种植和增产,农技组还提前想好了下一步——如何增加销量。安宜镇“四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冷学友,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合作社,在给周边农户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的同时,建立蔬菜检测检验中心,帮助农民销售蔬菜。

为了将“四长”功能发挥到最大,宝应县科协还拉着农技组给孩子们做科普。

其实,端正果蔬园除了是农技组的实验基地,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科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农村青少年校外教育项目实践基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一边观察各类蔬菜瓜果不同特征,一边向专家们学习正确的采摘方法,咨询瓜果的生长条件,了解品种改良等方面的农业知识。同时,专家们还会给孩子们讲解各类果蔬的营养价值,以及膳食纤维及糖的分类和功能等科普知识,让他们了解不同食物对人体发挥的不同作用。

与院士对接 助企业创新

事实上,为保障“4+1”试点工作的全面推行,宝应县科协做的不只是提供活动经费这么简单。

县科协首先结合宝应实际情况,制定了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宝应县科协加强科协组织建设“4+1”试点实施方案》,并以县委办文件印发。随后,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委组织部部长担任组长,科协主要负责人和组织部副部长担任副组长,县农委、卫计委、教育局、经信委财政局的相关负责人和各镇科协主席均为成员,以此为试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安宜镇科协兼职副主席、江苏迅达集团副总周志云是企业科技组的“四长”,他说,自从进入科协组织,就像打开了另一扇视窗,科协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大量的科技信息为企业创新发展解决不少实际问题。

“在县科协的帮助下,我们建立了企业数据库,为企业研发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新品研发成功率。我们研发的‘200级特大聚酰胺/酰亚胺漆包圆铜线’目前是国内唯一可以替代美国 GE 进口的产品,而且物美价廉。”说到这,周志云有些激动。他希望将这一成功经验和资源与镇区其他企业进行交流和分享,以此来带动县内电磁线企业的创新发展。

拓校长眼界 促科教联动

正如宝应县科协主席钱昌龙常说的一句话,“任何事,要么不做,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在“4+1”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的同时,取得实效的并不只有科技企业。

朱兵是宝应县科协兼职副主席、教育局副局长兼安宜高中校长,作为教育科技组的“四长”,他带领县科技辅导员协会与县科协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发动全县各学校校长资源联动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建立包含 8 个分队的县科普工作队,推动校园科普 e 站全覆盖,建立机器人工作室,同时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七巧板大赛等,并在宝应中专设立项目教育基地,项目成效得到了中科协项目组专家的肯定。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曹甸镇科协兼职副主席、中心校校长陈先强在学生课表上增加了两周一次的科学实践以及一周一次的科技课和信息技术课。为了激发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他邀请科技人才、民间发明家走进校园,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科技节,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科技作品。

“我们地处农村,孩子们接受的科技教育资源有限。在省市级的科学素养作品展示上,我们发现农村孩子的作品远比不上城市的孩子。我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有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原因。”陈先强说,“我建议,未来省市科协可以给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科技培训,只有开拓教育者眼界,才能让孩子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对此,钱昌龙认为,通过“四长”选送合适的基层科技工作者参与,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四长’在科技工作者中间提升凝聚力,才能让更多的基层科技工作者真正愿意加入科协大家庭。(文/ 徐 阳 编/谢长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