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的公摊面积早就应该取消了!

近日,题为《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这么坑的“公摊面积”到底怎么来的?》的文章在网络热传,将一个老话题重新打捞起来,激起了很多网友共鸣。

“不合理”的公摊面积早就应该取消了!

在房价高涨、调控不断加码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问:既然国际上基本都是按套内面积计算房价,为何我国计算房价、物业费等都要包括占比颇高的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至今已经存在十数年了,一直被诟病,却从未有改变。取消“公摊面积”会不会推高房价?职能部门治理房地产行业乱象之时,能否回应公众关于公摊面积问题的关切?

公摊面积是一种扭曲现象

公摊面积是对房地产市场的一种扭曲,但因过去十数年的房价始终上涨,抵消了消费者对于公摊面积的不满。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放缓,房价上涨预期转淡,以前被高速发展所掩盖的种种矛盾开始露头。公摊面积的重新审视,既有偶然,也有必然。特别是,房地产税的脚步越来越近,公摊面积意味着额外的费用,如果再加上已经存在的物业费、供暖费,消费者显然不想再当冤大头了。如果继续“沉默”,矛盾将越来越尖锐。可以说,公摊面积是个典型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大家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现有法律法规没有设定上限

从1998年进入商品房时代开始,由购房者分摊购买的共有建筑面积,就因不符国际惯例、现有法律法规没有设定上限等问题一直为人诟病。近年来,随着商品房价格攀升,部分开发商更利用普通购房者对公摊面积缺乏深入了解与测算能力,不断推高公摊面积和公摊系数,使之快速上涨并超过了30%。2010年,山东高密某楼盘推出后的公摊系数甚至超过52%,使购房者很受伤。

具体公摊面积怎么算,买房者基本属于逆来顺受的被告知地位。这么多年下来,人人都知道这是个坑,但无能为力,含着泪也要被坑。公摊面积之所以称为沉疴,在于改革它只对消费者有好处,对政府和企业,则没有积极性。

“不合理”的公摊面积早就应该取消了!

推高“房价”之谈是危言耸听

有人辩称,降低或取消公摊面积,可能会让开发商忽视公用设施部位建设、降低环境配套等公共公用设施质量,甚至进一步推高房价。但国外成熟的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中,如果开发商试图在压缩公摊面积后占购房者便宜,购房者肯定不会答应。为了生存和获利,开发商更理性的选择,是根据市场需要造出更好的房子。

至于降低或取消公摊面积会推高“房价”之谈,更是危言耸听。因为压缩公摊面积或改成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造成的价格上涨,本身只是一个数字问题,并不会真正提高购房者负担,相反会降低购房者的未来资金压力。

正如新华社所言,“公摊面积问题积弊已久,越涨越多的公摊面积,实质上已经侵占到百姓的利益,也损伤了市场经济的公平与公正”。

人们期待着相关职能部门在研究房产调控政策之时,能够正视公摊面积的问题,积极探索出更科学、合理的计价方式,切实保护百姓权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