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學霸大調查:多數就讀普通中小學,5大現象顛覆你的認知

高考学霸大调查:多数就读普通中小学,5大现象颠覆你的认知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

學霸為什麼會成為學霸?

是天賦異稟還是後天養成?

學霸的家庭有什麼特別之處?

他們的父母做對了什麼?

最近,有新聞網站對2018全年國各地的高考學霸做了問卷調查,其中不僅涉及學霸們的學習和生活,還包含他們的家庭教育方面。

據團團瞭解,這已經是這個新聞網站第四年做高考學霸的調查了,這些調查結果或許能回答家長的疑問,也讓我們能窺探“學霸”都有哪些共性?

多數就讀普通中小學, “贏在起跑線”可能錯了

與很多父母擔心孩子沒有“贏在起跑線”“勝在每一步”不同,大部分受訪“學霸”在義務教育階段並未沒有比其他同齡人有更高的起點。調查中,“學霸”們81.48%上的是普通幼兒園,66.66%上的是普通小學,44.45%上的是普通初中。

高考学霸大调查:多数就读普通中小学,5大现象颠覆你的认知

至於高中階段,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或國家級示範高中仍然是學霸的“主產地”,接近一半受訪考生來自這類學校,僅有14.81%就讀於普通公辦中學。

學霸天生愛學習? 父母往往也是高學歷

擁有高學歷父母的孩子通常在學校成績優秀,這顛覆了“寒門出貴子”、“窮人的孩子早擔家”這類刻板印象。不僅如此,這個現象在近幾年的調查中愈發明顯,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這個說法:

高考学霸大调查:多数就读普通中小学,5大现象颠覆你的认知

2018年的調查中有超過16.67%的“學霸”父母為碩士以上學歷,2017年這個數據還是11.25%,2016年是8.33%。2018年,父母學歷為本科學歷的比例是43%。

大部分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要求孩子努力學習。然而,如果父母本身不擅長學習,“乾癟癟”地告訴孩子要努力學習、考好大學外,往往適得其反。

擁有較高學歷的父母更懂得教育的方法,並且,他們自己在長期的受教育階段形成的良好的學習,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比如一個愛閱讀的媽媽會讓書成為孩子的玩伴,一個精通數理化的老爸更能幫孩子解答一些日常現象的科學原理。

雲南文科學霸陳曦(化名)從小就受到了家庭文化的耳濡目染。她說:“小時候我媽媽就會給我講哈佛教子枕邊書裡的故事,和我說,長大後一定要去考哈佛,平時還會給我買各種各樣的碟片在家裡放。”此外,陳曦的爸媽還特別喜歡閱讀,這使得陳曦也很喜歡安靜地看書,“家裡所有人都在看書會特別有氛圍”。

“我們家人從來不說髒話。我和爸媽比較關注國家大事、輿論熱點,有時會爭吵但還是很和氣。”來自教師家庭的李梓韜,在父母學歷和職業對自己的影響方面感觸頗深。他說,父親在電子技術方面“很厲害”,曾獲得過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平時父親也會和他經常普及這方面的知識。

學霸父母從哪兒來? 教師和公務員佔比最高

在學霸父母們的職業調查中,教師和公務員職業並列佔比最高。不只是今年,多年調查顯示高考學霸考生中,父親職業為公務員的佔比偏高,而母親職業為教師的佔比偏高。

高考学霸大调查:多数就读普通中小学,5大现象颠覆你的认知

來自天津的文科考生彭雨心(化名)就來自“雙公務員”家庭,在她看來,父母工作規律,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她。

同樣來自“雙公務員”家庭的廣西文科考生周君柔,在今年高考中考了676分的好成績。她認為,父母在學習上對她最大的幫助就是陪伴和安慰。“我平時在學校住校,只有每週六放假,但每次放假我爸媽都會帶我出去看電影、逛街,讓我放鬆一下。”

天津理科考生周言則來自一個“高學歷+雙教師”的家庭,“我爸爸是南開大學的化學教授,媽媽是中學的化學老師。”周言父親的學歷是博士,而母親的學歷為碩士。

周言說,儘管父母平時對她的學習幾乎不過問,但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我覺得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父母的工作經常涉及一些實驗,每次面對學術研究他們都非常嚴謹,這也慢慢影響了我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

都身為教師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也更有一套方法,“我覺得家庭氛圍很重要,我們家的氛圍就比較寬鬆,我和爸媽就像很密切的朋友,每天放學回來,我就會和他們分享當天不愉快或者很愉快的事情,這樣對於心態的調整非常好。”周言說,父母的教育很民主,這樣的家庭氛圍也使得她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接受調查的所有考生的母親都不是“全職媽媽”,這與2017年調查數據形成鮮明對比,2017年調查中“學霸”擁有“全職媽媽”的佔比為7.5%。

從上面這兩個數據,團團覺得,與其說父母的學歷和職業影響孩子的成長,不如說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很重要。無論學歷、職業如何,父母的言傳身教,循循善誘,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家庭教育。

學霸父母怎樣對學習 ?不過度關注

我爸媽對學習完全是放任,可以說是‘佛系父母’,學什麼內容、做什麼題、上什麼課外班統統不管,每次都是我追著告訴她成績,他們總說考第幾都行……”

來自天津的文科考生彭雨心(化名),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到了701分的成績,她坦言,高分的背後有父母的支持和幫助,但父母卻沒有給過她一點學習上的壓力,“我媽媽始終認為,孩子越大家長的作用就越小,小時候習慣養成了,大了就不用怎麼管了”。

這樣的家庭模式,在學霸考生的家庭中並不少見。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學霸考生與父母關係更趨向“朋友”,近四成父母對孩子成績“幾乎不關注”。

高考学霸大调查:多数就读普通中小学,5大现象颠覆你的认知

在“父母對自己學習的干預程度”一問中,有62%的考生選擇了“時常關心但不干涉”這一項,代表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基本處於關心卻不過度的狀況,更多靠考生的自覺性。

高考学霸大调查:多数就读普通中小学,5大现象颠覆你的认知

在“父母對於學習成績的期望”一題中,接受調查的考生僅有一名選擇了“父母很看重成績,對我成績要求高”,59%的受訪者選擇了“父母重視學習過程,不重視成績高低”,而“父母對於成績是放養型的,幾乎不關注”的選項則有37%的受訪者選擇。

遼寧文科考生史天樂也認為自己的父母很“佛系”。“從小到大他們從來不過問我學習的事情,更不用說成績了,每年成績單的簽字都是我代簽的。”史天樂覺得父母比較關注自己的成長過程,對於結果往往很“佛系”。

廣西理科考生曾楷徽說,平時在學校日程安排得很滿,唯一能玩遊戲的機會就是週日下午。“所以每次週日下午在家玩遊戲的時候,我爸媽也不阻攔我,他們也覺得我在學校很辛苦,只要平時學好了,偶爾放鬆一下對結果沒什麼影響。”

從對孩子的學習和成績的態度來看,這些學霸對父母們的評價用得最多的是“佛系”,不少考生都指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偏向於“放養”。

學霸父母怎樣對孩子? 談戀愛也OK

在“平時與父母溝通的程度”一項中,與父母關係很好,時常交流自己的想法,“溝通順暢”佔比高達93%。

高考学霸大调查:多数就读普通中小学,5大现象颠覆你的认知

值得一提的是,綜合四年的學霸考生調查,參與調查的100餘名考生中,無一人與父母出現“幾乎無溝通”的現象。

在學校與專業選擇上,有約八成考生沒有和父母產生分歧,認為“父母尊重自身的想法”;只有不到兩成考生和父母有過不同意見,但“協商後達成一致”。

與2016、2017年相比,前者佔比呈遞增趨勢,後者佔比則逐年遞減。數據也表明父母越來越懂得尊重孩子,與孩子間的分歧和矛盾逐漸減少。

高考学霸大调查:多数就读普通中小学,5大现象颠覆你的认知

在調節負面情緒的方式上,學霸考生們首選“自我調節”的方式(佔比約93%),除此以外,有超一半的考生都選擇了“找父母或老師開導”。

廣西文科考生周君柔表示,每逢大考自己都會主動將成績告訴父母,“尤其是考完,感覺自己沒考好的時候,會給我媽打電話,說我考砸了”。她覺得偶爾出現負面情緒、有壓力時跟父母發洩不是一味的依賴,而是彼此信任後的“有難同當”。

高考学霸大调查:多数就读普通中小学,5大现象颠覆你的认知

“我和父母的相處就像很密切的朋友一樣,父母的教育很民主,很尊重我的想法,支持我的興趣愛好,這樣的家庭氛圍也使得我在平時學習的時候比較獨立自主,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天津理科考生周言來自一個高知家庭,儘管父母學歷都很高,卻從來不會強迫她一定要聽父母的話,而是互相尊重,平等交流。

即使在頗具爭議的戀愛問題上,周言的父母也很寬容。“他們和我聊了一下,認為只要不影響正常的學習就可以,當然前提是對方真的適合自己。”周言說,自己在高中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段戀愛經歷,但並沒有影響學習,“就是可以有個人來跟你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算是學習上的一種動力吧”。

學霸考生們對父母的信任度普遍越來越高,也是父母充分尊重孩子,努力與孩子“交朋友”,平等交流的結果。當孩子遇到挫折或困難時,父母的傾聽和陪伴或許比給他講一大堆方法論更加有效。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通過連續幾年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到,學霸們的背後並沒有一群舉著鞭子的虎媽狼爸,而是擁有像朋友一樣值得信任的父母和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

可能有家長會說,無法決定自己的學歷和職業。但團長從“學霸”們的分享看到,真正能讓孩子受益的,是父母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和行動。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想讓孩子成長為什麼樣,自己就先努力成為那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