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占領阿富汗全境的蘇聯爲何會出現高達41萬人的傷亡?

顓治國


蘇阿戰爭結束後的1988年5月25日,蘇軍總政治部主任利濟切夫宣佈:在阿富汗戰爭中,蘇軍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阿富汗戰爭成了蘇聯日夜不停的流血的傷口,在十年的蘇阿戰爭中,蘇聯耗費200多億美元,常年在阿富汗駐軍十萬以上,最終還是失敗而歸。那麼蘇軍失敗的原因有那些呢?根據我的總結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阿富汗人民英勇反抗,不懼犧牲。阿富汗人是善戰而好戰的民族,歷史上不少大帝國都在阿富汗折戟沉沙,沒有討到一點便宜。歷史上唐帝國曾與阿富汗的先祖阿拉伯帝國有過一戰,此戰雙方兩敗俱傷,整體來說阿拉伯帝國獲勝,從此唐朝不再西進。大英帝國曾想佔領阿富汗,但是經過三次英阿戰爭,大英帝國丟下不少屍體還是失敗而歸。

其二、阿富汗的地形有利於游擊戰。蘇聯軍隊的強大在於他的機械化程度高,軍隊數量龐大,蘇軍在歐洲以人海戰術擊敗了強大的德軍,在中國東北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但是阿富汗全國80%以上是山地,無公路、無鐵路、無水路,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很難施展手腳,阿富汗的游擊隊卻能化整化零不斷的偷襲蘇軍。積少成多,就可以消耗蘇軍的有生力量;阿富汗惡劣的山地環境也不利於蘇軍的後勤供應,因此軍隊數量只能維護在十萬左右,多了後勤就跟不上。

其三、美國及其它伊斯蘭國家的持續支持。蘇聯攻佔了阿富汗後,伊斯蘭世界的國家都公開支持阿富汗民兵,作為蘇聯最大的敵人美國也持續不斷的支持阿富汗民兵。也就是說蘇聯同時在跟阿富汗、伊斯蘭世界、美國對抗。

美國中央情報局透過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向聖戰者提供武器彈藥及資金,其中包括了著名的FIM-92毒刺導彈,該導彈給駐阿蘇聯空軍的作戰飛機造成較大損失。 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從1979年到1992年訓練了10萬名聖戰者反政府武裝。在一些穆斯林國家中,一些組織開始號召志願者到阿富汗參與打擊蘇聯部隊的作戰。美國還派出軍隊顧問到阿富汗協助訓練聖戰者,同時也在本國內開設訓練營,大批的美國產武器被轉交給聖戰組織!因此恐怖組織其實就是美國為了對抗蘇聯一手栽培起來的。

其四、蘇聯國內政治動盪不安,經濟處在崩潰邊緣,不能繼續對阿富汗用兵。80年代的蘇聯內部政治動盪很利害,西方國家通過意識形態的輸出讓蘇聯有了自我瓦解的可能。國內政治不穩定也是蘇聯急於從阿富汗撤兵的一個重要原因,蘇聯於1991年12月25日解體,距離最終從阿富汗撤兵相隔只有2年。


大秦鐵鷹劍士


阿富汗號稱“帝國墳場”,攻佔全境只是第一步,並不表示能夠穩固統治。事實上,從大英帝國到不可一世的蘇聯,再到“世界警察”美國,都搞不定阿富汗。

首先澄清一下,即便統計1979-1989年的10年數據,蘇軍傷亡也不可能達到41萬,這個數字反過來14萬都嫌多,應該是10萬左右比較準確,有的數據稱蘇軍累計傷亡5萬餘人。

阿富汗的戰略位置——超級大國爭奪的焦點

阿富汗的位置十分特殊,他位於亞洲中南部,是一個完全內陸國家,北部和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接壤,東部與中國和巴基斯坦毗鄰,南部與巴基斯坦相連,西部與伊朗接壤,從所處位置看是名符其實的“亞洲心臟”。

阿富汗是一個複雜的國家,與鄰國宗教、語言、文化、地理上的關聯性很大,有時候被歸為中亞或南亞,有時被歸為西亞、中東,最準確的說法是“西亞、南亞和中亞交匯處”。

美蘇全球爭霸時期,阿富汗是伊斯蘭世界、中國和蘇聯這三大勢力的結合部,因此成為美國和蘇聯爭奪全球霸權的焦點,對蘇聯而言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制高點。

阿富汗戰爭的起因——蘇聯的全球爭霸戰略

70年代,蘇聯正是勃列日涅夫當權時期。

老勃是蘇聯傳奇人物,曾被稱為“紅色沙皇”,在他任內,蘇聯國力和軍力急劇膨脹,達到歷史頂峰,與美國的全球爭霸也打得不可開交。 對紅色陣營國家,他推行“勃列日涅夫主義”,大搞“有限主權論”,讓其他國家都成為自己的小弟,乖乖聽話,不得造次。

這一切都是阿富汗戰爭的背景。

美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軍力量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並在各地駐軍,控制亞歐大多數國家,而蘇聯在這方面處於弱勢,特別是南亞次大陸和印度洋方面,更是鞭長莫及。

為加緊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老勃打算徹底控制阿富汗這個連接西亞、南亞和中亞的樞紐,進而實現完全打通中亞——南亞通道,南下印度洋,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的戰略企圖。

阿富汗戰爭的經過——兩天戰爭,十年泥沼

蘇聯從1973年開始對阿富汗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滲透,包括扶持激進政黨、大搞經濟輸出、軍火輸送——這也是美、蘇兩國常用的手段,先扶植滲透,不聽話再大棒教訓。

阿富汗的祖上也強大過,不甘被蘇聯控制。1979年9月,時任政府總理阿明發動政變,成了阿富汗新領袖,他上臺後推行“去蘇聯化”政策,處處跟蘇聯作對,一點不給老大哥面子。

蘇聯一看小弟不聽招呼,提醒敲打也不管用,便決定大棒加身,發動戰爭。

1979年12月中旬,蘇軍集結完畢。

12月24~26日,蘇軍出動大型運輸機,空運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裝備,這些蘇軍搞了一次完美突襲,27日晚便攻佔阿富汗首腦機關和重要部門,幹掉阿明,扶持了傀儡政權。

然後,被扶持上臺的卡爾邁勒對外宣稱阿富汗發生政變,請求蘇軍入境平叛。

老勃哈哈大笑:美國佬搞清楚哈,我蘇聯是應邀平叛,這不是侵略!這不是侵略!

28日起,陳列在阿富汗邊境的蘇聯大軍7個師8萬餘人,分東、西兩路發動鉗形攻勢。

阿富汗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而蘇聯財大氣粗,雙方武器完全不是一個檔次,阿明控制的政府軍(1個軍團、13個師,共10萬人)沒有螳臂當車,基本不抵抗,就投降了。

蘇軍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甚至沒有費一槍一旦,只用1個周就佔領了阿富汗全境,控制了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阿富汗與伊朗的邊境要地,全程碾壓式勝利。

阿富汗戰爭就這樣結束了,但又是剛剛開始。

蘇軍佔領阿富汗全境後,開始對阿富汗境內反政府武裝發動全面打擊和重點清剿 ,但儘管攻勢很猛,成果卻很不突出,因為阿富汗境內多山,反政府武裝利用複雜山地、熟悉地形等有利條件,開展山地游擊戰,蘇軍的摩托化部隊難以發揮兵力和兵器優勢,根本佔不到便宜。

1982年11月,老勃仙逝;1983年時,各路反政府武裝聯合成立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有了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的他們更加難以消滅,形勢向蘇聯不利方向發展;到1985年底,侵阿蘇軍達到12萬人,反政府武裝依然有10萬人,還有越打越精神、越大越頑固的跡象。

這場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不僅遭遇阿富汗人民的頑強抵抗,也遭到強烈譴責和反對,一些同情阿富汗的國家向反政府武裝提供援助,加上美國背後支援,蘇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蘇聯內外交困,決定逐步從阿富汗脫身。

雙方邊打邊談,終於在1988年4月達成協議,蘇聯分階段撤出阿富汗境內的全部軍隊,1989年2月,蘇聯撤軍完成,侵阿戰爭結束。

歷史無數次證明,非正義的侵略戰爭永遠不會取得最終勝利。侵略者可能會一時得意,但終究會付出慘重代價,永遠不要忽略一個民族保家衛國的決心。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道題桃花石雜談還是不重複題幹了,因為本身題目裡所描述的“事實‘就是不對的,甚至可以說是虛假的。蘇聯在阿富汗傷亡慘重沒錯,但其傷亡數字卻和題目裡所說的有著幾何級數式的差別。


蘇聯在阿富汗死了多少人?

蘇聯-阿富汗戰爭爆發於1979年12月24日,終結於1989年2月15日,時間長達9年多。而且其實蘇聯始終也沒有完全控制阿富汗的局勢,只是在幾個月之內控制了阿富汗主要城市的局面,所以題目裡所說的蘇聯兩天佔領阿富汗全境也是和事實出入很大的。

蘇軍俘獲的阿富汗聖戰者

但是蘇聯確實在阿富汗擁有很大的軍事優勢,那麼為什麼蘇聯還是遭受了很大的傷亡呢?其實在桃花石雜談看來,這也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因為從蘇聯軍隊踏上阿富汗領土的那一天起,他們面對的敵人就已經不是阿富汗人,而是整個伊斯蘭世界和西方世界,在9年阿富汗戰爭期間,伊斯蘭世界和西方世界向阿富汗的“聖戰者”們提供了難以想像的巨大支持。

美國總統里根會見阿富汗聖戰者代表


在整個蘇阿戰爭期間,阿富汗“聖戰者”全部作戰經費裡至少有四分之一是由美國政府直接提供的,首批由美國向阿富汗聖戰者提供的武器在戰爭爆發之後僅僅17天就抵達了當時西方和伊斯蘭世界援助阿富汗聖戰者的大本營巴基斯坦。比如當時主導對聖戰者援助行動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就曾經回憶道:

在得到蘇聯人進入了阿富汗這一消息之後,我們立即啟動了一個雙重流程。首先是專注於對蘇聯的反應與制裁,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局列出了長長的制裁清單,並制定了增加蘇聯人行動國際成本所要採取的步驟。而第二組流程則是我訪問巴基斯坦,協調巴基斯坦採取共同的行動,目的是讓蘇聯人儘可能多且儘可能長時間地流血。

而為援助阿富汗聖戰者專門制定的“旋風行動”也成了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史上最大的秘密行動。在分成兩個階段進行的援助行動中,中情局至少為阿富汗聖戰者提供了74億美元的直接援助,而如果算上為培訓和武裝阿富汗聖戰者所花費的費用,來自美國的援助資金恐怕至少要超過200億美元。英國等美國的歐洲盟國也同時制定了類似的援助行動。

蘇阿戰爭剛結束時英國《獨立報》對本拉登的專訪:反蘇勇士將自己的軍隊送往和平之路

而同時,沙特阿拉伯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在資金援助之外,還直接派出了大量準軍事人員,參與阿富汗聖戰者與蘇軍和阿富汗政府軍的作戰行動,比如在戰爭期間,沙特人本拉登就被視為在阿富汗抵抗蘇軍的主要將領之一。所以在整個蘇阿戰爭期間,阿富汗的聖戰者始終能夠得到極為充裕的資金來招募作戰人員,並對其進行很好的武裝和訓練,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蘇軍遭受到比較慘重的傷亡其實也並不奇怪了。

但即使這樣,蘇聯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的傷亡也還是跟40萬差得很遠,因為在整個蘇阿戰爭的9年時間裡,蘇聯先後派往阿富汗作戰的軍隊總數也只有62萬人,這麼點人傷亡40萬是根本不可能的。而真實的蘇軍傷亡人數則是下面這些。在整個蘇阿戰爭期間,蘇軍總共有14453人死亡,其中陣亡約9500人,傷重不治約4000人,因為疾病和事故死亡約1000人。而負傷的人數則達到了53753人,另外還有264人被標記為失蹤。所以蘇軍的總傷亡人數其實是在7萬人左右,當然另外還要加上協助其作戰的阿富汗政府軍的傷亡數字,據估計阿富汗政府軍的陣亡人數在1.8萬人左右。但無論如何,陣亡40萬人都是不可能的。

阿富汗本身的情況增加了蘇聯的傷亡

除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和以沙特為首的伊斯蘭世界對阿富汗聖戰者的強力援助之外,阿富汗本身的社會與地理特徵也是任何曾經在阿富汗進行過戰爭的外國強權傷亡比較嚴重的重要原因,其中也包括蘇聯和美國。

蘇阿戰爭期間的蘇聯坦克與武裝直升機協同作戰

首先的一點是阿富汗的主體民族普什圖人對伊斯蘭教的信仰極為虔誠,而且這個民族的整體社會形態都還是部落式的,幾乎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而且其酋長對本部落的控制力都極強,因此非常易於形成有組織的抵抗。

另外一點則是阿富汗的地勢是全球最適於開展游擊戰的國家之一。因為阿富汗全國有97%的領土都是山地和丘陵,而這種地勢為阿富汗本土的抵抗勢力也提供了絕佳的抵抗環境,這也是阿富汗在歷史上曾經多次給不同帝國造成大麻煩,甚至被視為帝國墳場的原因之一。

今天的阿富汗婦女

甚至在進入21世紀之後,美國軍隊曾經希望打造的零傷亡戰爭也是首先在阿富汗被打破的。而美國在911之後進行阿富汗戰爭,儘管將其高科技優勢發揮到了極致,但到現在已經進行了17年,還無法完全消滅幾乎是原始武裝的塔利班勢力,而且到目前為止,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也已經付出了陣亡3546人(其中美軍陣亡2412人),負傷22773人(其中美軍負傷19950人)的沉重代價。而同一時期,為聯軍效力的阿富汗政府軍的陣亡人數則高達45735人。所以與蘇聯時期的阿富汗戰爭相比,其實陣亡人數並沒有明顯下降,而現在的塔利班得到的外援則跟當時本拉登等聖戰者得到的外援規模根本沒法同日而語的。


所以整體上,蘇聯在阿富汗比較高的傷亡數字,是跟當時西方借阿富汗戰爭的機會,大力扶植代理人參戰,以拖跨蘇聯(他們也確實達到了目標)作法,以及阿富汗自身適合開展游擊戰,適合低技術軍隊抵抗高技術軍隊的特點綜合作用的結果。


桃花石雜談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前後打仗打了十年之久,按理說,七十年代的蘇聯國力還是比較強盛的,特別是在軍事實力方面,可是為什麼區區一個阿富汗,就讓前蘇聯在這裡被耗了十年之久,損失慘重,最後黯然退出,甚至成為蘇聯解體的導火索之一?



第一,自然環境和城市環境。

阿富汗不是一個以城市為主的國家,他的城市比例在阿富汗佔比很小,更多的是零散的農村地區,蘇軍可以很輕易的攻下一座大型城市,卻無法對廣袤的農村地區實行包圍,阿富汗有很多山地丘陵地帶,那些聖戰武裝都藏匿在深山中,蘇軍的重武器也沒辦法開進去,而且這些地方非常適合打游擊戰,伏擊戰,用少量武裝人員對整編制的蘇軍偷襲,襲擾,搞得蘇軍苦不堪言。



第二,人員問題。

阿富汗同樣是有很多服從蘇軍的阿富汗人,不過後來慢慢的那些警察和偽軍,都跑到了阿富汗反侵略軍那裡,諾大的城市只剩少數阿富汗人和蘇軍,蘇軍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第三,後勤保障。

蘇軍的後勤做的不太好,當然也是因為蘇聯沒錢,打仗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情,當時蘇聯僵化的計劃經濟,偏向軍工的工業體系,改革又一次比一次失敗,國內嚴重的政治鬥爭,都讓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先天不足,後勤保障基本就是讓士兵餓不死,很多軍用物資,特別吃的都過期,沒營養,而且還供應不足,同時醫療條件也很差勁,很多士兵得不到及時治療,即便是身體健康的士兵,也染上了很多疾病,連指揮官也不例外,很多都不戰而亡的。



但是即便如此,說蘇軍在阿富汗有四十萬人陣亡也有點太誇張了,蘇軍總共過去了62萬人,真正死在戰場上的有一萬多人,包括死在戰場上的和重傷不治的,其餘有少部分失蹤人員,加上生病死亡的有一千多人,另外有五萬多人負傷,所以40萬太誇張。


軍事一點通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處在蘇聯的心腹地帶,對每一頭狼來說,肚皮是他們最大的命門,阿富汗所在的位置對蘇聯來說正是如此,這是蘇聯很重要的命門位置,所以蘇聯為了保障自己心腹地帶的安全,這才一直致力地想奪取阿富汗的掌控權。


蘇聯悍然進攻阿富汗的前因

從70年代開始,蘇聯人就在阿富汗培植起了他們的勢力,這股勢力就是他們忠誠的小弟、是他們賴以掌控阿富汗這個心腹之地的觸手,這股勢力在蘇聯的支持下,於1978年推翻了阿富汗原本的政權,開始掌握起了阿富汗的國家大權。

正當蘇聯人為此興奮萬分的時候,蘇聯的小弟卻與另一股勢力發生了衝突,最後蘇聯的小弟被這股勢力擊垮,他們的頭目也被這股勢力處死了。


在極大的怒火爆發下,蘇聯人不甘心放下剛準備到口的肥肉,所以他們派兵進攻了阿富汗,在龐大的鋼鐵洪流攻擊下,這股勢力根本不是蘇聯人的對手,他們很快被打得落花流水,被蘇聯人給滅了。

然後蘇聯人又直接在阿富汗扶植起了一個政府,讓他們幫忙打理阿富汗,不過因為蘇聯人的入侵,激起了很多阿富汗人的怒火,所以出現了很多游擊隊伍攻擊起了蘇聯新扶植的小弟以及反擊起了蘇聯人。

令蘇聯軍隊頭痛的阿富汗游擊隊

這些人非常聰明,他們知道蘇聯人炮火的強大,所以他們並沒有糾集成正面戰場上的軍隊,他們採用游擊戰的方法訓練出了很多游擊隊,然後憑藉著阿富汗國內眾多的丘陵、山地等對他們有利的地勢對抗起了蘇聯軍隊。

他們把力量都分散開了,使得蘇聯軍隊不能集齊所有力量把他們通通殲滅,如果他們選擇和蘇聯硬碰硬的話,即便他們裝備著是世界上最好的武器,他們也根本不是蘇聯這個龐大帝國的對手,所以游擊戰術的選擇是非常睿智的。

而他們在打完之後,他們還可以化整為零,如同水滴滴入大海一樣,隱藏入民間,使得蘇聯人根本尋找不到他們的軍隊。

正因為他們憑藉著地利以及非常實用的游擊戰術,所以他們在長達十年的戰爭時間內,才能將蘇聯的大軍擾得不勝其煩、頭痛不已。

與阿富汗戰爭同出一轍的美越戰爭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蘇聯人並沒有把自己擺在一個侵略者的身份上,他們在名義中宣稱自己是來幫阿富汗人的。

而實際上,他們原本也是不想自己派軍隊主動攻打阿富汗的,不過因為他們扶植的政權戰鬥力實在是太弱了,根本就打不過游擊隊,所以蘇聯人才被“逼”出了手,率領軍隊進入了阿富汗,幫他們的小弟剷除起了各種各樣的障礙。

蘇聯這種狀況跟當年美國人入侵越南是差不多,而他們最後的結果跟美國人在越南也差不多。

美國在越南戰場中投入了海量的金錢,用海量的炮火換取了越南人的性命,在那場戰爭中,他們死亡了5萬人、受傷了30萬,最終殺死了600多萬越南人。

美國人在越南的小弟是南越,對手是北越,美國人在越南戰爭中一直都是處在上風的。

只不過北越實在如同野草一般烈火燃燒後、春風吹又生,一直打之不盡,因此美國人在越南陷入一個無限死循環後,他們最後才不得不因為國內反對聲高漲,將軍隊撤出了越南。

雙方的傷亡以及阿富汗最終的勝利

蘇聯人的狀況也是如此,他們在阿富汗的總傷亡量連5萬人都沒到,一共死亡了1萬多人、受傷了3萬多人,從這方面來說,是談不上慘敗的。

其實早在戰爭打到第五年的時候,蘇聯人就不勝其煩地想要把軍隊撤回蘇聯了。

不過他們的小弟在面臨生死存亡的情況下,非常激動地給蘇聯人構建出了一副阿富汗被游擊隊佔領後將會給蘇聯帶來的重大威脅,這才把蘇聯人勸了下來,繼續幫他們打了五年的戰爭。

這場戰爭最後到結束的時候,阿富汗人死了一百萬多人,有將近600多萬人成為流民逃到了其他國家。

大家要知道,阿富汗當時的總人口才1500多萬,僅在這場戰爭中就死亡了1/10、逃亡了1/3,由此可見這場戰爭對阿富汗的創傷有多麼巨大了。

而面對游擊隊隱藏進民間的方法蘇聯人又很是無可奈何,他們又不能把阿富汗人全部通通殺光,因此在十年之後,早已經被游擊隊擾得暴怒萬分、沒有釋放之處的蘇聯軍隊做出了和美國人當年一樣的選擇。

蘇聯人撤出了阿富汗,把阿富汗留給了游擊隊,最後他們的小弟也如同美國在越南的小弟一樣,很快被游擊隊給剷除掉了,最終阿富汗一統。


歐美與阿拉伯眾國家給予阿富汗游擊隊的武器援助

說到這裡,可能大家已經察覺到這個提問本身出現的問題了吧?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根本就沒有達到41萬人的傷亡,他們最大的傷亡量實際上還沒到5萬人,蘇聯人的戰鬥力也根本不是阿富汗游擊隊可以相比的。

如果不是阿富汗人掌握著游擊戰術以及有用地利這樣的大殺器,那他們將無法在蘇聯的進攻下支撐太久,必然如同蘇聯剛開始進攻阿富汗正規軍一樣,被摧枯拉朽地解決掉。

不過大家也不要忽略一個細節,那就是外方的援助,在之前美國打越南戰爭的時候,北越分別受到了我國以及蘇聯的大量武器物資援助,這才擁有了對付美國人的底氣。

在阿富汗戰爭的時候,這種情況也出現了,以美國為首的眾多西方國家為了制衡蘇聯,他們紛紛給阿富汗送去了很多武器。

跟阿富汗同處在同一個文化陣營中的眾多阿拉伯國家,他們也紛紛傾囊相助,給予了阿富汗很大的幫助,正是因為有著他們提供的武器,阿富汗的游擊隊才能和蘇聯人拉鋸了那麼久,並最終取得了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重要的勝利。


所以說這個提問本身是錯誤的,蘇聯人只在阿富汗死亡了1萬人、傷亡了不到5萬人,死亡人數與蘇聯相比,相差了一百多倍,阿富汗人雖然贏了,但是從生命的程度上看,他們卻敗得一踏塗地、敗得非常慘,不過自古戰爭就是如此,弱者沒有資格拿人命說事,只要對方放棄了進攻,那對他們來說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勝利。


孤客生


在民族國家概念成為國際主流價值觀後,大國侵佔小國所要面對不僅僅是軍事上勝利,同時還會有政治、經濟、文化戰線的多重考驗,很難得竟全功,能全身而退已經不容易了,很多時候,都逐漸演變成了戰爭泥潭,對國力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前後美國在越南折騰了11年,法國在阿爾及利亞折騰了18年,蘇聯又折在阿富汗10年。如果把時間往前推一點,英國人在布爾戰爭期間,也是揹著世界第一的名頭,派了45萬軍隊,而整個布爾人才44萬人,這一戰打的英國財政幾乎破產,世界第一的位置岌岌可危。進入到民族國家後,殖民軍隊再難輕易地將一個人數眾多的民族徹底擊敗了。

蘇聯軍隊10多萬人摧枯拉朽,短短兩天就把阿富汗政府軍給收拾了,接下來,按照正常的劇情,蘇聯扶持一個傀儡政府,然後各個地方通水、通電、馬照跑、舞照跳,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蘇軍也是這麼想的,出了一趟差,收拾一下包裹準備回國與家人團聚了。蘇軍剛出喀布爾,迎面就撞來了一群游擊隊,不管三七二十一,見面就打。

這一打就是10年。

游擊戰:以弱勝強

阿富汗人為什麼這麼難消停呢?英國人打了三次,此次損兵折將。蘇聯人不信邪,也帶著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的桂冠來打阿富汗。如果蘇聯當時見好就收,果斷撤兵,還能全身而退。可是蘇聯認為匆匆撤軍,有損大國威嚴。同時,在阿富汗設置一個軍事基地,向南、向東、向西都有不錯的戰略發展空間,因此就鐵了心,駐紮了下來。

蘇聯的軍隊的作戰方式延續的二戰風格,大縱深作戰,適合在東歐平原上進行大開大合集團軍性質的會戰。阿富汗的地形是山地為主,交通不便,各種山溝、塹道到處都是,給了游擊戰理想的戰場。由於蘇聯軍隊武器很多都是自動化,必須依靠道路,所以蘇聯坦克沒有辦法給予支援。在阿富汗戰場上,蘇聯士兵雖然揹著軍事強國的名頭,在山溝溝裡還是得和阿富汗民兵進行面對面的槍戰。這種狀態下,阿富汗游擊隊與蘇聯士兵並沒有武器和技戰術方面的代差。即使蘇聯士兵訓練有素,但是架不住阿富汗游擊隊人數眾多,可謂是同仇敵愾,全民皆兵。況且,阿富汗人的游擊隊有30萬之多,而蘇聯雖說長期保有軍隊500萬人,但是長期駐守在阿富汗的軍隊只有10多萬人。如果蘇聯人願意像英國人那樣,用45萬軍隊去打擊44萬總人口的布爾人,蘇聯應該也是能吃的下來阿富汗的。但是蘇聯這種添油戰術,打又不打,撤又不撤,徒增傷亡。

由於阿富汗谷地多,蘇聯軍隊行軍都是摩步化,只能走大路,兩山夾一線,成為阿富汗軍隊設伏的最佳地點。蘇聯大兵們屢屢被襲擊,當他們付出重大代價,反攻到山頭時,阿富汗人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阿富汗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蘇聯士兵朝前看看,綿延無際的山崖,一直延伸到地平線下,蘇聯士兵的戰爭,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打了10年。蘇聯當時的戰略進攻態勢,對阿富汗周邊國家和美國都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這些國家先後組成了戰略後援團,給阿富汗人後勤補給和武器裝備,所以阿富汗才能在毫無工業基礎的情況下,堅持戰鬥了10年。

不然,以阿富汗脆弱的經濟,能堅持2年就算不錯了。蘇聯可不是運輸大隊長,阿富汗人再怎麼驍勇,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真的打完了戰略儲備的糧食和武器彈藥,阿富汗也不得不屈服。


所以蘇聯栽倒在阿富汗,是因為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是周邊國家的中心位置,他們不希望蘇聯獨佔阿富汗,蘇聯是與好幾個國家在戰鬥。而蘇聯又沒有決然的魄力,一戰而定乾坤,釜底抽薪,從而不斷在阿富汗方向消耗紅色帝國的精力。至於蘇聯士兵,他們以執行命令為天職,他們不需要評價戰爭的性質,不管是正義之師還是不義之戰。


而知而行


這事其實並不難理解,甚至可以說歷史上類似例子很多,說阿富汗全境被佔領其實不太合適,應該說佔領了阿富汗的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線,有點類似於抗日戰爭中的日本侵略軍,因為阿富汗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正規軍,跟蘇聯打大規模正面作戰,德國都不是對手,別說阿富汗了,所以歷史一再證明,弱國抵抗強國入侵的最好辦法就是游擊戰,比如埃塞俄比亞抵抗意大利,芬蘭抵抗蘇聯等。


阿富汗不過是又一次證明了這一點而已。 至於蘇聯為什麼傷亡這麼多人?首先是因為戰爭時間太長,為什麼戰爭時間太長,其實跟越南戰爭差不多,因為阿富汗背後有人,而且是讓蘇聯非常忌憚的國家。 咱們說一說與阿富汗戰爭類似的越南戰爭吧,在這場戰爭中,看似美國是倚強凌弱,但是越南可以得到蘇聯和我們的物質支持,而且擁有一塊絕對安全區,為了防止我們大規模參戰,美國空軍嚴令中越邊境是不得轟炸的,也就是說在中越邊境附近,越南甚至可以獲得一塊絕對安全區。

阿富汗戰爭也差不多,所謂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在阿富汗戰爭中,巴基斯坦、我們等都站在阿富汗一邊,提供了大量物質支持,美國甚至提供了當時非常先進的毒刺單兵防空導彈。捎帶說一下,阿富汗戰爭中美國委託我們大批量向阿富汗抵抗軍提供武器援助,阿富汗戰爭算是我們在國際軍火市場撈的第一桶金。



李三萬的三萬裡


蘇聯是當時的軍事強國,能用兩天的時間就能佔領阿富汗全境,作戰力十足,那為什麼會在阿富汗戰爭中出現41萬人的傷亡呢?其實在這裡的41萬傷亡人數是不準確的,因為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一共才投入了60多萬的兵力,但即使人數上出現錯誤,蘇聯戰爭中的傷亡人數也是很多的。

1979年蘇聯佔領阿富汗、1989年蘇聯撤軍,蘇聯一共佔領了阿富汗十年,這十年之中蘇軍一直面對著捉摸不定的阿富汗民兵,再有激戰中消耗了大量國立並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在這十年的時間裡,蘇聯也是一路損兵折將、大傷元氣,具體原因如下:

首先,與阿富汗的地形特點有關:阿富汗地區溝壑縱橫、以丘陵為主、道路崎嶇不平。雖然蘇聯有先進的武器裝備,但是很多都發揮不了作用,大型的作戰武器都不能順利到達戰場,所以只能進行遊擊戰,這與蘇聯一貫的作戰方式格格不入,而阿富汗屬於本土作戰,對於游擊戰的作戰方式已經掌握到精髓,所以阿富汗在游擊戰上一直處於優勢。

其次,最重要的是阿富汗身後有美國支持,蘇聯和阿富汗作戰,其實就是蘇聯和整個西方國家作戰。美國為阿富汗提供了足夠先進的武器裝備,衝鋒槍、反坦克炮等等作戰武器應有盡有。

然後,蘇聯在這是十年的拉鋸戰中,後勤保障十分差。大量的人員傷亡之中,有很多死於並不是戰鬥死亡,而是死於疾病等原因。由於地形不便,蔬菜糧食供應不及時,食物等都會在腐爛後繼續食用,進而造成大面積的疾病問題。一方面導致士兵死亡,另一方面由於疾病蔓延,軍隊戰鬥力不足人心渙散,在作戰中處於劣勢。最後,蘇聯高層意見不同,戰略指揮錯誤不斷高層一直不能理性正確的看待這場關乎帝國生命的戰爭。

所以,蘇聯的傷亡人數過多是與蘇聯本身和阿富汗雙重因素導致的。


利刃軍事




蘇聯解決掉阿富汗通過政變上臺的反蘇阿明政權只出動了5000餘人,以點穴式的特種作戰形式空降5000餘兵力到喀布爾,佔領阿富汗首都政府機關並打死反蘇的政變領導人阿明。

奪取了阿富汗首腦機關後,在蘇聯大兵壓境的軍事威脅下,阿富汗軍隊幾乎沒有抵抗而投降。蘇聯扶持了傀儡政權統治阿富汗,可以說,蘇聯入侵阿富汗既輕鬆又經典,可以作為戰爭教科書。



但是佔領容易治理難,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不輕鬆了。阿富汗政府投了降,但是人民並沒有投降,最重要的是蘇聯的阿富汗行動是一個非正義的擴張行動,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聲討和反對。阿富汗被蘇聯拿下後,阿富汗人民立即揭竿而起,成立了形形色色的各種武裝組織,在阿富汗全境反抗蘇聯的統治,並得到了巴基斯坦等鄰國的全面支持。


美國李根政府派出情報人員作為總統特使到阿富汗支持各武裝組織的抵抗運動,給予了經濟、武器上的支持。特別是單兵防空導彈、火箭筒等殺傷力打且便攜的武器。給蘇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基地組織、塔利班等後來影響了阿富汗甚至世界局勢的武裝組織就是在那個時候美國的支持下壯大起來的。所以蘇聯不是在跟阿富汗游擊隊作戰,而是跟世界上經濟、軍事都很發達的多國代理人在作戰。



在阿富汗複雜的地形、彪悍的民風、以及源源不斷的經濟、武器支持下,蘇聯在付出了慘重代價下輸掉了阿富汗戰爭。


謝金澎


1988年5月25日,蘇軍總政治部主任利濟切夫宣佈:在阿富汗戰爭中,蘇軍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當然,根據蘇聯宣傳慣例,這個數字是被大大縮水的,戰後僅陸續曝光的,在阿富汗的蘇軍逃兵就不止300人,不過,要說蘇軍在阿富汗死傷41萬人,這幾乎也是不可能的。

蘇軍在佔領阿富汗後,其面對的主要對手是反蘇游擊隊,這些游擊隊有美國、巴基斯坦、海灣國家和某國支持,雙方圍繞主要交通線不斷展開爭奪,阿富汗作為一個沒有鐵路的內陸國家,駐阿蘇軍除了人員補充主要通過空運外,大部分的物資補充都要通過幾條戰略公路,從蘇聯用汽車運來,耗費極高,也因此,在整個阿富汗戰爭期間,蘇軍最多隻有10萬人同時駐紮在阿富汗,這跟越戰美軍動輒在南越駐軍幾十萬沒得比。

事實上,不管是在戰役還是戰鬥中,蘇軍獲得了大部分勝利,擁有更好的武器、戰術素質和指揮體制,但阿富汗戰爭是一場典型的消耗戰,反蘇游擊隊以及其支持者的主要目的,不是在戰場上擊敗蘇軍,而是不斷造成其損耗,在無法承受的時候主動撤離阿富汗,事實證明,這一點也成功做到了。在阿富汗,游擊隊的損失遠遠超過蘇軍,游擊戰雖然不能獲得戰略上的勝利,這裡指的是徹底擊敗對手,但卻能給對手造成巨大損失。

此外,在阿富汗,蘇軍的傷亡減員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非戰鬥損失,在落後的阿富汗,蘇軍的一切物資包括食物,都需要從蘇聯供應,而蘇軍對衛生勤務工作嚴重忽視,營地內廚房跟廁所距離很近,炊事員工作前不進行必備的洗手等步驟,導致蘇軍營地中瘧疾等疾病十分嚴重,而蘇聯生產的各類藥物質量低劣,在戰鬥中,蘇軍繳獲游擊隊隨身攜帶的西方醫藥製品,根本不會上繳而是自己留下,以備萬一的時候保命。

在阿富汗,蘇軍遇到了很多問題,除了裝備和指揮外,還包括後勤衛生甚至飲食,這些問題造成蘇軍巨大的戰鬥和非戰鬥減員,在戰爭後期,蘇軍已經開始接受教訓並作出改進,但可惜晚了,蘇聯解體了。隨後的俄軍也是在兩次車臣戰爭巨大傷亡後,才重新重視這些問題,而這原本可以在阿富汗戰爭結束後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