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先生千古!德艺双馨!音容长存!

单田芳先生千古!德艺双馨!音容长存!

最喜欢听单田芳先生的评书,喜欢他的声音和评书风格。前不久因为研究演讲的声音,我对单田芳先生网上的访谈节目,能找到的都看了个遍,对先生更加的敬仰、钦佩。

今天看到先生去世的消息,倒并不意外。先生几年前中风,说不出话来,就服用了一种药,腿脚就不方便了,更需要人照顾。豹死留皮,先生留给我们太多的财富。

单田芳先生千古!德艺双馨!音容长存!

下面说几件先生的事情,是我在先生访谈中了解到的,作为对先生的纪念。

先生在文革的时候受到迫害,挨打。刚开始他还很硬,挨打忍着,不出声;后来真受不了的,疼的嗷嗷的叫。这才发觉人的软弱。谁也别说自个儿坚强。

先生挨打,受害最明显的是牙齿,一个没剩下。改革开放后,要说评书,可是没有牙齿了,还怎么说?组织关怀,找了最好的牙医,做了假牙。先生再次登台,观众非常热情,满坑满谷的。说书其实也是力气活,尤其是说“喷口”,要很大力气,结果先生一个喷口把假牙给喷出去了。先生赶紧捡起了,也不管土不土、脏不脏的,又塞回嘴巴里。

先生的音色是“沙哑嗓”。现代许多人喜欢这种音色,把它称为“烟枪嗓”,还有人刻意去练这种音色。之前我以为这是先生天生的音色,听访谈才知道,他以前的嗓子很响亮,后来给打坏了。文革后再次登台,领导还担心:这嗓子还能说评书吗?结果先生仍然大受欢迎,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先生文革前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恐怕已经无从知晓。当时录音条件差,恐怕没有留存下来。现在先生的评书随便上网一搜就有了。真要感谢现代科技,否则先生的“技艺”,也会消失的,如同许多前辈的“技艺”。

单田芳先生千古!德艺双馨!音容长存!

先生出生在评书世家,但是由于之前说书人没有地位,所以父母最初不让他说书。先生后来读了大学,因病退学,家里又有变故,这样在父辈帮助下,还是进了评书行当。先生刚开始说书,大冷天能出一身汗,一位长辈去听他的书,点评他不是说书的,是卖“大力丸”的。先生的成长,离不开前辈大师的指点。这也算先生的优势机缘,一般人没有机会得到大师指点的。

早些年的说书艺人,大都是文盲,不识字,靠口传心授硬背下来,所以往往一辈子只会一部书。先生有文化,会说书,而且会改编,所以他的评书作品非常多。先生毕竟生在评书家庭,打小耳濡目染,基本功非常扎实。在小学的时候,课间就被同学围住,让他说一段儿书。先生晚年也热心于评书的传承。许多人慕名去找先生学习,甚至拜师,但是先生感叹:现在肯下功夫的人太少了。

文革结束后,许多评书同行都不怎么会说书了,唯独先生的评书说得比以前更好了。为什么呢?因为下放到农村后,先生一边耕田,一边默默地背评书。东北地广人稀,土地开阔,一垅地一去一来就是一天;先生就过去背一遍,回来又一遍。下放后还被批斗,先生找了个机会跑了。逃亡的日子了,跟地下工作似的,断绝了所有亲友联系,当“走鬼”;当“走鬼”时嘴里也没忘了嘀咕评书。

评书事业越来越好,先生想到去自己开公司,头开始几年总是赔钱,后来才开始赚钱。先生也变成了“董事长”。

先生走完了他坎坷又辉煌的一生。从先生这里,我们可以学到太多东西。他的评书技能,他大度、从容的品格,他对艺术的执着。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长辈的提携和指点,离不开个人的勤奋和执着。先生的一生,也是励志的一生,这更值得我们学习。

写此小文,作为小粉丝对先生的纪念与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