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化发展现状

自爱信在华成立合资公司并大规模扩产、加特可亦传出将与自主品牌车企合资的消息后,国内自动变速器产业界人士再也坐不住了。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解读|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现状

变速器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三高”产品,是汽车关键的核心零部件。目前的汽车变速器,按操纵方式分类,可以划分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两大类。自动变速器又可细分为电控机械式变速器(AM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无级变速器(CVT)和液力自动变速器(AT)。

长期以来,我国变速器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滞后,尤其是自动变速器,长期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难以填补的一项空白,国内汽车企业只得依靠进口。

解读|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化发展现状

变速器分类

据了解,国内汽车自动变速器市场规模在2015年首次超过1000万台,在2017年超过1300万台。当前,在国内乘用车变速器市场上,自动变速器占有率在55%左右;在美国和日本乘用车变速器市场上,自动变速器占有率超过90%。因此,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国内自主自动变速器在国内汽车自动变速器市场上的占有率从2014年不足1%至2015年3%至2016年7%至2017年10%以上,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市场规模较小。在国产自动档乘用车中,80%左右搭载的是进口自动变速器,而剩下的 20%也主要来自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我国变速器生产企业对自动变速器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但是大部分都停留在研究和样机阶段,没有实现产业化。

国内自动变速器企业区域分布相对集中,生产工厂的区位选择以客户分布为依据。我国在东北、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华中、西南等六大地区形成汽车产业集群,因此,国内自动变速器企业主要分布华东、华南、华北和中南地区,山东、广东、江西等地的企业产能规模较大。

目前国内独立的第三方自动变速器企业屈指可数,万里扬、盛瑞传动等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在地理位置上,万里扬处于长三角汽车产业群,区域内自动变速器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但外资品牌垄断效应不太明显,为培育国内独立的第三方自动变速器企业提供良机。盛瑞传动靠近京津地区,区域内大众变速器、现代派沃泰等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内资品牌发展相对较困难。

解读|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化发展现状

二、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存在的问题

自主变速器之痛,是技术之痛,是企业之痛,也是品牌之痛,产业之痛,更是创新之痛。目前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主要面临以下四个问题:

1、成本和质量的恶性循环

自主自动变速器市场表现欠佳,简而言之就是成本和质量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所致。自主企业的自动变速器销量一般都不大,难以有效控制成本。销量少、成本高,导致自主自动变速器企业利润低甚至亏本,连锁反应就是他们在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方面投入不足,缺乏在市场验证基础上的再提高。“鸡生蛋、蛋生鸡”,这样的恶性循环催生了自主自动变速器产品的成本和质量难题。

随着自主企业突破技术难关,外资自动变速器企业凭借早已收回投资和规模生产的优势,开始大幅降低产品售价,直接打压我国自动变速器产业。

据了解,2013年前,外资AT企业只给自主整车企业供应技术落后的高价4AT,单台成本达1.5万元,匹配一款车型的费用约1亿元。现在,外资企业6AT价格降至1万元左右,匹配标定费用不超过1000万元。如果自主自动变速器技术难关没有被突破,那外资企业仍会供给自主整车企业价格奇高的落后产品。

2、研发难度大且周期长

自动变速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械配件,从换挡逻辑到齿轮的契合度,不仅会影响操控感,还会影响整车质量,所以自动变速器的研发周期变得非常长。自动变速器的技术专利一直掌控在国外的一些大品牌手里,如爱信、采埃孚、博格华纳等。而中国品牌若想避开这些技术专利,研发出新的技术,就目前这仅有的几十年的发展经历而言,还有一定的专业技术难度需要去攻克。而且在技术的突破上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要在自动变速器上增加一个档位,那就意味着必须重新开发全套软硬件,即使已经开发出来了,但由于过长的研发周期,导致失去竞争力。

3、行业人才紧缺

实际上,国内自动变速器行业紧缺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才。当前,在我国自动变速器行业,35~45岁年龄段能安安心心做十年技术工作的人几乎找不到;做了五六年技术工作的人往往变身部长、副院长或院长之类的管理者。自主自动变速器企业拥有七八年技术工作经验的人,被合资企业吸引过去,这样的可能性很高,是一个相当严峻的挑战。人才的紧缺,意味着竞争力的不足,也难怪自主自动变速器产业整体竞争力总是难以大幅提升。

4、产业链上下游支持乏力

产业链上下游对自主自动变速器产业化支持乏力。

首先,产业链下游的自主整车企业对国内自动变速器产业化缺少支持。与成熟的国际大品牌自动变速器相比,自主产品难免显得稚嫩。出于对市场表现的考量,整车企业当然倾向于让跨国公司配套。缺少整车企业支持的自主自动变速器产业化必然步履维艰。

其次,产业链上游缺失自主关键零部件,也制约着国内自动变速器产业的发展。国内自动变速器一些关键件,比如电磁阀、摩擦片等是进口的。国内即使有同类产品,也达不到基本质量要求。产业链不成熟是很大的障碍,制约自动变速器产业发展。

解读|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化发展现状

三、自主品牌产业化进展动态

目前,自主品牌零部件供应商艰苦奋战,突破了汽车自动变速器总成技术难关,正艰难地行进在产业化之路上。

1、自主整车企业带动作用大

近年来,自主品牌车企自动挡整车总体销量每年以10%的幅度快速增长。这为自主自动变速器提供了产业化空间。而供应商取得的进步,正是源于自主整车企业的带动。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国际化人才团队,用三年半时间,突破了DCT总成技术难关。该产品投放市场一年多来,配装长城WEY汽车,累计创造了销售40万台的市场业绩。当前,长城正进一步优化开发第二代DCT和满足新能源汽车需求的高效动力总成。

▶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里扬”)以CVT、AT技术路线为自动变速器发展方向,在成功开发CVT25和6AT的同时,同步开发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产品。万里扬CVT和AT现有自主整车企业吉利和奇瑞等战略客户。当前,已有3家自主整车企业的10多款车型配装万里扬CVT19销往市场,4家自主整车企业的10多款车型配装万里扬CVT25正在紧张的耐久试验和夏季标定准备中,还有3家自主整车企业的6款车型正与万里扬CVT25进行技术对接。正是因为拥有自主整车企业吉利和奇瑞等战略客户,万里扬才有了加快自动变速器产业化进度的底气。

▶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瑞”)8AT客户为陆风、一汽、汉腾、金杯、宝骏、北汽银翔、力帆、奇瑞和野马等企业,全是自主品牌车企。其中,盛瑞8AT已量产配套4家自主整车企业的9款车型,累计产销18万台。在自主整车企业带动下,盛瑞自动变速器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8挡自动变速器(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四驱)、8挡自动变速器(启停)、8挡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6挡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13挡自动变速器(前驱)六大产品系列。据悉,盛瑞已形成25万台8AT年产能,正在建设30万台8AT年产能,拟建设50万台8AT年产能。

解读|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化发展现状

2、关键零部件企业给力

关键零部件技术和产品质量能否满足要求,直接关系到自动变速器产业化的成败。

近年来,DCT市场迅猛发展。一家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显示:2025年,国内DCT市场需求量将达280万台,其中大部分是湿式DCT。湿式双离合器是湿式DCT的关键零部件。其开发难点是技术门槛高、资源少、投资大。

▶ 珠海华粤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强大的开发与试验能力、先进测试设备以及解决NVH和分离系统问题的能力,开发出湿式双离合器,形成了40万套的产能。据悉,其湿式双离合器扭矩范围为150~450N•m,具有低噪声、可靠耐用、轻量化、成本低、镶嵌式结构+弧形弹簧等特点。

对于混动汽车来说,无论AT、CVT抑或DCT,弹簧盘用量都不会减少。对于插混汽车来说,无论电机与自动变速器采用并联还是串联技术路线,弹簧盘应用还会保持。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除低成本的A00、A0、A级车型采用电动机直接驱动外,中高端车型已开始采用两挡或3挡自动变速器,以提高电动机特性与电池综合利用率,弹簧盘也会有所应用。

▶ 无锡凯伦纳弹簧有限公司从国内科研院所、企业等招聘动力传动、工艺、工装、冲压设备、机床和电气等专业人才组成专业团队,从2017年开始,为盛瑞、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容大、邦奇等自主自动变速器企业开发弹簧盘。目前,部分客户样件正在试验。其中,吉利AT试验完成,已进入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阶段。

解读|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化发展现状

3、装备制造企业不甘示弱

汽车自动变速器及其关键零部件制造对设备的要求很高。没有合格的制造设备,难以实现产业化。在自主自动变速器产业化洪流中,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也不示弱。

▶ 武汉华工激光智能装备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出齿轮全工序全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竞争对手是国外顶级的阿诺德、法孚等厂家。背靠华中科技大学的武汉华工是中国激光发源地,拥有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丰富的技术资源,具备从激光元器件至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能力,有系统、完整的汽车自动变速器齿轮激光焊接专家数据库,有着高效的售后服务团队。

其AUTOGEAR(奥凯)全自动齿轮激光焊接生产线性能不低于国际上同类任何先进生产线,价格却只有竞争对手的一半,技术成熟,先进可靠,实际产能高于发达国家同行10%~20%。AUTOGEAR可以多品种混线自动生产,自动识别零件,现场管理更为方便高效。此外,他们的焊接工艺能够实现分段焊、跳焊及360°连续焊接,亦可实现硬焊(热后焊)和软焊(热前焊),对齿轮内孔及外齿焊接飞溅有严格防护措施,全过程监控焊接质量,焊后在线自动清除焊渣,极大地提高了成品率。

素材来源:中国汽车报、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报告网及网络,由头条号作者“苏州智能制造”整理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