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时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意渐浓,一夜更比一夜凉

道教之音网站现诚聘编辑,欢迎垂询,一同传播道教正能量。

简历请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节气时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意渐浓,一夜更比一夜凉

这两天,终于有点秋高气爽的感觉了,太阳照在身上,柔和了起来,不再那么晒了。今日就是白露节气,早晚开始寒凉,大家注意保暖。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9月8日前后,当太阳移达黄经165度时,开始进入白露节气,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天高气爽、云淡风轻的天气。“白露”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天气渐渐转凉,早晚温差越来越大。俗话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又有谚语“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意指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


节气时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意渐浓,一夜更比一夜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白露三候(所谓三候,指节气,一候为五天,三候十五天为一个节气)分别为:

一候鸿雁来 | 鸿雁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即鸿雁在天气转凉后飞往南方过冬。

二候玄鸟归 | 玄鸟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即燕子是北方的鸟,秋季自南往北回归故地。

三候群鸟养羞 | 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即进入秋季,白鸟也开始储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节气时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意渐浓,一夜更比一夜凉

道医中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过后,穿衣服就不能赤膊露体。特别是病人、老人、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服,最好出门带一件外套。面料以纯丝、纯棉或混纺为好,防凉又止燥。还要注意腰腹部、膝关节保暖,不要“刻意”露出后背和肚脐。

由于“白露”后阴气上升阳气下降,因此衣物可以单薄些,薄而不露,适当“秋冻”。但“

秋冻”要因人而异,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年老体弱者,以及体质较弱者是不宜“秋冻”的。此外,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冠心病等人群也不宜“秋冻”,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

白露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随之袭来,这些都是典型的“秋燥”表现。白露时节燥邪袭肺,饮食应以健脾润燥为主。建议要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红萝卜等。另外,吃一些绿叶蔬菜补足维生素C也很有必要,如芥兰、菠菜、绿菜花等。在调节饮食上,应选择清淡、富含营养、少或无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生冷饮食,保证适量的新鲜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同时少吃黄鱼、带鱼、虾、蟹和肥肉,并戒烟戒酒。


节气时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意渐浓,一夜更比一夜凉

此外,居住的房屋要保持充足日照,窗子尽量打开多通风,让居室内外空气流通,以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新鲜;不要到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去。可以在卧室放一盆水或者打开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这对缓解秋燥有效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室内可放置一些绿叶花卉,既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睡觉时尽量关闭空调。这个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夜晚的温度适宜,最好是在自然温度下睡眠,防止空调风引起咳嗽。

从白露起,要注意补养肾气,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节气时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意渐浓,一夜更比一夜凉

从白露时节开始,秋天花草树木开始凋谢,人们易于悲伤。因此,白露过后,要尽可能地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免心情抑郁。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常笑还是一种健身运动,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笑一笑,十年少”,道家养生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保持情绪开朗。


节气时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意渐浓,一夜更比一夜凉

每逢白露节气,江苏太湖地区会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祀禹王活动。相传禹王是治水英雄大禹,与尧舜并称古圣王。每年的白露时节,这里会举行祭禹工的香会,历时一周。届时,人们就会赶庙会、打锣鼓、跳舞蹈。因为大禹在道教中又是天地水三官之水官,因此白露祭禹王的活动,也正体现了道教文化与民俗的合一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