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殼村的「鄉愁」——楊家嶺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紀實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牛穎穎)楊家嶺村位於韓城市桑樹坪鎮東南,龍門山腳下,上桑公路的起點,離鎮政府5公里,距市區24公里,老村地處黃河沿岸的龍門山上,緊鄰桑樹坪煤礦。現有4個村民小組,300戶1028人,耕地面積1750畝,林地面積9900畝,人均耕地面積1.67畝,村裡現有貧困戶3戶10人,2012年被評定為貧困村。

“明星村”到“空殼村”的隕落

因煤而興。村支部書記郭建國,站在老村的山頭望著遠方回憶,楊家嶺老村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在上世紀90年代可謂是熱火朝天的經濟“明星村”。村裡大大小小的煤礦、洗煤廠、矸石廠數十個,通村路晝夜燈火通明,運輸車輛往來不絕,村民也沾了煤炭的光,可以說“五家一個董事長,三戶一個總經理,家家都是萬元戶”。2010年,村黨支部被評為省級“一類示範村黨組織”,同年被渭南市評為“百強村”稱號。當時的楊家嶺村在韓城,甚至整個渭南的名氣都是響噹噹的。

因煤而敗。上世紀90年代初,百業待興,而無序粗放的資源開採,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讓村民們嚐到了苦果。整個村落煤塵漫天,形成了採煤塌陷區,很多村民房屋裂縫甚至倒塌。地下泉水斷流,無法保證生活用水,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直接影響到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

隨著煤炭資源枯竭和國家經濟轉型的影響,村周邊煤礦已全部關停,留給村民是傷痕累累的生存環境,在1990年前後,二、三、四組村民集中搬遷至胡嶺以上楊家嶺村莊。2000年,楊家嶺村民不得不告別故土,舉家搬遷,由嶺上老村搬遷至龍門鎮上峪口的新村。頻繁搬遷產生的費用,使楊家嶺村從以前的“明星村”摔落成名副其實的“空殼村”“貧困村”。經濟大環境發生變化後,很多村民無法抵禦風險,由富翁變為“負翁”,大多群眾再次陷入貧困。

艱難的集體經濟探索之路

楊家嶺“明星村”時代,都是以個體經營為主,村集體沒有收益積累。目前村民居住地離耕種地過遠,最遠距離超過5公里,農業生產半徑擴大,群眾耕種難度加大,造成大面積集體土地撂荒。

同樣是風風火火的陽山莊村、晨鐘村為什麼能持續發展起來呢?村領導班子通過不斷的學習、研究、討論後,一致認為,應該集中力量發展集體經濟。“大河漲水小河滿”,集體的凝聚力是強大的,抗風險和資源的使用效率都比單打獨鬥要強得多,發展集體經濟是楊家嶺村新的希望。

2013年12月底,村一組幹部郭建德帶動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整合1200畝撂荒土地、舊宅基地,成立綢子山核桃專業合作社,他先後自投600餘萬元,栽植核桃苗6萬餘棵。由於核桃樹根系發達,而楊家嶺的地下水層斷裂,在核桃幼苗時期,長勢很好,在掛果期水分補充不上,核桃樹的死亡率很高,樹越大、時間越長,死亡率越高,現在存活的核桃樹已不足一半,而改革的先行者郭建德,還沒有來得及見到改革成效於2016年逝世。

產權制度改革為村注入活力

2017年,楊家嶺村領導班子積極對接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組織開展改革工作,成為首批省級試點村之一。

成立組織。楊家嶺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於2017年9月29日,經過清產核資,擁有貨幣資金100.3萬元、固定資產1972萬(大部分是房屋及建築物),認定成員1050名,設置單一人口股,合作社機構完整、規章制度健全,開設唯一基本賬戶,賬務由桑樹坪鎮財務結算中心代管。

發展集體產業。有了前車之鑑,這次村幹部帶領群眾種植傳統作物——花椒,花椒有耐旱、根系淺、易成活的特性。2017年,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對老村舊莊基進行復墾,整合土地200餘畝。過去荒無人煙的黃土地,變成生機勃勃的花椒產業示範園,並爭取到省級示範點扶持資金50萬元。鄉親們欣喜地說:“這下楊家嶺人又有盼頭了!”

合力發揮內生動力

好的班子是脫貧攻堅、發展經濟的有力保證。今年是全市各村“兩委”換屆之年,楊家嶺率先在全鎮完成三委會換屆選舉工作,3月31日,完成村黨支部換屆選舉,選舉產生新一屆黨支部。5月13日,進行村委換屆正式選舉,選出新一屆村委班子,當天下午並對各組小組長進行推選。5月26日,對村監委會成員進行選舉。班子成立以後,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確定發展目標,達成共識,發展花椒產業是唯一的出路。

成立花椒託管公司,形成良好的管理機制。目前已吸收16名會管理、懂技術的花椒管理人員加入專業隊,形成良好的管理機制。通過聘請專家技術指導,外出參加培訓,購置先進農業機械設備等多種方式,提高業務人員的花椒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目前已對200餘畝花椒進行託管,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花椒託管公司,既解決了群眾居住地與承包地距離遠不便管理的問題,又為外出務工的村民安心就業創業提供了條件,為下一步土地流轉,壯大集體經濟打下堅實基礎。

發揮第一書記作用,爭資引項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由於今年上半年降雨量過少,花椒苗旱災嚴重,而新成立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差,經受不起像核桃產業那樣的打擊。如果失敗,不僅對經濟,對整個村成員的精氣神也將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第一書記冀根剛立即與市農業局溝通,希望得到市政府的幫扶。市農業局局長孫彥芳幾次深入楊家嶺花椒基地實地查看,對園區的佈局、規劃提出改進辦法,協助村裡爭取到集雨項目、節灌項目、花椒產業園區道路硬化項目。其中集雨項目包括在園區道路旁建設3個50立方米的鋼筋混凝土水池;滴水灌溉項目包括1000米的pvc主管道和10000米的支管道;道路硬化項目包括長1200米,寬3.5米,厚18公分的混凝土路面和路旁水渠硬化及綠化,硬化後道路既可作為生產通行,又可作為集雨場地。項目建成後將解決旱情來臨時200多畝農作物需水矛盾,生產環境有了大幅改善。

一縷鄉愁是凝聚群眾的源泉

八月的天氣,酷熱難耐。桑樹坪鎮楊家嶺村花椒示範基地節水灌溉項目、園區道路硬化項目如火如荼地進行。村黨支部組織黨員、群眾每月都到老村花椒示範基地開展“我參與,我奉獻”主題義務勞動。目的在於牢記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老幹部、老黨員郭蔲蘭感慨萬千:“20年前我們從這裡搬出,遠處的幾棵古槐樹、記憶中的一灣清水,留住了大家的鄉愁,這裡留下太多太多回憶。生產隊的集體勞動、包產到戶的個體經營、開發煤炭的火熱場景好像就在昨天……我們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大起大落。在過去的歲月裡,前輩們的艱辛創業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也正是在這環境中塑造了楊家嶺村民不屈不撓的創業精神。現在,老村莊開發成層層梯田,現代農業項目的推進,我們又看到楊家嶺村再次騰飛的希望,也圓了我們多年的思鄉夢。”

村黨支部書記郭建國同志說:“在我村‘三變’制度改革的關鍵階段,通過黨員義務勞動,要讓全體黨員幹部首先樹立三個意識,一是責任意識,每個黨員不能將自己混同於一般老百姓,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二是標杆意識,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員必須先走一步,為群眾做好示範表率,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三是大局意識,重在參與,參與了才能有大局意識,我們的隊伍才能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相信有黨員的示範引領,有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楊家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改革的示範點一定能取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