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麵、榨菜、低端白酒的銷售量上升,怎麼就成消費降級了?

澎湃新聞 湃客

chenqin

在研究這個問題前,先推薦一本書,《Everybody Lies: Big Data, New Data, and What the Internet Can Tell Us About Who We Really Are》

作者是經濟學家和大數據專家。書裡有一個例子,他用Google搜索數據,去看哪一些關鍵詞的搜索和失業率的相關性最大,結果有兩個單詞的預測性非常高。

第一個單詞是「Slutload」,一個色情網站。

第二個單詞是「Spider Solitaire」,經典遊戲,蜘蛛紙牌。

這兩個單詞和失業的關係是什麼呢?

其實很好理解,他代表了搜索人的三個特性——有時間,沒錢花,孤身一人。這三個特性,又和失業人口的特性高度重合,因此他對於失業率有預測作用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當我們看到「方便麵、榨菜、低端白酒」這個所謂的「消費降級三駕馬車」的正反兩方辯論時,我們不妨去仔細想一想這三個產品背後,他的本質,到底意味著什麼。

房價帶來焦慮,焦慮帶來降級?

對於「消費降級」的支持者來說,他們認為人們焦慮了,尤其是房子變貴了,就會降低自己的消費檔次,從山珍海味變成方便麵榨菜。

這個判斷看起來非常直觀,但對於目前的中國來說,是錯誤的。我使用2010到2013年城調隊數據,以城市為單位,算過這麼兩個變量之間的一個關係,第一個變量,是這個城市的平均房屋總價除以該城市家庭中位數總收入的比值。比如這個城市,家庭中位數收入是15萬元,人均住房的市場價格是300萬元,那麼這個比例就是300/15=20倍。

第二個變量,是這個城市的家庭的服務消費支出的年均增長率。在這裡我做了一個彙總,主要去看那些娛樂、消遣型的消費,比如下館子、看電影、健身之類的,算成服務消費支出。

按照房價帶來焦慮,焦慮帶來降級的說法,我們應該能看到一個負相關,城市房價相對收入越貴,大家越焦慮,就越節衣縮食買房對吧?

既對,又不對。因為我們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個非常明顯的U型關係。他的一次項係數是負的,而二次項係數是正的。

在房價上漲初期,確實存在房價上升,越節衣縮食的現象。但在房價上漲到一定程度後,人們就開始放飛自我,大吃大喝了。

這個拐點,出現在23-25倍左右,見下圖:

方便面、榨菜、低端白酒的销售量上升,怎么就成消费降级了?

當房價已經上升到你怎麼攢錢都沒用的地步,那還攢錢幹什麼呢?花光算了。

我們現在的房價,是在家庭中位數的20倍以下呢,還是25倍以上?想通這個問題,就知道所謂的「房價帶來焦慮,焦慮帶來降級」的判斷早就過時了,現在的階段是是「房價帶來佛系,佛繫帶來今朝有酒今朝醉」

這正是所謂「消費升級」在過去幾年的真實體現。

高端方便麵、高端榨菜的增長

是因為農民工和小鎮青年蓬勃的購買力?

這個判斷同樣是錯的,或者說,過時的。在幾年前這麼說還有可能,而在2018年,就不對了。從下圖可以看到,2012年和2016年,按照GDP排列的每個城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現了逆轉,2012年時,越小的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越快。而2016年,越小的城市增長越慢,兩個年度的關係都是顯著的。

方便面、榨菜、低端白酒的销售量上升,怎么就成消费降级了?

此外,我們使用京東數據,計算了各城市在2016年和2018年的方便麵消費佔比洛倫茲圖,橫座標是城市的排序,縱座標是累積銷量佔比,見下圖:

方便面、榨菜、低端白酒的销售量上升,怎么就成消费降级了?

可以看到,從2016年到2018年,方便麵消費在城市之間的平衡度基本沒有變化。如果從最低消費的城市開始計算,2016年,消費量最少的200個地區佔方便麵消費總量的10%,而2018年,也僅僅是提高到13%。

小鎮青年帶來消費的故事,已經講到頭了,再用他們來解釋方便麵的增長,不合適。

高端方便麵、高端榨菜的增長

是消費升級的體現?

前面我們說,房價帶來消費降級的階段早就過了,那是不是我們就要同意商務部的反駁,也就是說,方便麵和榨菜的增長,其實就來自於方便麵或者榨菜這個品類的消費升級?

這個判斷就更不對了。比如「全面升級方便麵品類,不斷髮展高端面以順應消費者健康化需求等努力正在收到回報」這種判斷,就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人的胃口是有限的,一天就能吃三頓,你把其中一頓飯換成了高級方便麵配高級榨菜,那被換掉的那一頓飯,原來吃的是什麼?

首先,被替換掉的不是低級方便麵配低級榨菜。我使用京東的銷售數據發現,五連包的方便麵售賣量,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前8月,比較月平均銷售量的話,大概是1:1.7:4.2。

高級方便麵也許確實多賣了一些,但這絕不是由於低級方便麵被替換掉帶來的。

那麼,被替換掉的一餐到底是什麼?

我們抓取了從2017年4月到2018年8月,大眾點評在上海市的一組點評數據做了一個小研究。選擇上海,是因為上海市的大眾點評覆蓋率非常高,而且已經比較成熟,新增用戶帶來的結構性變化不會很大。由於點評總數的噪聲非常大,且代表性存疑,我們主要看點評的結構數據,比如——價格。

方便面、榨菜、低端白酒的销售量上升,怎么就成消费降级了?

上圖是從2017年4月到2018年8月,上海市每天所有餐廳的點評數量和該餐廳平均價格的加權平均(中間有一個月我沒看爬蟲,數據斷了),出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價格正在下降。

從2017年的每人160元甚至更高,到現在穩定在150以下,甚至向下突破140。

上海人在外吃飯,越來越便宜了!

為什麼會原來越便宜呢?我們將餐廳按照人均價格,分為5個檔次,看不同月份的佔比,可見下圖

方便面、榨菜、低端白酒的销售量上升,怎么就成消费降级了?

從2017年4月到2018年8月,中低檔餐廳(人均100元以下)的比例顯著提升,從每個月佔點評數量的27.5%,上升到43.7%。

中檔和中高檔餐廳的比例顯著下降,從每個月佔點評數量的60%,到現在的45%。

人均300到1000元的餐廳比例從一頭一尾看基本沒變,但從2017年下半年(平均每個月17%)到現在穩定在10%左右,也經歷了一個比較大的下降。

在2017年4月,上海人若是要下館子,有73%去了人均100以上的餐廳。現在這個比例只剩56%。

這個結構性的變化,和方便麵的銷售量整體上升的事實放在一起,其實正是呈現出了一副高端餐飲被低端餐飲替代,被方便麵替代的圖景。

方便麵現象,到底代表了什麼?

那麼,餐飲的降級,尤其是方便麵銷量的重新提升,又代表了什麼呢?

選項當然有很多,也許是大家手頭沒錢了,也許是單身狗變多了,也許是大家都在加班沒有時間出來吃飯……在這裡我主要想猜測其中一種:

商務活動量縮小。

主要有幾個理由:

1,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例子,如果說蜘蛛紙牌代表了有時間、沒錢花和孤身一人這三個和失業高度相關的特性,那麼方便麵的特性也不僅僅是「廉價」,更有

「獨處時間多」「就餐時間不合適」這兩大標籤,現在需要煮開的方便麵比例也越來越高於沖泡型方便麵,而需要煮開的方便麵和白酒等也一般需要在家的場景,這使得「在家時間多」也成了一個新的標籤。

這三個標籤,都是與商務活動的標籤互斥的。從場景看,「產品經理和開發在上線一個產品後大家一起下館子搓一頓」「生意快要談成了,大家一起去吃個飯然後嗨一下」這種場景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沒有加班,早早回到家,發現不知道吃什麼好,還好買了超高級的方便麵,窩兩個超高級的雞蛋犒勞下自己,然後打遊戲吧」

2,在所有外出就餐的比例中,有5%到10%是商務宴請,在高檔飯店中,商務宴請的比例更高。因此,在朋友聚餐、日常就餐、情侶約會、家庭聚餐、商務宴請這五種外食目的中看,商務宴請的比例降低,是最有可能引發低檔餐飲替代高檔餐飲現象的。

3,商務活動量縮小的另兩項證據是航班流通量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PMI。

目前的機場客流量,很大一部分是商務旅客,我們從中航信抓取了每一個機場每一刻的人流量,可以做出下圖:

方便面、榨菜、低端白酒的销售量上升,怎么就成消费降级了?

圖上的每一條線,代表一個機場當月的客流量與去年的去年同比。可以看到,2017年初,是經濟復甦的最高峰,客流量最大的十個機場中,基本上每一個的客流量都比去年同期高,有的甚至比2016年同期高出40%。

而在2018年8月,排名前十的機場中,有8個的客流量是同比下降的。

當然,我們也檢查了同期的高鐵流量,在遠距離客流中,航班客流量的下降並不能被高鐵客流量的上升所解釋。

方便面、榨菜、低端白酒的销售量上升,怎么就成消费降级了?

上圖是蘇州統計局公佈的非製造業商務活動PMI,50以上代表增長,50以下代表衰退,可以看到,從2016年到現在,非商務活動PMI是不斷下降的。從2017年11月到2018年6月一共8個月中,有6個月的非製造業商務活動PMI處在衰退區間。

結論

方便麵、榨菜、低端白酒的銷售量上升,無論是將其歸功於農民工或者是三線城市的消費提升,還是將他們與房價高漲聯繫在一起,都已經顯得刻舟求劍。

這是因為,我們要將每一個商品從多個維度考慮,價格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維度,而方便麵的標籤,也並不只有「廉價」

「獨處」「在家時間更長」,都是這些商品的標籤,而結合點評數據中發現的高端餐飲被替代的現象,我們猜測,商務活動量的減少,是其背後的原因。而航班數據和商務活動PMI數據的佐證,更加強了這個猜測的可信度。

換句話說,他可能既不能代表消費升級,也不能代表消費降級,而只是像「蜘蛛紙牌」和美國失業率的關係一樣,從側面呈現了這個冬天的寒冷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