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蔣方舟:三代人的求學夢

對話蔣方舟:三代人的求學夢

內容來源丨北京城市廣播《教育面對面》

主持人:姚迪

嘉賓:《新週刊》副主編、青年作家蔣方舟

對話蔣方舟:三代人的求學夢

對話蔣方舟:三代人的求學夢

從“天才少女”到“青年作家”,如果用幾個詞總結這一段的人生經歷,你會如何總結?

第一個詞是曲折,雖然別人看到了很多開掛的一面,但自己知道還是走了很多彎路的;

第二個詞是成熟,因為確實在過早的年紀比別人經歷了更多的事情,所以可能成熟來得更早一些;

第三個詞是天真,因為我覺得成熟和天真是並不矛盾的品質,我也非常努力的去保持著自己身上的天真。

在未來的人生中,我希望我是一個無所畏懼的人,是一個堅定的人,是一個清醒的人。

總之,我希望我是一個這樣的女性。

接近而立之年,你還會給自己設定夢想嗎?

我到現在依然會給自己設定夢想,也確實有一箇中長期的目標,希望能夠成為這個時代最好的書寫者之一。

現在人其實都挺不願意去談自己的野心的,好像野心被暴露出來不是一件特別光彩的事情,但是野心正是因為你反覆的對外言說,才會變得格外堅定。

所以現在還是希望能夠成為這個時代最好的書寫者之一,希望重複是有力量的。

對話蔣方舟:三代人的求學夢

如果能夠回到某一個時代,你希望自己是“幾零後”?在國家深刻變革的幾十年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如果非說能夠回到某一個時代,其實我還是願意去重複的。我在80年代末出生,千禧年前後開始寫作,我覺得這個道路走來是沒有任何遺憾的。

因為其實這段時間是中國變化最快、發展最快的時代,我們什麼都趕上了。

一方面,捕捉到了這種變化,掌握了各種各樣的國外信息,像外國的小說、電視劇等等,而且國內的創作井噴也同樣都趕上了。

另一方面,社交網絡還沒有那麼的發達,所以自己的創作還能在一個相對單純的情況下進行,也是因為在孤獨、缺乏互動的情況下去創作,所以反而能夠去維持很長時間。

所以,我覺得這一路走過來,尤其是跟這個時代的結合過程,自己還是非常非常幸運的。

你的經歷讓你感受到了社會哪些深刻的變化?只用紙和筆跟這個世界和社會打交道會不會稍微有點力不從心?

一方面,我覺得在今年的快速變化中,其實也有某種迴歸,比如說大家開始去要求所謂的乾貨,包括你會看到很多的IP不再像往年那樣炒出一個天價,人們希望看到有質量的文化內容。

哪怕圖書這幾年大家一直都紛紛唱衰,但是實際上一直都是逆勢上漲的。因為人們還是希望去從書裡面獲得一些更為堅實的東西,也許他們沒有在社交平臺和公共平臺那麼活躍,但他們是內心堅定並且在不斷增長的一個群體。我覺得從這個方面來講的話,做文化的人應該被這種堅定和迴歸所鼓舞,應該沉下心、腳踏實地的做點事了,而不是一味的抱怨,抱怨不創造價值。

另一方面,傳統的文化人也應該以一種更開放的方式去迎接新的趨勢,電子閱讀也好,把自己的內容做成音頻、視頻也好,或者是以各種層面的聲音去表達你的看法也好,我覺得這都是大家應該主動去擁抱的一件事。

對話蔣方舟:三代人的求學夢

如果讓你用一首歌曲總結自己這一階段的人生經歷和社會發展的歷程,你會選擇什麼?

我很喜歡的一首歌是《My Back Pages》。

它裡面有一句歌詞,我很喜歡,翻譯成中文,就是“昔日我垂垂老矣,今日我風華正茂”。

雖然我雖然年近30歲,但是在最近兩年我確實感覺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像一個年輕人,這一點是我特別特別為自己驕傲的一點。

歡迎下載聽聽FM客戶端,收聽《教育面對面》相關專輯,還有更多精彩等你收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