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寧願去青樓得梅毒,也不想去後宮,只因爲清朝的一項制度

清朝同治皇帝是慈禧太后的兒子,也是咸豐皇帝駕崩之時唯一存活的後代,他僅僅6歲就登基繼位了。他的母親慈禧對他給予了厚望,希望他可以成為中興之主,復興清王朝,然而他卻在同治十三年就駕崩了,當時僅僅19歲。同治皇帝死於在青樓中尋花問柳之時所得的花柳病,即梅毒。

同治皇帝寧願去青樓得梅毒,也不想去後宮,只因為清朝的一項制度

有人可能想,同治他不是皇帝嗎,三千佳麗藏於後宮,億萬妃嬪環繞帝側,他還用去青樓那種地方找樂子嗎?同治皇帝之所以會這樣做,主要是因為清朝的一項祖制。這項祖制就是一個規定,即為皇帝挑選後妃之時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出身”或者說是“血統加品格”。因為這項制度的存在,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寬仁”“孝慈”“溫恭”等詞語出現在皇后和妃嬪的冊封書之上。

同治皇帝寧願去青樓得梅毒,也不想去後宮,只因為清朝的一項制度

這項祖制存在的意義就是保證皇家的血統和維護滿清貴族的尊嚴和統治。從順治時期,清朝皇帝的婚姻對象就侷限於滿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的貴族女子,並且主要是上三旗的人(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因為婚姻對象範圍的狹窄和出身至上的原因,所以清朝皇帝的後宮中的妃嬪都不是很好看。

同治皇帝寧願去青樓得梅毒,也不想去後宮,只因為清朝的一項制度

甚至還可能出現身份、品格都合格,但是因為秀女的長相太好看的緣故,而落選的情況。因為清朝認為,明朝皇帝昏庸的原因就是因為后妃太漂亮而迷惑了君王。清朝為了吸取這樣的教訓就定下了這項制度。有人或許會問,同治是皇帝,他可不可以打破或規避這項制度的限制呢?答案是不可以,因為就連乾隆這樣大權在握的皇帝都違背不了這項制度,何況是同治了(如果乾隆違背的了的話,那麼他就不會在六下江南之時收刮那麼多的美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