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浙江高考选物理考生不到3成,且“弃物理”趋势一直蔓延,你怎么看?

心大压烂肺


如今,被人们称为“3+3”的新高考方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3门选考科目,考生可以从其他7门中再任选三门。可是,自从新高考改革后,在高考中选择物理的人就越来越少,少至不到高考人数的3成。且这样的趋势一直蔓延,该如何看?



1、物理难。

不难想象,大家弃选物理的原因都是因为物理真的太难了。回忆高中时候,物理真的是班里很多同学最头疼的一门科目了,物理不仅难学,还难懂。物理真的像个恶魔一样,困扰着很多同学,尤其是女生,这点,我深有感触!



2、高考是优胜劣汰的模式。

众所周知,高考是从总分成绩里挑出总分更高的学生录取,这也就代表着,高考考的六门中,不能有一门拖腿科目。喜欢物理的人肯定有很多,但是有信心能把物理考好的人肯定不多。所以,高考的时候很多人肯定还是要选择更有信心一点的科目。



综上所述,“弃物理”趋势确实是不可逃避的现实,但这样的趋势多少也有巧合在其中。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更多问题欢迎关注交流,成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许悠然


我在改革之前就作为理科生结束了高考,所以也只能做一个看客了。新高考的改革真的是很有意思呢,就是可惜英语还在必选里面。我一直觉得物理的重要性远高于英语,换个位置就好了。

现在的情况是在7选3之前,还要经过一番心理战术,使得自己可以赢在起跑线上。喜欢物理的考生绝对不少,但是选择物理的考生一定不会多。原因很简单,高考是应试教育,是要用分数说话的。而考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在同等的精力上获得更高的分数,就必须要选择低难度的学科才是最优解。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在7选3的基础上,加上了赋分制的设定,以此来打消不同学科之间的难度系数差距。打个比方,同精力情况下,你物理考80,单科排名1%,化学考85,单科排名3%。那么在之前,选考物理就是80分,选考化学就是85分。赋分制实行之后,选考物理,因为排名前1%,而被赋分100,选考化学,因为排名前3%,被赋分97。

这个赋分的等级制度粗一看上去是解决了问题。但又出现了新问题。即物理的难度使得选考的人大多数都是有点水平,期望在这一科目上获得高分的人,这样就导致了平均水平过高,打个比方,你考物理能考80,很厉害了,但是由于赋分制,来考物理的都是很厉害的人,结果,你只能排在末尾,最后赋分只能有40-50分。气不气?

当然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为了保证报考物理的人数不会过低,又出现了一个最低保障人数的设定。打个比方,设定该地物理最低保障人数为10000人,如果说该地只有100人报考了物理的话,那么恭喜你,不管你考多少分,只要是过了之间的合格考试,能来参加等级考试的,你就会直接被赋予100分。因为最低保障人数的存在,你已经在前1%了。刺不刺激?你会怎么选,你猜别人会不会选?


简族


新高考改革试点出现的问题,再次表明,高考改革的核心,不是科目改革,而必须聚焦录取制度改革。离开录取制度改革,推进科目改革、考试改革,意义不大,反而会造成新的折腾。

“弃物理”只是新高考改革选科问题之一。新的应试倾向,才是更严重的问题。在新的应试倾向下,学校的教育秩序被打乱,语数外之外的其他学科重要程度都下降,学生选科失衡。而导致新的应试倾向的根本原因,是继续实行总分录取模式。不突破这一录取模式,不管怎么进行高考改革,都难以扭转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而且会诱发其他问题。

新高考改革本来的目标是扩大学生的考试选择权(外语科目考两次)、科目选择权(文理不分科,6选3或7选3)、课程选择权(选课走班)、学校选择权(取消高考录取批次,实行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专业选择权(大学不再分文理录取,各专业提出选科目要求,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或专业组志愿)。但是,这些选择权,在现实中都存在被功利对待的问题。弃考物理是其中之一。具体原因有三。

一是高考录取,还主要是按3+3总分录取,因此,考生选考、选科的出发点,均是获得更高的分数、等级。很难从自身兴趣出发选择(基础教育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二是选考等级赋分设计不合理,没有考虑不同学科的难度和选考学生的实力差异,也一厢情愿认为等级赋分可淡化每分必究(一个等级折合的高考分数一样)。由于高分段学生选物理的多,因此,中低分段学生担心不能得到高等级优势而不选物理,而由于中低分段学生不选物理,高分学生也担心选物理的学生少难以获得高等级而弃考物理(每门科目获得某一等级的学生比例是一样的)。另外,每一个等级相差三分,也令考生和家长更焦虑——原始分只低一分,等级就低一等,折合为高考分数少三分。

三是大学没有对专业选科要求进行科学论证,有的大学为扩大报考生源,对理工科专业也提出科目不限。虽然选物理科目在新高考中拥有报考大学专业的优势,但是不选物理科目,也影响不大,因为只提必选一门物理的专业很少。

因此,高考改革要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就必须推进招考分离的改革,打破总分录取模式。这是我国教育进入新时代,必须做出的选择。

而目前,应该对3+3方案,进行优化。具体优化建议如下:

1、选考次数和时间要合理设计,所有选考科目只考一次,考试时间不能安排在高二之前,应安排在高三下学期。防止功利选考冲击高中教学秩序。

2、3门选考的等级分分值,应该为100分,上海和浙江3门选考的分值,包含合格分(40分),令选考等级考的重要程度降低,更多学校和学生重视语数外三门科目。长此以往,对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3、3门选考的等级赋分,不应再一个等级相差三分,要结合学生原始分所对应百分位连续赋分。山东颁布的新高考选考科目赋分方案,已经将等级考分值设定为100分,而且按正态分布,将考生分为8个区间,3%为A,对应分值为91到100分。

4、对经论证认为重要的选考科目,如物理、历史提高A+,A等级赋分比例。比如其他科A+为5%,物理和历史科目A+可为7%。在学生选择前公布方案,由学生选择。

5、大学专业选科必须科学论证。最近,针对浙江和上海试点出现的问题,教育部公布了高校专业选科要求指引,与之前的选科要求相比,增加了必须考一门物理的专业,以及高校可提出两门必选、三门必选,而非目前的两门满足一门即可,或三门满足一门即可。从具体投档、录取看,真正提出两门必选或三门必选的将很少。按照教育部的指引,还难以彻底解决弃考物理问题,各地在推进新高考改革时,可能会采取浙江和上海“打补丁”方式,设置最低保障人数基数(浙江为6.5万,上海为1.5万)。

我的建议是,大学专业选科不必那么复杂,教育部只需确定基本原则即可,可以要求高校的选科要求只有三类:一门历史,一门物理,再就是科目不限。这样,大部分学生会要么选择一门物理,要么选择一门历史,再和其他科目搭配。


熊丙奇看教育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1.难

那当然是好多学生觉得自己物理学得不够好呗。我周边有太多人,回忆高中,什么英语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都不觉得难,唯独物理,真是要了命了。

这个公式怎么背的住?!

这个滑坡上的小车,还用滑轮吊着,小车下面轮子还缓慢下滑了,到底怎么做受力分析嘛?!

这个光束到底从空气射到水里,到底是向下折还是向上折?!

哈哈,物理就像一个梦魇一样,困扰着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不过呢,讲真哦,物理你真的是听进去了的话,是高中科目里最简单,最容易拿到高分,且和别人拉开差距的科目啊。

没有数学对你的仔细和细心的要求,没有化学复杂的化合价以及手性对称?!(excuse me?!)

没有语文那种同一个黑夜表达了作者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含义的内涵,也没有了英语那么多的词汇和范文。

天了噜,真的是最简单的。

2.避开大军

当然,很多人还有这样的考量,那就是避开大军。

大家都觉得,如果别人都选物理的话,我选化学或者历史,是不是占优一些呢?

只不过,这样的策略,不是你一个人想得到。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于是,赶巧儿了,造成了物理考生锐减的现象。

所以,这是个趋势,但多少也有巧合在其中。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希望您可以给我点个赞!花不了多少流量哒!相信我!嘿嘿嘿!


不哈韩的小韩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主要是这个政策的问题!

虽然理论上,物理和其他科目一样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门课程!但是理工农医类专业没有一个不需要深厚的物理基础!任由学生功利化的选取!其后果是中国在科技上刚开始有较大的起色也会马上急转直下!

高考作为一个全中国最重要的考试!其制度改革理应征求各方面意见,甚至立法由人大来决定!现在由一些不懂大学教育的专家以减负的名义进行随意改革!是很不负责任的!

可以说只要是开展高等教育的国家,想上好学校就得加倍努力,没有既不需要努力,又能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好事儿!


地震博士


我是一名高中物理老师,我所在的区域今年也会进入新高考。下学期正好上高一,所以我也马上要加入新高考的大军中。就我个人的观点,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新高考是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

“弃物理”现象的原因:


新高考“3+3”

一、学生和家长们的急功近利

物理难,这是一个公认的结论。物理考察的是思维,对同学们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对数学运算也较高定的要求。物理虽然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但依然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和物理比起来,别的学科更容易拿分。面对如此残酷的高考竞争,家长和学生都会选择“避开物理”。

课改导致的物理教育缺失


二、等级制度和赋分制捣鬼

物理总共分为11个等级,最高70分最低40分。也就是说,就算高中从来不学物理,都可以得40分,就算物理考满分,总共才70分。也就是说,一个物理顶尖高手和一个完全不会物理的菜鸟的差距最多才30分,与语数外三科比起来,相当“不划算”!这样会导致同学们越来越不重视物理。

等级划分和赋分制


与物理比起来,其他科目更简单,花费较少时间就可以有一个不错的成绩。为了追求分数,大家会选择更容易的其他学科,以及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数外三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选择物理的学生越来越少。

“物理叛逃”带来的弊端

一、扰乱高校的招生秩序

高校96%的专业都需要学习物理,但高中选择物理的学生却只有30%。以至于,很多高校招到的学生物理基础知识都偏差,甚至出现大学课堂还在上还在讲高中物理知识的情况。更有一些高校还出现招不到生的情况。


二、出现大面积物理老师“无书可教”现象

越来越少的学生选择物理,导致物理老师过剩。很多物理老师选择教其他学科,比如政治、历史;甚至有些物理老师转业卖保险(我有大学同学已经在卖了)。


三、对中国“科技梦”有不小冲击

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的技术、科技还远远不够强大,大到军事、科研、航天,小到我们使用的电子产品等都需要物理技术作为支撑。大面积的“物理叛逃”,会导致物理人才断层,工业发展后续乏力,这对高速发展的中国是致命的。




所以,截至目前,我认为新高考是不完善的。我们确实需要更合理、更科学的高考制度,但是要切合当下中国的教育状况,切合家长们的急功近利。不要一口气把步子迈的太大,高考改革还需细水长流,任重而道远。


并非权威解答,欢迎批评指正。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格物致理,知行合一。我是刘飞老师,与你一起探索物理的奥秘,体验学习的乐趣。


刘飞老师


你以为“弃物理”只是物理本身难?那你太天真了。

想要知道为什么会成为出现这样的现象,不得不了解下当下的“3+3”高考制度。“大三门”语数外,每门150分满分;“小三门”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六门中选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其中“小三门”奥妙无穷多,先是需要合格考40分打底,然后是等级考从A+到E,11个等级,满分30分。这就是个王者荣耀的排位赛啊,而且掉级悔终生!

了解了基础之后,咱们来说说这次的“弃物理”事件。物理真的像谣言说的那么容易舍弃吗?你们是真不知道那些舍弃物理的人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在上海高校的招生中,选物理可报考所有专业占比达到99.92%,谁不想多些选择。但是等级考!等级考!

在上海18600考试中5%的人获得A+——也就是900人,600人华二和上中,剩下还三四所实力不差的学校也来瓜分了一些,剩下2.2%是其他学校。感觉能到30%的报考率已经很不错了。不选肯定不用想清华北大,选了可能连1本都没了。

“3+3”比以前的情况更加胶着,真心是七分靠打拼3分考运气,能不能上个好大学,还得拼人品。

“物理”就不劳各位大人担忧啦~想上好大学的,物理一定是不放手的。


乐乐课堂


本人为浙江18届考生,现在是大连理工大学大一新生,下面是我的一些浅陋之见,各位大佬见笑了。首先,我认为物理还是要学的,除非你真的不想学,以后选择专业也会受限制;其次,我认为浙江省的选考非常不合理,高一在拼命赶进度,高二学考考完还要抓选考,高三第一次选考考完,考不好还要再来一遍,这也间接导致了高中学习的重心偏向选考科目,学习语文数学的时间实在太少,我有几个270分选考的同学今年没上一段线,主课才是王道;最后,也要考虑好三门课的搭配,像我选了物化史,还有隔壁班的物生地和物政生,没有点勇气和毅力都是学不好的,我们这届选技术的优势很大,不知道后届会怎么样。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感悟,纯手打,谢谢了。


tbbhh


我是高中教师,我来回答一下我的看法,首先为什么弃考物理!!第一物理难学是第一原因,毕竟真正能坚持学的不多,能学好的更少,因为一门物理导致其他学科没时间学,得不偿失。有人说学物理可以报的专业多,问题是大部分普通学生说我回避一下总可以吧,其他的组合也是可以报99%的专业!有人说不选物理物理重点大学没法上,这里面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能考上重点的有多少,那些能考重点高校重点专业的不用说都是精英,他肯定愿意学物理。大部分普通学生都上的普通高校,对于物理没那么大要求,所以选择相对好学的是正确选择!这个问题是机制和现实导致的,不是学生问题


哈哈大笑我爱你


浙江高考赋分制很不合理。已经打了补丁,但是依然于事无补。

1.选考人数少的科目吃亏。

选考科目人数越多,得高分越容易,反之越难。排名前1%得满分,如果有20万人选考,那么有2000人得满分。如果只有1万人选考,那只有前100名得满分。

选考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更加剧了这种不公平。比如20万人选考的科目在两次考试中将产生接近4000名满分,而1万人选考的科目只会有200个满分。

2.逻辑性强的科目,会吃亏。

因为有两次考试机会。每次考试的前1%都得满分。逻辑性强的科目,两次考试前1%的重合度较大,而逻辑性相对弱的科目,则随机性较大,也就是最后的结果是逻辑性强的学科,得高分的少,而逻辑性较弱的学科得高分的多。

3.知识点多,难于理解的科目吃亏。

因为有必考科目的存在,选一门容易理解的科目,这样能节约大量的精力和脑细胞,用于学习语文数学英语。无形中就占了便宜。

结论:生物班和地理班人数越来越多。物理被抛弃。

浙江省已经出台补丁,就是选考人数少于6.5万,仍按6.5万人赋分。就是保证至少有650人得满分。

这个补丁不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